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第七章面积量算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8608445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籍测量第七章面积量算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地籍测量第七章面积量算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地籍测量第七章面积量算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地籍测量第七章面积量算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地籍测量第七章面积量算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籍测量第七章面积量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籍测量第七章面积量算(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7.1 面积量算,1)、面积量算的内容与目的,1、面积量算方法,2)、面积量算的方法,一、解析法 解析法:根据实测的数值计算面积的方法,包括几何图形法和坐标法。 几何图形法:是根据实地测量有关的边、角元素进行面积计算的方法。 坐标法:测出一个不规则的几何地块边界转折点的坐标值,然后引用坐标法面积计算的公式,计算出地块的面积的方法。 二、图解法 图解法:是指从图上直接量算面积的方法,包括几何要素与坐标量算法、膜片法、求积仪法、沙维奇法、光电求积仪以及电算法。,1)、坐标法,a.公式推导,b.四种等价公式,注:当i-1=0时,x0=xn ,y0=yn ; 当i+1=n+1时,xn+1=x1

2、 ,yn+1=y1,c.算例,2)、几何要素计算法,a.常用公式,a ,b,c,d C,D,b,c,d C,D,a,b A,B,3)、膜片法,a.确定最小格代表的实地面积,b.蒙图,c.查取方格数:先查大格,再查小格,破格估计至0.1格,d.计算面积,4)、格点法,P=(N-1+L/2)D,2. 面积量算的要求,一、面积量算的技术要求 遵循的原则:“从整体到局部、逐级控制、分级量算”、“步步检核”、“逐级汇总”。 面积量算的程序:控制面积量算、碎部面积量算和汇总统计。,二、面积量算的精度要求 (一)两次量算的较差 (二)面积闭合差,2、面积量算的要求,1)、概述,a.量算内容,宗地的面积、宗地

3、内部土地分类面积,b.一般要求,在聚酯薄膜上量算,其他图纸应考虑伸缩变形影响 无论用什么方法量算,均应独立量算两次,并满足较差要求,c.面积量算与平差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控制,分级量算,块块检核,逐级按面积成比例平差,2)、解析法量算面积的要求,a. 宗地面积按坐标计算,不需要平差;分类面积需要平差。,b.以宗地面积为控制,宗地内各类土地面积之和与宗地面积之差小于0.0025P(P为宗地面积)时,将闭合差按面积比例配赋给各类土地面积。,c.两次独立量算的分类面积较差应满足: P0.0003M 式中:P为所量算面积,M为比例尺分母,特点 宗地的所有界址点均在野外测定,分类面积图上量算,3)、

4、部分解析法量算面积的要求,特点 街坊外围界址点用解析法测定,街坊内部采用勘丈法,c.计算各宗地最后面积:将P按面积比例配给各宗地面积,a.计算勘丈面积闭合差,d.以宗地面积作为控制,计算宗地内分类土地面积,4)、图解法量算面积的要求,a.以图幅理论面积为首级控制,图幅内各街坊面积之和与图幅理论面积P之差小于0.0025P时,将闭合差按面积比例配赋给各街坊。,b.用平差后的各街坊面积控制街坊内的各宗地面积,其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100,在允许范围内将闭合差按比例配赋到各宗地面积,得各宗地平差后面积。,c.以宗地面积作为控制,计算宗地内分类土地面积。,特点 所有面积均在图上量算,3. 土地面积平差

5、原则与精度要求,一、面积量算与平差原则 1. 一般要求: 2.面积量算与平差原则 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控制,分级量算,块块检核,逐级按面积成比例平差,即分级控制,分级量算与平差。 两级控制,三级量算。 3.土地面积量算控制的方法 4.平差方法,检核:,二、控制面积测算 控制是相对的,二级被一级控制,又对下一级起控制作用,控制级别越高,精度要求就越高。控制面积测算的方法: (1)坐标法。 (2)图幅理论面积。土地面积测算通常以图幅为单位,图幅有两种,即梯形与正(距)方形分幅。图幅大小均是固定的,面积可直接计算或从相关书籍中查取。 (3)沙维奇方法,二、土地面积量算的精度要求,1、土地分级测算的限差

