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new》ppt课件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8669724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2.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酸new》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核酸new》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核酸new》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核酸new》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核酸new》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酸new》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酸new》ppt课件(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酸,概论 核酸的结构 核酸的理化特性 核酸的研究方法,核酸的发现及研究简史,1868年 F. Miescher 1953年,Watson&Crick,核酸的发现,早期研究,DNA双螺旋结构的建立,生物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1944年,O.T.Avery的细菌转化,证明DNA是遗传物质,52年,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实验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核酸的种类及分布,DNA为双链结构,含D-2-脱氧核糖,碱基为ATGC; RNA为单链结构,含D-2-核糖,碱基为AUGC; DNA:主要在细胞核中,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此外在线粒体、叶绿体、质粒及细胞膜上. RNA:细胞核核仁; 细胞质核糖体及上清液中,核

2、酸的生物功能,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RNA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3. RNA具有多种功能:1)控制蛋白质的合成;2)作用于RNA转录后加工和修饰;3)基因表达与细胞功能调节;4)生物催化与其它细胞持家功能;5)遗传物质信息的加工和进化,核酸结构,RNA:AGCU DNA:AGCT RNA:D-核糖 DNA:D-脱氧核糖,核酸,核苷酸,磷酸,核苷,戊糖,碱基,核苷酸结构,核苷酸,1. 碱基 嘌呤碱 嘧啶碱 稀有碱基:大多为甲基化碱基,在tRNA中含量较高; 2. 糖苷:戊糖与碱基以糖苷键(N-C键)连接 3. 核苷酸:,碱基,碱基,核苷,核苷:戊糖与碱基缩合而成,并以糖苷键相连接。

3、 糖苷键: 二者的连接是C-N键,称N-糖苷键。,核苷的表示,核苷:A、G、 C 、U 脱氧核苷:dA,dG,dC,dT 修饰核苷: 5-甲基胞嘧啶:m5dC。,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核苷酸,核苷酸是核苷的磷酸酯; 生物体内的游离核苷酸多为5-核苷酸(在核苷左侧加p表示,如pA,右侧则为3-核苷酸);,核苷酸,各种核苷三磷酸如ATP、CTP、GTP、UTP是体内RNA合成的直接原料,脱氧核苷三磷酸为DNA合成的原料;在生物体的能量代谢中发挥作用 腺苷酸是一些辅酶的结构成分(NAD+、NADP+ 、FAD、FMN) cAMP、cGMP:某些激素发挥生理作用的媒介物,为激素的第二信使。,DN

4、A的结构,一级结构 二级结构(见图) 双螺旋结构模型(1953, Watson & Crick) DNA双螺旋的构象类型 三级结构,核苷酸的连接方式,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核苷酸的连接键是3,5-磷酸二酯键,由相间排列的戊糖和磷酸构成核酸大分子的主链,而碱基则是有次序连接在主链上的侧链基团(见图) 核酸一级结构 简写式表示核酸的一级结构:pApCpGpU,核酸共价结构的表示方法,RNA的一级结构,RNA:无分支的线型多聚核苷酸,以3,5-磷酸二酯键连接 tRNA:由73-93个核苷酸组成,含较多稀有碱基(10-15%) 增加识别和疏水作用;3端为CCA rRNA:5S、16S、23S(细菌)

5、;5S、5.8S、18S、28S(哺乳动物) mRNA:原核生物(多顺反子)、真核生物(单顺反子),单顺反子mRNA和多顺反子mRNA,mRNA,原核生物:多顺反子(一条mRNA上有多个编码区,5和3端有非翻译区) 真核生物:5端-帽子结构;5非编码区、编码区、3编码区、3端聚腺苷酸,真核生物mRNA结构特点,3末端有polyA结构:与mRNA从核入质有关,与mRNA 半寿期有关。 5末端有帽子结构:G被甲基化,此可能与pro合成的起始有关。,高级结构:Chargaff规则,A=T G=C A+C=G+T(含氨基的碱基总数等于含酮基的碱基) A+G=T+C(嘌呤总数等于嘧啶总数),双螺旋结构模

