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民族风情》主题活动介绍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809937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彩的民族风情》主题活动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多彩的民族风情》主题活动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多彩的民族风情》主题活动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彩的民族风情》主题活动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彩的民族风情》主题活动介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彩的民族风情主题活动介绍外高桥保税区实验小学 吴敏洁一、 活动内容本次活动的主题选自小学四年级社会课教材中华民族大家庭以及思品课教材各族人民亲又亲。二、 活动目标1、 通过活动了解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2、 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工与合作意识以及制定计划,运用信息技术和资源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等自主探索能力。三、 活动形式在活动中,由学生以自由组合的形式分成6个小组,分别研究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白族和苗族等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学生自定),各小组根据各小组成员的实际能力、兴趣爱好以及该民族的民族特色选择不同的介绍形式,如歌舞、问答、演示文稿等,并把活动的成果

2、进行全班共享。四、 活动过程活动的时间安排进度表阶段活动内容时间安排形式第一阶段教师导入,明确主题。学生分组,初定计划。第一周教师指导第二阶段各组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第二周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活动第三阶段各组完善计划、明确分工第三周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活动第四阶段学生分工合作完成计划1、版报制作第三五周学生自主活动2、内容编排3、制作演示文稿4、编串词5、整合第五阶段交流展示第五周学生自主活动第六阶段综合评比第六周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活动五、 通过活动给学生思品方面带来的变化1、 分工与合作意识的加强。在班级日常活动中,我发现学生的合作意识比较薄弱,可能由于是独生子女的缘故,他们不太能听得进他人的意

3、见。针对这一问题,我设计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面对困难,分担责任。活动刚开始时,有些学生强烈要求要一个人或两个人(好朋友)介绍一个民族,我们在计划初稿中曾经看到过关于回族和土家族的计划,这些学生往往对活动的难度没有正确的估计,盲目地认为以自己的能力完成这些工作应该没什么问题,而多一个成员反而多一份累赘,因而拒绝合作。然而在实际活动过程中,由于活动工程的“庞大”,准备工作的繁多,他们发现以个人的精力和时间实在难以胜任,经过失败后,他们选择了合作研究壮族。通过计划的制定,学生不但对活动步骤十分明确,他们的分工意识也增强了,知道了谁负责找音乐,谁负责制作演示文稿,谁负责编排小品、谁负责学舞蹈等

4、,在活动中学生真正感受到分工与合作是完成整个活动任务的基础,谁游离于小组之外的就必然被大家所指责。不但组内有合作,小组之间也有合作。如傣族的小品中需要一个男同学,于是白族的一位男同学便积极配合;维吾尔族的舞蹈中需要一位女同学扮演阿拉木罕,于是藏族的一位女同学便积极配合。无论参加哪一组的排练,他们都很认真,学生们管他们叫“外援”。壮族制作版报遇到了困难,其他小组就委派组内精英援助他们。在活动中,学生渐渐悟出一个道理:搞这样的活动,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获得成功。2、 钻研精神的培养。在日常学习中,我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钻研精神,其直接表现为:只了解知识的皮毛,

5、就以为自己全懂了,迫不及待地就下结论;遇到不懂的知识总是依赖别人,而不是自己先努力思考,寻求答案。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选择了研究各民族风俗这一主题,而且规定所研究的民族不能重复。考虑到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几乎是一无所知,这正是培养他们钻研能力的大好时机。在初定计划时,学生对于各个民族的了解相差不多,彼此之间的差距并不大,感觉也都良好。然而,开始搜集资料了,有的小组却发现自己所研究的民族很难以演出的形式展现。如苗族,他们手头资料少得可怜,因为苗族的特色是银饰,但要展示这一特色需要大量的图片,他们感到很难,于是向我申请要换成满族、高山族等,但是,一想到如果换族的话,前面的计划工作都白费了,他们也十分犹豫