6、要求 (1)分区土地面积量算允许误差,按一级控制要求计算,即 F10.0025P1=P1/400,P1图幅理论面积(h) F1 -与图幅理论面积比较的限差(),(2)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测算限差,作为二级控制,分别按不同公式计算 求积仪法: 方格法: 式中: F2 、 F3为不同测算方法与分区控制面积比较的限差(),M为被量测图纸的比例尺分母, P2为分区控制面积(),解:,求绝对闭合差,求相对误差,符合精度要求,可以进行平差配赋,求改正系数K:,例题 一幅梯形分幅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图幅理论面积P0为41790.0亩 。用求积仪量取图中各村的面积,量取结果为: 求平差改正后各村的面积。,计算各村平

7、差改正后面积:,校核,4. 土地面积量算程序与统计,闭合差在限差内才能平差配赋 ; 解析法求得得面积数据不参加平差配赋;,(二) 分类土地面积汇总统计 分别按土地权属单位和行政单位整理、汇总统计分类土地面积及土地总面积。 1. 土地权属单位分类面积的汇总,2. 村、乡、县行政界内分类面积汇总,村级土地 权属单位 分类面积汇总,乡界内土 地权属单位 分类面积汇总,在村、乡、县三级分类面积汇总中,以村级行政界内的分类面积汇总为基础,乡(镇)行政界内土地总面积及分类面积等于各村的界内权属分类面积与各村界内其他用地单位分类面积之和。,一、主要术语,1、边界点 实地在界线上,选取一定数量的能确定边界线走

8、向,有明确固定位置,可在边界地形图上准确判读平面位置的地物点称为边界点(包含界桩点)。 2、界桩点 具有实测坐标和高程,且在界线上或界线两侧的界线标志物。界桩按一定的规格和类型,用钢筋混凝土或其他石质材料制成。 类型:单立、同号双立、同号三立等三种 具体设立方式,7.2边界知识,3、边界地形图 一般指利用国家最新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作为资料,按一定经差、纬差自由分幅,图内内容范围为垂直界线两侧图上各10厘米(1:10万地形图上5cm),沿界线走向制作呈带状分布的地形图。 4、边界协议书附图 描述边界线地理位置的法律图件,作为协议书的附图。是边界信息与修测后的地形图叠加一起制作而成,与界线协议书具

9、有同等法律作用。,二、界线测绘的目的和任务,1、目的 确认位置和走向信息,勘定公平合理的行政区域的边界线,提供基础资料及科学依据 2、内容 准备、界桩埋设和测定、边界点测定、边界线及相关地形要素测绘、边界协议书制作印刷,边界点位置及界线走向说明。 3、成果 界桩登记表、界桩成果表、边界点成果表、节制点位置及边界走向说明、边界协议书附图 4、联检 定期联检,界桩维修更新、增设界桩、调整界线、重新测量、协议书及附图修改测绘。,三、行政区域界线测绘的流程,1、搜集资料 地形图、历史沿革、人文地理、了解争议。 2、方案制定及测绘。 调查踏勘、勘定界线、联合检查、树立界桩、界桩测量、界线确认、地图标绘、

10、走向叙述、填写登记表、外野成果。 3、成果整理 制作界线协议书及附图、勘界成果表册。,四、界线测绘的基准和比例尺,现规定原则 1、坐标系统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高程基准 1985国家高程基准 3、比例尺,同一条边界,协议书附图应相同; 省级边界宜采用1:5万或1:10万,省级以下采用1:1万; 地形地物稀少地区可适当缩小比例尺; 地形地物稠密地区可适当放大比例尺。,五、界线测绘的精度要求,1、界址点的精度 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大于相应比例尺地形图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1/10基本等高距。 2、附图精度 界桩点站点误差不超过图上0.2mm,地物点间距中误差0.5mm。 3、限差 以两倍中

11、误差作为限差。,六、边界调查,1、实地调查 实地核实法定边界线、习惯边界线、行政管辖线以及资源归属范围线等界线的实地位置。 2、情况图的绘制 在边界地形图上绘制法定边界线习惯边界线、行政管辖线以及资源归属范围线等边界现状。 3、说明编写 以文字形式说明划定现状及历史沿革情况。制作界线协议书及附图、勘界成果表册。 4、边界主张线图的绘制 将各自的边界主张线标绘在地形图上,一方红色,一方蓝色,0.3mm实线。,七、界桩点设置的有关要求,1、形状 三面型、两面型两种。三省交汇处采用三面型,其余采用两面型。 2、位置选定 意义重要、不易辨别之处。 3、密度 能控制走向,尽量少设。 4、编号 完整编号共

