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修改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研究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669860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修改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案例修改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案例修改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案例修改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案例修改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案例修改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修改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研究春的教学实践一、背景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关于阅读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实践时,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尝试和体验,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基础较差,与其他许多兄弟学校一样,由于应试的原因,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主体倒置的现象,气氛沉闷,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差。其结果是: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强,学习效率低下,部分学生厌学情绪较明显。因此,提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就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一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以更多独立思考问题和自我发展的机会,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成功的气氛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成长。二、语文课堂自主学习的含义(一)关于自主学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自我控制,要具有高度的学习责任感和自我控制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告诉学习者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习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收集哪一类资料、可以从何处去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前人是

3、如何解决类似问题的,他的探索过程是怎样的等等)。在背景中,作者似乎想表达开展语文自主学习的原由,但是没有明确地表达出来。前后两段的意思没有得到很好地连贯,前一段突出阅读时的“亲身尝试和体验”,后一段提到了“自主学习”,前后不一致。第二段中作者先指出了班级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差,而后又发表了有关自主学习的观点,前后之间也没有因果联系。(二)关于中学生语文课堂自主学习中学生语文课堂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个体作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必要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课堂学习。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心智、形成品德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必需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这里的关键词是自主,即充分体现学生在语文课

4、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主演角色和主动作用。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着眼于激活学生学习的动机,以“趣味”、“新奇”、“情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多读、多说、多写来积累语言,学会质疑、辩论,以求创新。还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进入一种“自能”状态,以达到自主学习。三、朱自清春的教学过程(一)教学意图春寒虽然料峭,人们也未曾脱去冬衣,但自然界的万物,已悄悄然地伸展它们的身姿,预示着人们:春天即将到来。看到班中的同学这几天正兴致勃勃地吟诵春天的美文佳作,我忽然来了灵感,朱自清的春是一篇被人传诵的歌颂春天的美文佳作,文章抓住春景的特点,通过生动准确的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为什么不

5、趁此机会让学生好好读读、赏赏。但接着我又开始琢磨:假如按照老的教学方法,有条不紊地对每幅画面作细致地讲解,显然有悖于新时期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求。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二)课前准备带着这样的思索,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这几天老师看到你们津津有味地吟诵描写春天的诗文,老师有一个想法,今天回去再寻找一些经典的描写春天的好这一小节,作者重点解释了“自主学习”和“语文课堂自主学习”的含义,从整体上看,这一节的内容与案例的整

6、体内容不相协调,而作者所解释的内容比较宽泛,观点不集中,与下面叙述的春的教学实践没有紧密地联系起来。这一句很突然,在文中很不协调。作者说“我”突然来了灵感,然而这一灵感是“为什么不趁此机会让学生好好读读、赏赏”。这哪里是灵感?在这里,作者其实没有真正表达出自己的教学意图,也没有清楚地点出自己的教学思路来。这一段话与上面有重复。诗,然后写一段歌颂春天的话,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写出春天的特点。明天上课时交流,看哪个同学写得最好。”听到这一作业,教室里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有的窃窃私语,有的愁眉苦脸,有的兴趣盎然(三)情景创设第二天上课开始后,我要求学生交流昨天的作业。但有一个要求,被抽到的同学,每人不

7、超过三十秒。于是,一个个走上讲台,有模有样、有声有色地朗诵自己写的内容。底下的同学也饶有兴致地听着。几个同学的朗诵结束,我及时地进行表扬,以此鼓励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且及时引入课文:“刚才几个同学的朗诵生动精彩,今天我们来看看来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我们来和他比比看。”同学们又是一阵窃笑:“肯定比不过。”“是吗?那么我们来找找差距。”(四)及时激趣阅读课文前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看看作者是怎样将春天的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找出你喜欢的画面,说说你的看法。(独立思考后可以讨论)这个问题既要从文章描写的语言文字上去探讨,又要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评述;既要体现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又要展现学生自己的思考,自己的

8、学习。刚开始同学们看得非常认真,课堂鸦雀无声。但不一会儿就有人开始窃窃私语,后来你一言我一语地热烈讨论起来。看到这里我心中一阵窃喜,这是学生思维的碰撞,想必待会儿的发言一定精彩,因为我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开始发言。首先一个胖胖的男生开始发言了:“我最喜欢作者笔下的小草嫩嫩的,绿绿的。一个钻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春天来了,万物苏醒了,小草也耐不住寂寞,从土里长出来了。”(同学们发出了一阵笑声)一位学生紧接这一段文字中,有几处表达不清楚的地方,如“老师有一个想法,今天回去再寻找一些经典的描写春天的好诗”,“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写出春天的特点”。这一段的描述过于简单,说是创设情

