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试题(职业模块下)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669683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试题(职业模块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期末试题(职业模块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期末试题(职业模块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期末试题(职业模块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期末试题(职业模块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期末试题(职业模块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试题(职业模块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级语文期末考试 命题人:王亚静 时间: 2012、1、4一、选择(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不谙(n)憔悴(jio)粗糙(co)萌蘖 niB红缯zng龟裂gu荻花(d)嘈杂(co)C虾蟆陵(h)贾人(ji)肖像(xio)嘲哳(zh)D棱角(lng)贮藏 zh果梗 n呕哑(y)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A醴酪 圭臬 瘫痪 以逸待劳B稀奇 薄膜 超拔四面楚歌C凄厉 腼腆 吹嘘 谈笑风声 D尴尬 渣滓 横亘 锲而不舍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紫绡(生丝织的绸子) 惶惶(恐惧不安)B向例(惯例) 日啖(吃)C探汤(一种流质的食

2、物) 不谙(熟悉)D觉解(了解和自觉) 参透(看透,透彻领会)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使快弹数曲快:赶快。B歌以赠之歌:歌唱。C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句。D座中泣下谁最多泣:眼泪。5下列句子中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全相同的一项是( )A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之学者必有师B门前冷落鞍马稀。 无丝竹之乱耳C整顿衣裳起敛容。无贵无贱D凄凄不似向前声 小学而大遗6、下列作家作品对应有误的是( )A、赵丽宏 科学是美丽的B、史铁生合欢树C、冯友兰人生的境界D、白居易琵琶行7、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与尔同销万古愁。B、一尊还酹江月。C、其可怪也欤!D、惑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3、。8、对下列各句使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这时,客店里来了两个人,一个西装,一个马褂。(借喻)B、刘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比喻)C、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排比)D、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对偶)9、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B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C天生我材/ 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10、对下面的诗句翻译正确的一项各是: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A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

4、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B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C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是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成了白雪。D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变成了白雪。二填空题(共12分)11、文段修改(3分)筹备小组为征集宣传语,草拟了一份征稿启事,但不完善,请你修改。 征稿启事 “文化永州沙龙”是推介永州文化的自由论坛。在这里,你可以领会到永州厚重的文化积淀,也可以畅谈建设文化永州的见解。为宣传“沙龙”,现面向全校同学征集宣传语,要求体现“沙龙”特点,简单易记,不超过15个字。欢迎全体同学踊跃投稿。

5、截稿日期:2006年9月15日。 “文化永州沙龙”筹备小组办公室 2006年6月3日 、第句有一个词语运用不当,应把 改为 。 征稿启事缺少一项内容,应在第_ 句与第 句之间补写:_。12、默写(9分)千呼万唤始出来,_。同是天涯沦落人,_。 ,兰舟催发。今宵酒醒何处? , 。 ,千金散尽还复来。乱石穿空, , 。师者, 。三、阅读理解(共28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5题。(共5分)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说,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这里更清楚地解释一下这话的意思,似乎是必要的。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

6、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那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

7、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所做的事,其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

8、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13文章第1段说,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种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分)14文章第2段,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划分标准是什么?(限用4个字概括)(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5-18题。(每题2分共8分)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

9、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2000年以上了。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福建荔枝旧无记载,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成书以后,就最为人所重视。荔枝也产于广西和云南,却很少有人说起。15、本段文字选自 , 。16、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7、哪些证据可以证明“荔枝原产于我国”? 18、本段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1921题。(每题2分共6分)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

10、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9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B “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20对以上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

11、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B “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C“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21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由于她“平生不得志”,不便说,也不愿见人。B“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乐声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拟人的手法。C

12、“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D“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四)阅读下文完成(2224题共9分)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22、解释下列加点字。(每题1分共3分)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作师说以贻之23、翻一下列句子(每题2分共4分)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24、选文第一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每题2分)四、作文(40分)将“告别”一题补齐,然后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要求:1、补全题目;2、卷面干净,字体工整;3、思想内容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