6、型( Watson & Crick 模型),1. DNA分子是由两条方向相反的平行多核苷酸链构成,两条链的主链都是右手螺旋,螺旋表面有大沟和小沟; 2. 碱基均在主链内侧,A与T配对,G与C配对,依靠碱基之间的氢键结合在一起,“半保留复制” 3. 成对碱基处于同一平面,与螺旋轴垂直,双螺旋的平均直径为2nm,核苷酸之间的夹角为36度,每转1周有10个碱基对,螺距为3.4nm; 大多数天然DNA属双链DNA; 双链DNA分子较硬,呈比较伸展的结构。,DNA的二级结构,Dickerson模型,碱基的夹角为2842度,一螺周含10.4个碱基对,螺旋直径为2.37nm 碱基对为螺旋桨状扭曲 提高碱基堆

7、积力,几种DNA钠盐,B-DNA:生理状态下多为此种;92%相对湿度 A-DNA:右手螺旋;75%相对湿度;生理状态 下多见末端RNA、DNA-RNA Z-DNA:人工合成、左手螺旋;嘧啶、嘌呤交 替;有m5dC ;与基因表达调控有关; 此外,还发现有C、D、E等型。,几种DNA构象,三股螺旋DNA的碱基配对,H-DNA: 三条链局部螺旋,H-DNA,DNA的三级结构,双链DNA多数为线形分子,但有些为双链环状DNA(dcDNA) 超螺旋 松弛环形DNA 解链环形DNA 负超螺旋 生物体内绝大多数螺旋DNA以负超螺旋形式存在;真核细胞染色质和一些病毒的DNA是双螺旋线形分子,双螺旋DNA盘绕组

8、蛋白形成核小体。,DNA的三级结构,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即成 三级结构。 天然DNA有双链DNA(dsDNA), 有的病毒为单链DNA(ssDNA) 在dsDNA中: 线形分子(大多数) 环状分子(dcDNA):质粒、线粒体、叶绿体、病毒、细菌,超螺旋结构,特点: 可将长链压缩 在一较小体内; 密度大; 凝胶电泳中移 动速度快。,核小体中的 扭曲方式,在真核细胞染色质中, DNA双螺旋分子盘绕 在组蛋白上形成核小体. 许多核小体由DNA 连成念珠状结构,再盘 绕压缩成高层次的结构 染色体。,RNA的结构,大多数天然的RNA分子是以一条单链形式存在的,但在生理条件下,RNA分子也可以形成双螺旋

9、区,发卡式结构,茎-环结构等二级结构。这样的结构一般都出现在tRNA和rRNA分子中,RNA的双螺旋区的结构类似于A-DNA的结构。,RNA的功能,rRNA:核糖体的组成成分,细胞内最丰富的一类RNA,(80); mRNA:最不稳定的一类RNA ,载有来自DNA的信息,在核糖体中,作为模板指导蛋白质的合成(3); t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中,转运氨基酸到核糖体-mRNA复合物的相应位置(15%)。,tRNA(三叶草二级结构),tRNA(三叶草二级结构),1. 四环四臂 2. 氨基酸臂,3端有CCA-OH结构,其羟基可与携带的氨基酸形成共价键 3. D环和D臂 4. 反密码子臂和反密码子

10、环,3436位为与mRNA作用的反密码子 5. 可变环 6. TC臂 7. 含修饰碱基,不变核苷酸,酵母苯并氨酸tRNA的三级结构,rRNA,70S,80S,16S和5SrRNA的结构,rRNA,1)占RNA总量的80%,是构成核糖体的骨架。 2)核糖体功能: pro合成的部位. 3)结构:分大、小亚基 一、二级结构多已确定,但功能不清。,原核细胞:70S核糖体; 真核细胞:80S核糖体;,核酸的性质,大多数DNA为线性分子,分子极不对称,粘度极高,而RNA的粘度较小; 1. 核酸的水解 2. 核酸的酸碱性质 既有磷酸基,又有碱性基团,为两性电解质,通常表现为酸性; 3. 核酸结构的稳定性 4

