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助学班经济学基础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8640735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助学班经济学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自考助学班经济学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自考助学班经济学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自考助学班经济学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自考助学班经济学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助学班经济学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助学班经济学基础(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第一节 概述,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和区别,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出量(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增加。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产出量的增加,而且包括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一般经济条件、社会福利、教育卫生、生态环境等情况的改善或变化等的全面进步过程。,经济 增长,经济增长,产出量的增加,产出量的增加,社会全面进步,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联系和区别:,首先,经济发展包含着经济增长 其次,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再次,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是经济增长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又成为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条件。,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二、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

2、指标,(一)工农业总产值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和。 包括工农业生产中消耗的原材料、动力、燃料、固定资产折旧等 转移的价值和新创造的价值。,(二)社会总产值,是指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产值。 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三)国民收入,(社会净产值),是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新创造的产值。 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以后的社会净产值。,(四)国民生产总值,GNP(General National Products) 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

3、通常为一年)内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以国民为统计标准,(五)国内生产总值,GDP (General Domestic Products)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本国领土上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以国境为统计标准,第二节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基本因素: 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经济增长的物质前提 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粗放型叫外延型,是指依靠增加劳动、资本等要素的投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张,从而实现产出的增长。 集约型也叫内涵型,是指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要素的

4、使用效率,实现产出量的增长。,决定经济增长方式的因素,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条件 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需要处理的问题,第一、粗放型增长与集约型增长的关系 第二、不同地区之间的关系 第三、不同产业之间的关系,第三节 经济增长中的若干重要关系,一、国民经济内部的比例关系,(一)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二)农业内部和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 (三)交通运输业和工农业的关系 (四)现有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关系 (五)物质生产部门(一、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关系,二、经济增长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一)经济增长速度 一定时期内社会物质财富和劳务的增长率 应该是具有实效的真实的速度,而不是带有水分的高速度

5、,(二)经济效益,是在经济活动中劳动占用、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即投入与产出的比例 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三)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效益的关系,经济效益是实现经济增长速度的中心和前提 经济增长速度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条件 两者也存在一定的矛盾 方向:把经济增长速度建立在经济效率提高的基础之上,三、经济增长与生态效益的关系,1、建立反映经济代价的指标体系 2、加强经济活动决策的科学性 3、加强法制约束和法律监督,第十二章 产业结构及其调整,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调整和优化,第一节 产业结构概述,一、产业及其分类,(一)产业的界定 有明确产权界定的土地、房屋、实业等财产形式。 产业是具

6、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又是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部分。,(二)产业分类 对经济活动进行分解和组合,1.三次产业分类法 五部门划分法 农业、工业、建筑业、商业、运输业 三次产业划分法 第一产业: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2.联合国的标准产业分类法,十大项 若干中项 若干小项 若干细项,3.农、轻、重产业分类法,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4.资源集约度分类,根据不同的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 的依赖程度的差异 劳动密集型产业 资本密集型产业 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5.对外关系分类法,根据部门生产的产品是供内部最终消费还 是直接或间接地向外界提供为界

7、线, 主导专业化部门、 一般专业化部门、 辅助部门 地区自给性部门,6.马克波拉特的四产业划分法,在三产业划分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信息革命和信息产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变化 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二、产业结构及其政策,(一)产业结构的概念 三层意思: 一: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 二:产业内部各个企业的结构 三:产业的地区分布,日本产业界,产业组织创始人,美国人贝恩,具体定义,为各个产业部门之间, 每个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 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二)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量变,质变,第一阶段是产业结构的重化工业化阶段 第二阶段是产业结构的高度加工化阶段 第三阶段产业结

8、构技术知识集约化阶段,不同产业之间的内部关联度不断提高,(三)产业结构政策,核心内容:产业发展的重点顺序选择问题 按照经济发展的要求选择一定时期的主导专业部门,并通过主导产业的发展带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发展,主导产业的特点:,(1)反映技术进步 (2)对国民经济增长有带动性 (3)产品有巨大需求 (4)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较大比重。,三、产业组织及其政策,(一)产业组织的含义 一般是指生产或提供同一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者,即厂商在同一市场的集合,这些厂商之间的相关结构关系就成为产业组织。,(二)产业组织政策,(1)市场结构控制政策 (2)调整企业行为政策 (3)改善资源配置,

9、使其符合规模经济的要求,第二节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一、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一)建国后产业结构的演变状况 1.经济恢复和产业结构初建时期(49-57) 2.重工业主导型的工业化时期(58-78) 3.产业结构调整与均衡发展时期(79-现在),(二)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的特征,1.二元经济结构 2.产业结构的超稳定发展特征 3.产业结构的存量刚性特征 4.外延式发展与边际不平衡特征 5.其他一些特征,(三)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1.国民经济增长中来自农业的贡献在下降 2.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3.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占GDP比重过低 4.产业素质低,组织结构不合理 5.三次产业的就

