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龙-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第6章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8750643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3.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振龙-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第6章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王振龙-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第6章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王振龙-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第6章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王振龙-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第6章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王振龙-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第6章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振龙-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第6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振龙-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第6章(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6章 机械加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FUNDAMENTALS OF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Machining Quality and its Control,基本概念,6.1 概 述,加工变质层的雷德(H.Rether)模型,压缩区塑性变形区。是由切削力造成的结晶组织变化层。 此区最外层为纤维化层,是由刀具与切削层间的摩擦挤压 造成的,还有切削热造成的表面层的强化或弱化等等,存在着 由塑性变形、切削热及金相组织变化引起的残余应力。该层也 称应力变质层。,吸附层在最外层。生有氧化膜或化合物并吸收渗进某些气体、液体或 固体粒子。

2、,6.1.2 机械加工精度的获得方法,一、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手工逐步调刀获得所需尺寸,加工前先调整好刀具位置再进行一批加工,尺寸精度由刀具保证 (钻头、拉刀),自动化的试切法,二、形状精度的获得方法,成形刀具法 形状精度决定于成形运动和刃形,展成法 成形表面通过包络形成,形状精度超过机床成形运动精度时使用 如:0级平板的加工,仿形法 形状精度决定于靠模的精度,三、位置精度的获得方法,与机床几何精度有关,位置精度要求极高时采用,6.1.3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使用性能和寿命的影响,(2)影响疲劳强度 交变载荷作用时,表面粗糙度、划痕及微裂纹等均会引起应力集中,从而降低疲劳强度。 加工表面粗糙度

3、的纹路方向与受力方向垂直时,疲劳强度明显降低。 一般加工硬化可提高疲劳强度,但硬化过度则会适得其反。 残余应力为压应力时,可部分抵消交变载荷施加的拉压力,阻碍和延缓裂纹的产生或扩大,从而提高疲劳强度;但为拉应力时,则会大大降低疲劳强度。,有些加工方法,如滚压加工,可减小粗糙度值、强化表面层,使表层呈压应力状态,从而防止产生微裂纹,提高疲劳强度。,6.1.3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使用性能和寿命的影响,(3)影响耐蚀性 表面粗糙度值大的表面,腐蚀性物质(气体、液体)容易渗透到表面的凹凸不平处,从而产生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被腐蚀。 表面微裂纹处容易受腐蚀性气体或液体的侵蚀,如零件表面有残余压应力,则可

4、阻碍微裂纹的扩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零件的耐蚀性。,(4)影响配合性质 影响配合性质最主要因素是表面粗糙度。对于间隙配合,经初期磨损后,间隙会有所增大,严重时会影响密封性能或导向精度;对于过盈配合,使计算所得过盈量与实际过盈量有所不同,成为过渡配合甚至间隙配合,从而可能影响过盈配合的连接强度。,此外,加工表面质量对运动平稳性和噪音等也有影响。,加工误差与原始误差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的概念 加工误差加工后每个零件在尺寸、形状、位置方面与 理想零件的差值。 (几何参数的偏差),6.2 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原始误差由于机床、刀具、量具、夹具和工件组成的 工艺系统造成加工误差的因素。,从影

5、响零件加工精度的本质上分(单因素),从性质上分(多因素),工件装夹误差(定位、夹紧)除此外:对定、过程,调整误差 (更换工件、刀具、夹具、量具时进行调整),测量误差 (测量方法和量具误差),原理误差(渐开线齿轮、数控插补、英制螺纹),6.2.3 受力、热、磨损、残余应力,6.2 机床几何误差,原始误差概念,分析原有误差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及控制: 误差敏感方向:加工表面法向原始误差所引起的加工误差最大,误差敏感方向 误差非敏感方向,误差的性质,6.3 加工误差的 统计分析,常值,变值,随机性误差,系统性误差,统计误差概念,工艺系统原有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与控制,一、影响尺寸精度的主要因素与控制

