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8668743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精校解析Word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安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政治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盘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馆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A. 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B. 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C. 文化遗存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D. 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化遗产的理解。故

2、宫以馆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多款产品热销,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说明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C正确;文化继承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不能说是为了发掘其经济价值,A错误;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而不是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B错误;“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材料中没有体现,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此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审清题意,其次把握好设问,最后采用排除法,把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掉。2.有学者认为,礼仪产生在文字之前,中国文化的传承不仅依靠语言、文字,还依靠礼仪。对于传

3、统文化中的“礼”,应该A. 深入挖掘它的当代意义B. 鼓励中小学生掌握周朝的典章礼制C. 用原汁原味的“礼法”协调社会关系D. 在人际交往中简化过去的礼仪【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中国文化的传承不仅依靠语言、文字,还依靠礼仪。本题考查“礼”的重要性。对于传统文化的礼,要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继承与发展,并注入时代特色,不是用原汁原味的“礼法”协调社会关系,对过去的礼仪不能简化,BCD说法错误。选择A考点:文化传承与创新3.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以上观

4、点体现了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创造了文化,优秀的文化也在塑造着人文化能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文化能培养健全人格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观点体现了文化能够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人创造了文化,优秀的文化也在塑造着人,项符合题意;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而不能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项说法错误;优秀文化能培养健全人格,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点睛】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4.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

5、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具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A.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 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C. 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D. 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可以判断选项A正确;选项B说法错误,因为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故排除;选项B说法错误,因为文化的反作用是双重性质的,故排除。选项D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考点定位】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知识

6、归纳】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和经济的发展同步。有时文化的发展会先于经济的发展(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思想就先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时会慢于经济的发展(我国现在的文化就落后于经济的发展),这就是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必须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b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

7、越来越突出。5.针灸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是砭石,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针灸。针灸属于文化中的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符合题意,针灸属于自然科学和技术,是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不合题意,针灸是自然科学,属于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符合题意,针灸文

8、化属于自然科学和技术。故选A。不合题意,针灸不是语言和文字。6.一尊青铜,数行铭文,引发无限遐思:声势浩大的宗庙祭祀,尘土飞扬的战乱杀伐,觥筹交错的节庆盛宴斑斑铜绿下,一串字符就是一段尘封的历史。这体现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人类创造文化同时也享受文化文明只有靠文字才能传承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A. B. C. D. 【答案】A【解析】文化离不开物质。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人创造的,又影响着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适合题意;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但不是只有

9、文字才能传承文化,是错误的;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选A。【点睛】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内容丰富,为中华各族人民所认同、通用,但不能说汉字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同、通用,也不能说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文字与汉字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7.某中学校园里有许多形状各异的石头,石头上雕刻着“敦品力学”、“真爱”、“自强不息”等文字,这些石头和文字吸引了很多师生驻足深思。这种“石头文化”表明A. 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B.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C. 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

10、无关D.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答案】D【解析】“石头文化”给人以深思、启迪,表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D项符合题意;物质能够独立于精神之外,A项说法错误;“石头文化”属于文化产品而不是文化活动,B项与题意不符;精神产品依赖于物质产品,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点睛】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8.“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

11、节气是中华先祖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补充历法。古人一直据此来安排农业生产,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2016年,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为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增添了新的途径意味着二十四节气具有与“四大发明”相同的价值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促进作用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A. B. C. D. 【答案】C【解析】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并没有为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增添新的途径,不选;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不代表它与“四大发明”具有相同的价值,不选;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促进作用,正确;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

12、的魅力,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9.最美莫过乡愁,最亲就在家乡。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孕育中华传统文化、承载人们乡愁的不少古村落正在悄然消失,一些人渐渐产生了乡愁无处安放的惆怅。人们惆怅的主要原因在于古村落是乡愁之源,古村落的消失带走了人们的乡愁古村落的消失将会使得许多传统文化遗产面临巨大危机古村落是物质与文化的统一体,承载人们共同的精神寄托古村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和基本物质载体A. B. C. D. 【答案】B【解析】题目中,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孕育中华传统文化、承载人们乡愁的不少古村落正在悄然消失,一些人渐渐产生了乡愁无处安放的惆怅。人们惆怅的主要原因在于作为承载人们共同的精神寄托的古

13、村落的消失将会使得许多传统文化遗产面临巨大危机,故选项入选。选项中“古村落是乡愁之源”的表述错误。选项表述本身错误,排除。选B。10.有人认为,偌大的中华,如果没有一种道德的凝聚力,那么各种啼笑皆非将俯拾皆是,一个没有独立文化的民族犹如一盘散沙,只能在屈辱中生存,在解体、灭亡的边缘徘徊。这一观点说明A. 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B. 文化的力量熔铸于民族的凝聚力之中C. 文化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D.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答案】B【解析】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所起的作用。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学生在解答本题时要准确审题,把握题干意思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强调文化的力量

14、对民族的影响(,即民族凝聚力,故B符合题意;此题并没有涉及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AC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ACD。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定位】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解题方法】选择题解题方法之排除法:排除错误题肢,排除与材料不符的题肢,排除与题干同义反复的题肢,排除因果颠倒的题肢。1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一些经典名句至今仍家喻户晓,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表明: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都起积极作用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A. B. C. D. 【答

15、案】B【解析】选项表述错误,此观点夸大了传统文化的作用。选项表述错误,传统文化有积极、健康与消极、落后之分。题目中,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表明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故入选。选B。点睛: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要求特点要求继承性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12.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