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753023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2013年高考真题备选题库专题十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点一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4分)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解析:选D本题考查胡佛干预政策的部分内容,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分析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2、,故排除;B项中提高关税并不具有借鉴性,故排除;C项“自愿”一词说明此政策并非干预的政策,故排除;D项,政府向公共工程贷款,为后来罗斯福推行以工代赈提供了借鉴,故选择D项。2(2013天津文综,4分)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解析:选A本题考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美国汽车产量1929年达到顶峰,之后迅速下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对美国汽车制造业的影响。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美国人的购买力下降,B项与史实不符;C项

3、错在时间上,全国工业复兴法通过的时间是1933年6月,即使限制,也需要一个过程;D项明显与史实不符。3(2011安徽文综,4分)下图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C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前的世界经济发展,意在考查考生获取数据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图表可知,德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地位虽有上升,但仍没有步入欧洲强国之列,A错误;英国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经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B错误;斯大林模式是建立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因而世

4、界经济危机与苏联无关,C错误;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地位虽有下降,但仍然占据着关键地位,D正确。答案:D4(2011福建文综,4分)图1、2、3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的是()A生产严重过剩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解析:本题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意在考查考生读图、识图及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图3反映的信息充分体现了当时生产出现了严重的相对过剩,排除A项;通货膨胀严重,必然出现物价上涨,题目图片并没有包含这方面的内容,B项符合题意;图2反映

5、了当时美国失业加剧贫困,导致贫富差距扩大,排除C项;图1说明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排除D项。答案:B考点二罗斯福新政1(2013北京文综,4分)下图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A恢复银行信誉 B鼓励建立工会C加强社会保障 D调整劳资关系解析:选D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漫画信息的能力。由漫画中的“雇工”“雇主”可知,美国成立“全国复兴管理局”是为了调整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D项正确。2(2013江苏,15

6、分)世界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而罗斯福勇敢地面对这场危机,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经验教训令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下图材料二也许更重要的差别是罗斯福的个人风格他灿烂的微笑、他技艺高超的口才、他生动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而与施政计划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关系。罗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从就职演说开始(他告诉美国人“我们唯一应该畏惧的应该是畏惧本身”),他就向不断增长的绝望氛围中注入了强大的乐观情绪。他是美国第一个充分利用广播、利用“炉边谈话”的方式向人们阐释其施政方针并充分赢得民众信任的总统。(美)布林克利美国史材料三到193

7、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当时美国社会各派别持有多种认识:主要派别对新政的认识认识的史实依据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如:_。激进的左派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局部调整生产关系,新政存在局限性,如:_政治异见者(非左派, 非右派)尖锐抨击“财阀”、“其他金融势力”,认为这些势力给国家带来贫困,而且向个体和社会实施专制。企图建立独裁国家,如: 总统扩大

8、权力, 违反宪法。多数民众新政提高弱势群体地位,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社会得以发展,如:经济恢复;遏制法西斯势力;生活水平提高。摘编自(美)舍曼世界文明史、布林克利美国史等著作请回答: (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20 世纪20 年代末至30 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 (2)材料二认为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材料二是以人物心理活动的哪种表现来说明罗斯福让人们重拾信心的? 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材料二的研究视角有何新意?(3)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中与位

9、置,各举出一个史实, 所举史实要能印证表格前一栏的观点。(4)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因素考察,并对事实尝试做出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形成一系列的视角分析。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 (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50 字左右。)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旨在考查考生获取有效信息,对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正确阐释的能力。第(1)问,首先观察图片可知1930年后,美国的失业率激增,1935年后,美国的失业率下降,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罗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作答;第二小

10、问可根据“注入乐观情绪”作答;第三小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第(3)问,需要在分析表格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4)问为小论文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 (1)事件:世界性经济大萧条(或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2)因素:罗斯福优秀的人格魅力。表现:乐观情绪。新意:注重人文精神,使历史形象更立体、丰富(或开阔史学研究的视野)。(3)史实:整顿金融体系(或监督工业生产,调整农业生产,以工代赈等)。经济危机未能完全消除(或缓和劳资矛盾有限,保障措施不全面,劳工社会地位依然低下等)。(4)略3(2012广东文综,4分)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B外国人到

11、美国就业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解析: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失业现象严重,急需扩大就业,外国人到美国就业会导致失业问题更加严重,排除B项。罗斯福要求逐步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不会鼓励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排除C项。大危机期间农产品滞销并且价格暴跌,美国政府不会鼓励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排除D项。经济危机期间,工人大量失业、收入锐减,阶级矛盾激化,美国政府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资本家保障工人阶级利益以缓和阶级矛盾,故A项正确。答案:A4(2011江苏,3分)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

12、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解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意在考查考生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当时,以斯大林模式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尚在形成之中,并且罗斯福政府不可能推行之,A错误;福利国家制度形成于二战后,B错误;新政期间,罗斯福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以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C正确;“新经济”时代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D错误。答案:C5(2010江苏,3分)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B减

13、少农业津贴开支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罗斯福政府购买并大量屠宰了大量牲畜可以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有利于缓和经济危机,C正确;美国市场并不缺少肉类供应,A错误;“购买并大量屠宰了大量牲畜”与“减少农业津贴开支”相矛盾,B错误;D与题干无关,排除。答案:C6(2010天津文综,4分)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农业结构C复兴工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

14、济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罗斯福新政规定全国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有利于稳定国内商品价格,减轻农民负担;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使“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A正确;调整农业结构与出口无关,B错误;复兴工业生产与农民债务无关,C错误;实行社会救济与出口无关,D错误。答案:A7(2009江苏,3分)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扩大生产资料市场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抑制物价上涨A BC D解析:兴办公共工程,增加了就业机会,改善了工人的生活状况,因而他们的购买力有所增强,从而刺激了消

15、费需求;公共工程的兴建,需要一定的原材料,从而扩大了生产资料市场。兴办公共工程与没有关系,可以排除,所以应该选B。答案:B考点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2013安徽文综,4分)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时段解读正确的是()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解析:选A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本题可采用排除法。20世纪90年代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新经济”兴起,排除B项;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是20世纪50至70年代,排除C项;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D项。2(2012浙江文综,4分)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