12、8位。 边界线的编号 界桩序号 类型码 4位 3位 1位 注:(三省交接点8位)-0-S,5、界桩书写 (1)省级 省级名称、自治区民族文字、编号及类型 “国务院”字样,年代 (2)省级以下 省级名称、自治区民族文字、年代 6、拍摄像片 界桩全貌及周围环境像片,能表述界桩设置地的地貌特征及相关地物的关系。 3、边界线编号及命名 4位编号,如“冀蒙线”编号为1315,省级行政区划代码,八、边界点测绘,控制测量:边界点测绘的基础控制包括已有的国家控制点和国家GPS网点、城市控制网点及相应等级的控制成果。如控制点成果不够或精度不能满足要求时,须补测基础控制点。 界桩点的平面坐标测绘,通常用GPS测量

13、、 全站仪附合导线测量、支导线测量、交会测量等方法。,界桩点位置选定原则: 界桩点位置选定原则是:界线走向明显转折处;地形复杂、界线不易辩认的地区;铁路、重要公路、主要河流与界线的交接处;边界经过的重要居民点地区;内河与界河或界江的汇合;界河与界江易改道处;水陆界转换处;必要高程点及地形特征点处。,(1)、一般规定 可采用GPS测量、光电测距附合导线、支导线、测边测角交会等方法。 (2)、GPS测量 静态定位、RTK,2、界桩点平面测量,(3)、光电测距附合导线测量,(4)、测距支导线测量,与平面坐标同时实测。 方法: 水准测量、三角高程、GPS大地水准面拟合等方法。 精度: 1/10基本等高

14、距 限差: 两倍中误差,3、界桩点高程测量,设立原则: (1)、有利于判定位置 (2)、明显、固定、不易损坏 (3)、每个界桩的方位物不少于三个 (4)、以大地物作为方位物是,要明确测量点的 在方位物的具体部位 距离测量: 实地测量、量至0.1m,4、界桩点方位物的测绘,内容: 边界线编号、界桩编号、界桩类型、材质、所在地、位置关系、直角坐标、地理坐标、略图、备注、签名等。 略图规定: 界桩符号直径1.mm圆圈,界线0.3mm实线,界桩符号、界桩编号、界线符号用红色,其他黑色。,5、界桩登记表的填写,边界点位置说明应描述边界点名称、位置、与边 界线的关系等内容。对界桩点还应描述桩号、类 型、材

15、质、坐标和高程等。,九、地形图修测及边界线标绘,1、边界地形图修侧 原则:边界线附近地形要素发生变化,影响便界线走向的确定时,对边界线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地形要素进行调绘。 调绘内容:与确定边界线、界桩点有关的地形要素、地理名称。 调绘方法:地形图及正摄影像图,仪器修侧 地图绘制:植被要素绿色、地貌要素棕色、水系蓝色、其他黑色,符号与相应地形图一致。 精度:地物点性对于野外控制点0.5mm,困难地区0.75mm。,1、边界地形图修侧 原则:边界线附近地形要素发生变化,影响便界线走向的确定时,对边界线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地形要素进行调绘。 调绘内容:与确定边界线、界桩点有关的地形要素、地理名称。 调绘方

16、法:地形图及正摄影像图,仪器修侧 地图绘制:植被要素绿色、地貌要素棕色、水系蓝色、其他黑色,符号与相应地形图一致。 精度:地物点性对于野外控制点0.5mm,困难地区0.75mm。,2、边界线标绘 内容: 边界线、界桩点准确标绘与修侧后地形图上。 方法: 地形要素变化大的地区,边界线标绘与调绘一 并进行,有明显分界线且变化不大的地区,可室内直接标绘。 要求: 边界线0.3mm红线不间断表示,如线状地物为界且符号宽度小于1mm时,两侧跳绘。界桩直径1.5mm红色圆圈。界桩号,红色。 精度: 不大于图上0.4mm。,十、边界协议书附图及走向说明,1、边界协议书附图 边界协议书附图是以地图的形式反映边界线的走向和具体位置,并经由界线双方政府负责人(副县长、副省长)签字认可的重要界线测绘成果。界桩点、边界线展会、边界线标绘、界线附近地形要素的调绘或修测、各种说明注记,均应经过采集,符号化编辑,整理成边界协议书附图。 局部地段可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