10、业结构转换速度过低 6.产业的地区结构趋同问题非常严重 7.生产与消费相脱节,产业结构变化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与标准,(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1.符合效益最佳原则 2.产业结构的变化要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原则 3.符合技术进步原则 4.符合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软化原则 5.符合开放性原则,(二)产业结构调整的标准,1.收入弹性基准 2.生产率上升基准 3.产业关联基准 4.增长后劲基准,三、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一)目标与方向 目标 (1)提高经济效益 (2)解决产业机构失衡的矛盾 (3)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方向,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树立

11、农业产业化观念 加强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 扶持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改变低度产业结构下的粗放增长格局,(二)结构调整与优化的重点,1.树立农业产业化观念 2.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适应居民需求的新变化 3.加强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 4.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5.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协调发展,(三)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政策措施,一、法律手段 二、完善和细化产业政策 三、发布经济信息 四、增加研发和竞争力 五、调整产业组织结构 六、加强财政、信贷、投资等于产业政策的配合,第十三章 工业化与城市化,第一节 工业化与城市化概述,狭义: 一个国家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化过程, 即国民经济结构以农业

12、为主的经济转变为工业为主的经济的过程,一、工业化的含义与标准,广义:,包含着整个社会现代化的涵义,其中现代工业的产生与成长是核心内容,随着现代工业的成长,带来了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与现代化。,霍夫曼系数,霍夫曼比例= 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生产资料工业净产值 霍夫曼系数把工业化过程分为四个部分: 工业化前阶段,系数为5左右 前工业化阶段,系数在2.5左右 基本实现工业化阶段,系数在1左右 后工业化阶段,系数小于1,二、工业化道路与模式,(一)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二)资本主义不完全市场经济模式 (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三、工业化与城市化,城市化:在经济发展过程

13、中,人口及其他生产要素不断地由农村向城市集中、人们的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也是把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转变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过程。 一般用城市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城市化水平。50%-基本城市化,70%-高度城市化,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一)紧密联系的,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源泉与动力,而城市化则反过来为工业化创造条件,推动工业化过程 (二)工业化要求城市化与之相伴而行,形成城市,四、城市化的决定因素,(一)工业化及整个经济发展水平 (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三)净流入城市的移民数量 (四)城市行政区域的变动,第二节 我国的工业化道路与战略,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关于农轻

14、重比例关系-失调 (二)关于工业化投资主体-公有制 (三)关于工业化的资金来源-剪刀差 (四)关于城乡关系及对工业化的影响二元经济结构 (五)关于对外开放与工业化的关系封闭,产业结构趋同,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我国工业化道路与战略,我国仍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 (一)调整产业结构,使农轻重及一二三产业比例渐趋协调 (二)工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 (三)农业为工业化做出重要贡献 (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五)对外开放,加快工业化进程,第三节 我国的城市化道路与战略,一、二元社会结构下的城市化进程,80年代中期以前-二元结构下进行的 80年代后,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也有所推进 目前,我国城市

15、化水平低于工业化水平,二、未来一个时期内我国的城市化道路与战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工业化要求, 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镇,建立一个合理的城市体系, 力争到2010年,把城市化水平提高到50%以上。,第十四章 乡镇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第一节 乡镇企业发展的 现状与面临的挑战,一、乡镇企业发展的现状,(一)集体经济为主导 (二)地位日益提高 (三)改革正在深化 (四)增长方式转变初见成效 致命弱点低效高速的运行态势 (五)地区发展不平衡更突出,二、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一)市场环境的变化 (二)技术环境变化的挑战 (三)宏观政策环境变化的挑战,三、乡镇企业的发展机遇,(

16、一)改革的深化 (二)乡镇企业法的实施 (三)开放度的提高,第二节 乡镇企业的战略调整,一、战略调整的基本内容,(一)深化乡镇企业体制改革 (二)加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三)加快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 (四)积极推进企业规模化、集中化 (五)大力实施外向型发展战略 (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二、战略调整必须处理好的几个重大关系,(一)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二)外延扩张与内涵提高的关系 (三)内向发展与外向拓展的关系 (四)提高自我积累能力与利用社会资金的关系 (五)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和扶持的关系,第十五章 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第一节 经济一体化与对外开放,一、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一)一体化进程不断向前的欧盟(EU)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二、对外开放是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国际贸易 国际金融 跨国公司,三、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一)我国的基本国情 (二)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所要求的 (三)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所要求的 (四)让外国投资者对我国的开放政策真正放心,四、实行对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