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阅读之古诗文阅读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822704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阅读之古诗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专题二阅读之古诗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专题二阅读之古诗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专题二阅读之古诗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专题二阅读之古诗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二阅读之古诗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阅读之古诗文阅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阅读之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古诗词赏析【考点提示】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不乏古诗词赏析类的考题,而且有扩大的趋势。所选内容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一般比较短小。从考查的主要材料看,多是以爱国诗、离愁诗、送别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等题材为主。从考查的题型看,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一般主要考查这样几项:写法赏析:表现为对诗词从艺术方面进行鉴赏,考查诗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情感赏析:在赏析中,不仅要体会诗歌中作者所流露的思想感情,更要体会作者抒发感情的背景。内容赏析:诗词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写景、叙事、哲理、抒情等,做题时可以区分对待。词语、语言赏析:揣摩诗词中的词语,体会诗词的意

2、境。【创新题例】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游山西村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答: 2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答: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的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诗的语言、词语的鉴赏力,同时也考查了有关律诗的文学常识。 “足”字说明倾其所有,可见农家的热情 ;我们知道,“颔联”是律诗的第二联,颔联不仅写景,而且包含了深刻的哲理,这就是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答案:1、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

3、有的盛情。2、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二、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阅读上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诗人用一“燃”字,写出了山花怎样的特点?答: (2)最后两句诗人写自己漂泊在外,归期遥望,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中词语的揣摩、领悟能力以及对作者感情的把握。对词语的揣摩应该把握住景物的特点,体会意境。从“何日是归年”一句可以看出,本诗写思乡之情。答案:(1)山花的红艳与灿烂(答:旺盛“也对) (2)表达了

4、诗人思归又不能回的伤感(无奈)情绪。【强化训练】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游 山 西 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 品读诗歌,展开想象,描绘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的情景。(不超过100字) 2. 诗歌的第二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你分析其原因。 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对下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

5、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三、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呜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1、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2、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 字内)。 四、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赤 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6、,铜雀春深锁二乔。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2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答:五、阅读曹操观沧海中的诗句,按要求回答问题。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1)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_”写的是动景,“_,_,”写的是静景。 (2)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_文言文阅读【考点提示】纵观近年中考,文言文选材,以推荐的篇目为重点,大多选自课内,但也有课外,体现“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的能力导向。文言文题型多考查重点词语、句子(包括认读、理解、翻译)。考

7、查学生对语段的整体把握、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已是发展趋势。近年来,中考文言文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四点上:(1)语句的停顿;(2)解释文言文实词的含义;(3)翻译文言语句;(4)整体感知文章(段)内容。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预计今后中考对文言知识的考查将会有较大变化:(1)主观题增多,单纯选择题减少;(2)整体感知文章(段)内容增多;(3)所选文言语段逐步走向课外,或课内外结合进行比较阅读;(4)题目份量增大,会出少量的开放性试题。【创新题例】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

8、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

9、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非; (2)良多趣味。良:(3)猛浪若奔。猛浪若奔。 (4)窥谷忘反。反:2、翻译下列句子(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风烟俱净,天山共色。3.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B. 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C. 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D. 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4.

10、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 _ ,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写 _,乙文以“有时见日”来写_。解析:本题选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分别从文言实词、句子翻译、文章理解,内容比较等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1)题考查对实词的理解,特别要注意活用的词,(2)题翻译句子,应该注意关键词语奔、御、疾、俱、共的翻译(3)考查对文章的理解。通过分析会发现本文表现的并非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4)注重两文的比较,也需要抓住关键的语句进行分析答案:1、(1)如果不是(2)确实(3)好象(4)同“返”2、(1)即使是乘御快马疾风,也没有这样迅疾。2)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3、B4.大,疾,山势高峻,树林茂密【强化训练】一、阅读甲、乙两段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