6、,改善测量方法;提高测量精度(激光测距、 非接触式测量、激光干涉仪、光删尺),式中, L 为跃进距离;G为工作台重量; 0 , 分别为静、动摩擦系数; K 为机构传动刚度。,改进工艺方法(精车、精磨、研磨) 减小刀具或磨粒的刃口钝圆半径re 。(1/3-1/10) e,(a) 减少定位误差;(b) 提高进给重复定位精度; (c) 提高对尺寸分布中心判断的准确性,二、影响位置精度的主要因素与控制,采用成形运动法时,位置精度的获得与装夹方式有关,结论:影响位置精度的是机床几何精度,一次装夹: 如在龙门铣床、加工中心上加工箱体零件,如用外圆定位在车床上加工齿轮内孔后,再在插床上加工键槽,工件基准面,

7、工件加工面,结论:影响位置精度的是机床几何精度,直接装夹,夹具装夹,非成形运动法:检测精度,结论:影响位置精度的是对刀导引精度、装夹精度,三、影响形状精度的主要因素与控制,机床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精度保持性被破坏等原因,都将会产生机床几何误差,进而引起机械加工误差。,6.2.3 机床几何误差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与控制,会对零件的加工精度造成影响:主要指形状精度,1. 回转运动精度 主要取决于机床主轴的回转精度,主轴回转误差的形式,如是滚动轴承: 车、铣床影响零件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主要因素,(1)径向跳动,(2)轴向窜动 滑动轴承主轴的轴向窜动量取决于

8、止推(承载)轴承副中端面与主轴轴线垂直度较高者,影响滚动轴承主轴轴向窜动的主要因素有: 滚道与轴线的垂直度 滚动体形状误差(轴向间隙变化) 尺寸一致性(承载不均而降低刚度),主轴轴向窜动将会造成什么加工误差?(提示:加工表面),(3)角度摆动,不仅影响圆度,而且影响圆柱度,固定顶尖定位,修磨顶尖孔;采用无心磨加工无心磨削原理.ppt,主要取决于主轴前后支承跳动(跳动量、相位等)的综合影响,2. 直线运动精度 主要取决于机床导轨的导向精度,也和导轨装配质量和不均匀磨损有关。,提高导轨直线运动精度的措施,直线电机驱动液体静压导轨(350UPL),Nanotech 350UPL 是单点金刚石切削(S

9、PDT)加工的极品,HIT-1型超精密机床局部图,3. 成形运动间位置关系精度,圆柱面成为双曲面,平面成为 内凹或外凸,圆柱面成为圆锥面,相互位置关系精度将直接影响工件的形状精度,镗削时: 若工件直线进给运动与镗杆回转轴线不平行,铣削时: 若端铣刀回转轴线与工作台直线进给运动不垂直,移位加工可使误差从 减小至,圆孔成为椭圆孔,平面下凹,光学零件超精密磨削工艺中,中心高位置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对零件形状精度的影响,金刚石砂轮修整装置,非球曲面加工后照片,金刚石砂轮修整照片,(a) 修整前,(b) 修整后,提高相互位置关系精度的措施,Tetraform C,使用几何精度高的机床(决定因素),保

10、证高精度的零部件制造、总装调试和维修,误差检测与补偿(在已有机床上进行),4. 成形运动间速度关系精度 - 车、磨螺纹以及滚齿、插齿、磨齿等加工,要求各成形运动之间具有准确的速度关系。,影响速度关系精度的因素 机床传动链中各传动元件的制造误差、装配误差以及磨损等,都会破坏正确的运动关系,造成工件和刀具运动相对速度的不准确,从而产生加工误差。 在降速链中的低速传动件误差的影响最大。,6.2.3 加工过程中其它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与控制,1.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影响与控制,工艺系统受力,加工时工件或夹具变形,加工后产生误差,单爪拨动,使受力方向改变,瞬时回转中心变动,运动部件自重引起结构件变形且随