11、. 核酸的紫外吸收 5. 核酸的变性、复性及杂交,核酸的水解,糖苷键和磷酸二酯键 1. 酸水解:糖苷键比磷酸二酯键易被酸水解;嘌呤碱的糖苷键比嘧啶碱的糖苷键稳定性差; 2. 碱水解:RNA的磷酸二酯键易水解,DNA的较稳定(见图); 3. 酶水解:,核酸酶,1、核酸酶的分类,(1)根据对底物的 专一性分为,(2)根据切割位点分为,2、核酸酶的作用特点,外切核酸酶对核酸的水解位点,5,OH,B,3,B,B,B,B,B,B,B,蛇毒磷酸二酯酶 ( 5端外切得5-核苷酸),牛脾磷酸二酯酶( 3端外切3-核苷酸),内切核酸酶对RNA的水解位点示意图,RNAase I,RNAase I,RNAase T

12、1,RNAase T1,Pu :嘌呤 Py:嘧啶,RNAase T2,内切脱氧核酸酶对DNA的水解位点示意图,DNAase ,DNAase ,DNAase ,DNAase ,Pu :嘌呤 Py:嘧啶,限制性内切酶, 类型 命名 意义,原核生物中存在着一类能识别外源DNA双螺旋中4-8个碱基对所组成的特异的具有二重旋转对称性的回文序列,并在此序列的某位点水解DNA双螺旋链,产生粘性末端或平末端,这类酶称为限制性内切酶。,常用的DNA限制性内切酶的专一性,酶,辨认的序列和切口,说明, A G C T T C G A , G G A T C C C C T A G G , A G A T C T T

13、 C T A G A , G A A T T C C T T A A G , A A G C T T T T C G A A , G T C G A C C A G C T G , C C C G G G G G G C C C ,Bam H I,Alu I,Bgl I,Eco R I,Hind ,Sal I,Sma I,四核苷酸,平端切口,六核苷酸,平端切口,六核苷酸,粘端切口,六核苷酸,粘端切口,六核苷酸,粘端切口,六核苷酸,粘端切口,六核苷酸,粘端切口,核酸的酸碱性质,碱基、核苷、核苷酸 核苷酸含有磷酸和碱基,为两性电介质,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兼性离子,核酸的紫外吸收,核酸中嘌呤和嘧啶环的共

14、轭体系强烈吸收240290nm波段紫外光,其最高的吸收峰接近260nm; RNA的紫外吸收光谱比DNA(相同核苷酸数目)的高; 核酸的光吸收值比其各核苷酸成分的光吸收值之和少3040%; 增色效应 & 减色效应,核酸的紫外吸收,核酸的紫外吸收,应用: 1、不同核苷酸有不同吸收特性,可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定性、定量测定。 1 OD相当于:50g/ml DNA 40g/ml RNA 2、确定所提取的核酸是否纯品。 1)DNA: 1.8 纯品 OD260/OD280 1.8 RNA 污染 1.8 pro 污染 2)RNA: OD260/OD280 2.0 纯品,核酸结构的稳定性,1. 碱基对间的氢键

15、 氢键较弱,但氢键的集合能量很大 如不能使氢键全部打开,则打开的氢键有恢复原有状态的趋势 RNA中单链突环互相靠近形成的环间碱基对是三级结构稳定的重要因素 2. 碱基堆积:对维持核酸空间结构有重要作用 3. 环境中的正离子,核酸的变性、复性及杂交,1. 变性(氢键断裂,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核酸降解 增色效应 DNA的变性为爆发式; 因素:温度、酸碱、变性剂等; 2. 复性: 3. 分子杂交:,热变性与Tm,Tm:加热变性使DNA螺旋结构失去一半时的温度为(8295) 影响因素 DNA的均一性 G-C对含量:(G+C)%=(Tm-69.3) 2.44 溶液的离子强度 pH 变性剂,核酸的复性,复性:“退火” 影响因素 单链片段浓度高,则复性速度较快 较大的单链片段扩散困难,错配频率高,复性较慢 片段内重复序列多,较易形成互补区,复性较快 维持一定的离子强度,消除磷酸基负电荷造成的压力,可加快复性速度 Cot1/2:复性反应的速度,分子杂交,分子杂交: 原位杂交 点杂交 狭缝印迹杂交 Southern杂交、Northern杂交,核酸的研究方法,1. 分离提纯 2. 超速离心 3. 凝胶电泳 4. 核苷酸的序列测定 5. PCR(聚合酶链反应体外扩增D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