9、境,但没有表现出具体的情境来。这一句的意思很混乱,表述上也有问题,可以改为:“学生对于这个问题,既需要从文章描写的语言文字上去探讨,又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阐述。”着说:“我也喜欢小草,不过我更喜欢作者所写的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作者运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了在草地上孩子们的活动,各种各样的姿态。嗨,瞧他们在软绵绵的草地上玩得多开心,我也真想去好好玩一下。”(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向来被称为“善言者”的小胖墩带了一个好头。对于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我及时地加以赞扬。尤其是肯定了同学对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分析。 对于这么好的句子,这么美的意境,我们当然不会错过朗读,通过朗读可以进一步体会

10、春天的“美”。因为有了前面的范例,同学们的发言更加踊跃。一个同学说:“我最喜欢春风,因为作者把它写成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母亲的手是最温柔的,这个比喻句使我感受到了春天给我们带来的温馨和喜悦。”这时一个同学站起来补充:这幅画中作者还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的诗句把我们带进了诗的美妙意境。学生们兴趣高涨起来了,他们把所找到的美丽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作了不甘示弱的精彩发言。比较挑剔的同学还对其他同学发言的不到之处,进行了指正补充。作为老师的我在学生点评时,适时地作了某些方面的归纳总结。现在我们来看看你们写的“春”和朱自清写的“春”差距在哪里?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相视而笑。接着有同学开始发言

11、:作者运用了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给我们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的文章就是缺少这一点。还有同学说:作者还有丰富的想象力,如,写“雨”,把它写成“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我们可写不出。跟着学生的发言我追问了一句,那我们为什么写不出呢?沉默了一会儿,平时写作较好的一位同学说:可能是我们缺少观察和缺少想象力。我及时地为这个同学鼓掌,引来了一片掌声。从文章的阅读谈到了文章的写作,既领悟了作者笔下的荚春,又启发了学生对怎样把文章写好的思考,可谓这一句的插入,割裂了教学情节的连贯性,对于教学情境的表达也没有什么帮助。由此,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有些教学情节,尽管在教学实际中是真实发生的,然而不一定都要写到案例中去

12、,要根据案例内容表述的需要来确定是否需要写,与案例主题无多大关联的教学环节都不必要写进去。收获不小。接着我又问,“春天是如此之美,我们在这美的春天里该做些什么?”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有的说要珍惜时间,有的说在一年的开头要好好做个计划设计这个问题主要是激发学生潜在的“向上”力,使他们懂得珍惜时间。短短的一堂课在同学们的热烈发言中结束了,面对这些“热情”的孩子,还须老师去精讲细析吗?四、课后反思回顾这堂课,对照新语文课程标准,难道这不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吗?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取舍学习对象。教师在教一篇课文时,可以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在深

13、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文中朱自清笔下的几个画面,文笔清新、优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挖掘出文章的内涵,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1以学生为主体,带着学生走向教材。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习教材,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获得情感、智能等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居主体地位,具有主观能动性,只有当学生这一学习主体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学才能产生实效。2以活动为主线,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活动教学论告诉我们

14、,教学既是认识过程,也是活动、实践过程,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3教师应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新时期教学的需要。在课堂上应寻求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课堂反思比较空泛,没有抓住主要问题来反思,只是讲了一番自主学习的道理,有些道理与本案例的主题没有多大关系,如“以活动为主线,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应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新时期教学的需要”等。在反思中,作者又运用了一些新概念,如“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等,这些概念的运用,造成了思路的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者主要观点的表达。1

15、21主题不够明确、突出。作者花了比较多的篇幅论述了自主学习的含义,在反思部分,讨论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问题,然而,这些论述与本案例的主题内容春的教学实践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两者之间有些脱节;另外,案例中有许多地方是从阅读的角度来说的,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实践时,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尝试和体验”,而课的本身体现得比较多的也是如何让学生进行主动的阅读。据此,可以把案例的主题作一下调整,缩小原来主题的范围。2段与段之间缺乏衔接,叙述的层次不清晰。如在第一段“问题的提出”中,作者主要是要说明什么,不太清楚,而且这一段与下面的内容没有内在地联系;所以,从整体上看,案例的内容显得比较分散,比较零乱,没有一条清晰的主线把它们串联起来。3案例的过程显得比较单一,缺少生动性。这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生动的情景描述。有些课堂情景的描写,缺乏真实性,有虚张声势的味道;教师的教学语言显得较为贫乏,教师的行为举止比较单一,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活动方法、手段,也缺少一定的亮点;作者在针对教学情节的叙述中,缺少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叙述,尤其是自己的教学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想法等没有表述出来,因而使案例内容显得较为单一,缺乏一定的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