6、。后来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他们豁然发现了一个丰富的世界,他们在网上不但找到了大量的图片、文字资料,还由此对研究苗族产生了自豪感,因为在美国还专门有研究中国苗族的学会呢,为此,他们的钻研精神更足了。蒙古组在研究中发现,蒙古族不仅在名居、舞蹈、民族风俗上很有特色,而且他们还有历史、民歌、乐器等丰富的资料,因为有了钻研精神,他们的研究较为深入,他们的汇报内容也最丰富。3、 责任心的增强。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本身就比较淡薄,我班学生也是如此,在一些日常的班级管理(如排队、吃点心、吃饭等)中,只要老师不在,这个问题就会充分暴露出来。本次研究少数民族的活动从制定计划搜集资料筛选资料制作版报制作演示文稿编排歌舞编

7、排小品内容整合展示活动,整个活动的时间延续得较长,我感到对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这既是一种考验,也是一个良好的契机。活动中,有些小组确实存在先松后紧的情况,但越临近后期,他们发现别的小组都挺不错的,而自己小组却还没完成,心里十分着急,我们认为这种着急就是一种责任心的表现,其结果是促使他们持之以恒地完成计划。为了抓紧时间,学生们利用了他们所有的课余时间,如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上网,做完作业后聚在一起讨论,晚上睡觉前还要排练,周末回家补充新的资料,制作道具,借服装等。我也尽量为学生提供帮助与指导,并失时机地抓住责任心强的学生榜样来鼓励大家。开始时,还有不少学生只顾自己的事,不参与小组活动,随着活动的深入,

8、为了这种事来告状的小组越来越少,可见,学生们的责任心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4、 学习策略的形成。做事缺乏计划安排,造成事倍功半,浪费时间和精力,这是小学生搞活动常见的现象。因此,本次活动中,我特别设计了“计划制定”这一内容,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有序地完成任务,提高效率。在初定计划时,学生的盲目性可见一斑,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计划,为什么要制定计划,怎样来制定计划。我在学生制定的初稿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计划,制定计划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怎样制定计划。学生在此基础上改进了自己的计划,并以不同的形式设计了第二稿。我们相信,学生会将这些良好的学习策略迁移到以后的学习、活动中,而这

9、种意识的形成将会使学生终身收益。5、评价能力的提高。学生的能力有差别,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强,有的学生舞蹈跳得好,有的学生上网下载资料、制作演示文稿熟练,有的学生有创意,能编出有趣味的小品。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长处,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长处。他们也看到了他人的长处,改变了以成绩为标准评价他人的习惯。6、 自信心的提升。活动刚开始时,有一些学生因能力较差,纪律散漫,依赖性较强,所以分组时没有小组愿意收容他们(可能觉得他们没有用处),于是这些人只得自己组队,成立了一个小组。由于没有他人可以依赖,他们只得靠自己努力。活动中,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大伙齐心协力,把本组的活动举办得有声有色,让其

10、他小组刮目相看。为此,这些学生不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更是大大增强了。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一定会更加努力,更有自信,因为他们发现了自我价值。六、 活动后的思考。活动引发了我对班主任工作的思索:(一) 活动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是不是就是说教呢?在实践中,我感到活动的过程就是最佳的教育过程。学生在一个个活动中认识了世界,了解了做人的道理,感受到了成功、失败,学会了积极探索,并且在活动中和老师结下了深厚的情义。(二) 班主任工作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才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进行这样一个活动,为期一个多月,教师和学

11、生都花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是否值得呢?这也是我在刚开始搞活动时的困惑。在带领学生开展的一项项活动中,我渐渐地被学生所焕发出的活力所折服,我开始感悟到:班主任工作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才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说,学生改变了我的教育观念。这些日子,我常常会思考一个个问题:学生们长大以后会不会还记得自己在小学里搞过的这些活动?他们长大以后会不会想起小时侯曾经研究过的哪个民族,而十分向往到那里去旅游?在学生的种种表现里,我感受到了活动的价值,我深深地体验到,活动是师生之间相互教育,共同提高的过程。(三) 让我学会综合地评价一个孩子。 习惯上对一个孩子的评价总会和他(她)的学习成绩、组织纪律联系起来,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特长,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这些特长往往没有施展的机会。活动给予了每个学生发挥自己潜能的天地,也给予了教师全面地观察学生的机会。在活动中,我看到了平时所看不到的:智慧的火花、强烈的责任心、幽默的语言、灵巧的双手、随机应变的能力、创新的意识这些发现使我对一个个学生又有了新的认识,让我学会了综合地评价一个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