11、运动而不断变化(龙门机床、KDP超精密加工机床),高速运动过程中由于质量不均引起有关环节变形,接触变形造成测量误差(非接触测量),力的变化使工艺系统产生复杂变形(细长轴),控制或减少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措施,有效减小(切削力) (消极方法,超精加工中出现),根据变形规律,预置系统的反变形(重力) ;调刀量调整,恒力测量装置(测量力);相对测量,对比抵消变形的影响,有效地提高工艺系统抵抗受力变形的能力,找引起工件产生误差原因,工艺系统刚度与加工精度的关系, 系统各部刚度不等时在切削力作用下产生的加工误差,车外圆,可推导出,式中,KH 、KT 、KB 分别为机床床头、尾座及刀架部件的实测平均刚度 E

12、 工件材料的弹性模量 J 工件截面惯性矩,简 化 公 式,当机床刚度远大于工件刚度时,当工件刚度很高时,细长轴(腰鼓)KHKTK工,短粗轴(马鞍) K工KH KT, 切削力变化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原因: 切削余量不均;工件材质变化等 结果: 形状误差,尺寸分散,提高工艺系统刚度的主要措施,求法?,2. 工艺系统热变形的影响与控制,控制热变形的主要措施,减少热量产生和传入 正确使用刀(磨)具、切(磨)削用量;及时 刃磨或修整刃具; 电机外置、油箱外置(二次 热源);防晒,加强散热能力 高效冷却(喷雾冷却、润滑油冷冻降温,液氮, 采用冰研磨),均恒温度场 采用热对称和热补偿结构;恒温间(德国); 机

13、床预热(长春)。,改进设计 有限元分析、结构优化、CAD,超精密加工过程中,其它误差的影响因素也非常的重要 除了前面分析的所有因素之外 (环境控制:恒温、恒湿、超净、隔振),6.2.3 工艺系统磨损的影响与控制,6.2.4 工件残余应力的影响与控制,工件的残余应力:当外部载荷去除以后,仍残存在工件内部的应力,残余应力的产生,机加力和热 表层塑变(晶格扭曲、 拉长、比容增大),毛坯制造 冷却快受压(残余压应力) 慢者受拉(残余拉应力) (详细之:620),冷校直 局部塑变(丝杠严禁之),减少或消除残余应力的主要措施,合理设计零件结构,自然时效,大件在室外搁置数天、月 小件在车间搁置数小时(粗、精

14、加工之间),结构对称,壁厚均匀,减小尺寸差,铸、锻、焊件在机械加工前的退火、回火,精度稳定性要求高的零件,淬火后进行冰冷处理,振动时效(激振、敲打),减少加工塑变,减少加工热;精度高的细长工件,不得冷校直 加大余量、多次切削,热校直,6.3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目的:,区分成批生产中不同性质的加工误差,确定系统误差的 数值和随机误差的范围,从而找出造成加工误差的主要因素 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6.3.1 加工误差的统计性质,6.3.2 机械加工误差的分布规律,正态分布,调整法加工时没有某种优势因素的影响,平顶分布,加工过程中有显著的变值系统误差,如刀具磨损,双峰分布,两台机床

15、加工,机床精度不同,刀具调整尺寸不一致,偏态分布,加工过程受到人为干预,如试切法加工时的保全心理,最终形成可修废品。,6.3.3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方法,一般情况下,调整法加工后的零件 尺寸服从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3 原则 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分散范围是 3,6 的大小代表了某种加工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一般情况下,有,正态分布函数为:,一、 分布图法,平均尺寸,常值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对一批零件 实验分布曲线 与 正态分布曲线 相符合,基本尺寸xM(理想公差带中心),一、 分布图法,分布曲线的用途, 分析系统误差的大小和方向 轴和孔的平均尺寸与xM相比, s=0.005mm,分析随机误差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R=6 =0.015mm(正态),分析各误差范围内零件的百分比 x/=2,A=0.4772, 合格率:0.5+0.4772=97.72% 废品率:0.5-0.4772=2.28%,分析减少废品率的有效方法 6 T, (a) s=0,(b) 选用小的机床,亦即6 T,预估产生废品的可能性 6 T,肯定有废品 轴类:右可修,左不可修 孔类:右不可修,左可修, 分析工序能力系数,例如:加工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