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半期检测题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835921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半期检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半期检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半期检测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半期检测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半期检测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半期检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半期检测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仙临中学2012年秋期九年级语文半期检测题(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满分120分)注意事项:全卷务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否则在总分中扣l-2分。班级_ 姓名_ 学号_ 得分_一、积累运用(25分)1古诗文名句填空。(9、10小题每题2分,其余每小题1分,共10分)提示:(1)(8)任选6小题完成(如果多选,则只选择所做答案的前6个作为评分依据)。(9)(10)小题必做。请将答案用正楷字体规范地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1)池上碧苔三四点,_ _ _ _。(晏殊破阵子)(2)_,人迹板桥霜。(温庭钧商上早行)(3)力尽不知热,_。(白居易观刈麦)(4)了却君王天下事,_。(辛弃疾破阵子)(5)_,

2、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6)_ _ _,_,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7)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司马迁陈涉世家)(8)须晴日,_,分外妖娆。(毛泽东沁园春雪)(9)李白曾豪迈地放歌:“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一文中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这句表现了陈涉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10)古诗中,有不少诗句写了“雨”,如“细雨鱼儿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请你再写出含“雨”的两个诗句: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风骚( so)喑(yn)哑田圃(p)成吉思汗(hn)B旁骛(w)佝(gu)偻亵(xi)渎强聒(gu)不

3、舍C陨(yn)落灵柩(ji)枘(ni)凿恪(g)尽职守D装弶(jing)秕(p)谷恣睢(shu)廓(gu)然无累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折腰一代天娇断张取义弥留之际B睿智怒不可遏脑羞成怒与日具增C惘然黎民百姓自知之明重蹈覆辙D鄙夷无与沦比一捧黄土莫名其妙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十八大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B.语文素质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C.看到这张照片,仿佛把我带到那充满无限乐趣的童年世界。D.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5阅读下面内容,完成后面各题(4分)有件小事要和

4、你谈谈。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neat(干净)?日常琐事要做得neat(干净),等于弹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我始终认为做人的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而从事艺术的人应当最恨不调和。我这回附上一小方纸,还比你用的信封小一些,照样能写得很宽绰。你能不能注意一下呢?以此类推,一切小事养成这种neat(干净)的习惯,对你的艺术无形中也有好处。因为无论如何细小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否则随时随地都该学习这句话,又怎么讲呢?我想你每次接到我的信,连寄书谱的大包,总该有个印象,觉得我的字都写得整整齐齐、清

5、清楚楚吧!(1)以上内容选自我国著名翻译家 的 。(2分)(2)从所给的材料中,可以分析、归纳出这样一些观点。(2分,至少两点。)_6综合性学习。(5分)班上要组织以“青春”为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全班同学都动起来,通过活动感受到青春的火热、奔放、灿烂和美丽。 (1)请你为这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并以“青春”开头,写一句主题词。 (2分) 青春, (2)围绕你确定的主题,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摘要分点写在下面。 (3分)我是这样设计的: _二、阅读理解(45分)(一)阅读学会谅解一文,完成7-11题(14分)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

6、在人们心头的坚冰;谅解是 ,能 ;谅解是 ,能 。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确实,谅解非常重要。先哲们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圣人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这种以己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

7、要原则。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善于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做出一番

8、事业呢?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谅解,需要沟通。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和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他人。谅解,需要忘却。忘却,是谅解的良方。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

9、解也不是无原则地一味迁就、退让。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让我们学会谅解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7.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谅解”进行论述的?(2分)答: _ _ _ _8.文章第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论证的作用是什么?(3分)答: _9.文章第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答: _ 10.如果将第段删去,对文章的论证会产生什么影响?。(3分)答: _ _11.仿照文章第段中的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4分)答:谅解是 ,能 ;谅解是 ,能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8题(15分

10、)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风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冰坨,狂风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员骑。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他们面临的将是十分a(恶劣、恶浊、拙劣)的环境和十分b(残暴、残酷、残忍)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多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样呢?能不能经受住C(严密、严明、严峻)的考验?将军思索着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儿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