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参考 答案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78601938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参考 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国际经济学》参考 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国际经济学》参考 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国际经济学》参考 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国际经济学》参考 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参考 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参考 答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科大华科大 20112011 级级博士班博士班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蓝字是重点,蓝字是重点,仅供学习与交流。仅供学习与交流。2011.10.30 (1)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双方应怎样进行分工和贸易?)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双方应怎样进行分工和贸易? 答:答: (1)1817 年,李嘉图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Primciples of Politicol Ecomomy andTaxation)一书,提出了比较优势原理。这是一项最重要、无可 争议的经济学原理,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根据比较优势原理(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即

2、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生产上较 另一国均处于劣另一国均处于劣势(相对于另一国有绝势(相对于另一国有绝 对的劣势),仍有可能产生互利贸易。一个国家可以对的劣势),仍有可能产生互利贸易。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专门生产并出口自己自己绝对劣势相对绝对劣势相对 较小的商品(也就是其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较小的商品(也就是其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 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也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也 就是其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就是其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同时,在一个有两国、两种商品的世界里,一旦断定一国 在一种商品上有比较优势,则另一国一定在另一种商品上有比较

3、优势。 我们可以通过下表来分析双方应怎样进行分工和贸易。表中的现在英国在小麦和布 匹的生产 上与美国相比均处于绝对劣势。 然而,由于英国劳动生产率在布匹生产上是美国的 23,而在小麦生产上仅是美国 的 14,因此,英国在布匹生产上有相对优势英国在布匹生产上有相对优势。另一方面,美国在布匹和小麦生产上都 有绝对 优势,但由于小麦的绝对优势(4:1)比布匹的绝对优势(3:2)大,因此美国 在小麦生产上 有相对优势。总而言之,美国小麦的绝对优势大于布匹的绝对优势,因美国小麦的绝对优势大于布匹的绝对优势,因 此,美国在小麦生此,美国在小麦生 产上有相对优势。产上有相对优势。英国布匹生产的绝对劣势要小一

4、些,因此,英国在 布匹生产上有相对优势。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如果美国专门生产小麦并出口一部分换取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如果美国专门生产小麦并出口一部分换取 英英国国布匹,则两国都会获利(同时,英布匹,则两国都会获利(同时,英国国专门生产并出专门生产并出口布匹)。口布匹)。 (2)能使英国和美国发生正常贸易的麦和布的交换比例的上下限是什么?)能使英国和美国发生正常贸易的麦和布的交换比例的上下限是什么? 答:答: 由于美国国内可用 4 单位小麦换取 3 单位布(两者均需 1 个劳动小时),如果美国可 用 4 单位小麦从英国换取多于 3 单位的布,美国就可获利。另一方面,在英国国内,4 单 位小麦8 单位

5、布(两者都需 4 个劳动小时生产);如果可以用少于 8 单位的布从美国换 取 4 单位小麦,则意味着英国可以获利。总而言之,如果美国可用如果美国可用 4 单位小麦换得多于单位小麦换得多于 3 单位的布就可获利,英国如果用少于单位的布就可获利,英国如果用少于 8 单位的布换取单位的布换取 4 单位小麦就可获利。单位小麦就可获利。因此互惠贸 易比率范围是: 3C4W8C 8 单位布与 3 单位布的差(即 5 单位布)代表交换 2.5 单位小麦时两国可分配的总 利益。 (3)假定麦和布的交换比例为)假定麦和布的交换比例为 4w4C,则世界分工的利益以及两国的贸易利益是多,则世界分工的利益以及两国的贸

6、易利益是多 少?并用图表明。少?并用图表明。 答:答: 机会成本可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或转换曲线来说明。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经济学用来描述在生产机会成本可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或转换曲线来说明。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经济学用来描述在生产 资源被充分使用的条件下,一个经济社会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的最大组合点的连线。资源被充分使用的条件下,一个经济社会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的最大组合点的连线。 表 2.7 给出了美国、中国两国小麦和布的生产可能性组合(假设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 美国可生产 180 单位小麦和 0 单位布,150 单位小麦和 20 单位布,120 单位小麦和 40 单位布, 以及 0 单位小麦和 120

7、单位布。这就是说,美国每放弃 30 单位小麦,所得资源恰好额外生产 20 单位布,即 30 单位小麦20 单位布。因此,在美国 1 单位小麦的机会成本是 2/3 布,而且保持 不变。另一方面,中国可生产 60 单位小麦和 0 单位布,50 单位小麦和 20 单位布,40 单位小麦 和 40 单位布,以及 0 单位小麦和 120 单位布,这就是说,中国每放弃 10 单位小麦可增加 20 单 位布的产量。因此中国 1 单位小麦的机会成本是 2 单位布,而且保持不变。 美 国 中 国 小 麦 布 小 麦 布 180 150 120 90 60 30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6

8、0 50 40 30 20 10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表 美国、中国小麦、布的生产可能性组合 根据表,我们可以做出美、中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如图 2.1 所示。曲线上每一点都代表 一个投入其全部资源可能生产的小麦和布的最大数量组合。例如,在 A 点,美国可生产 90 单位 小麦和 60 单位布,在 B 点中国可生产 40 单位小麦和 40 单位布。 图 美国和中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以下或以内的点也是可能的生产组合,但是没有效率的,因为未能充分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以下或以内的点也是可能的生产组合,但是没有效率的,因为未能充分利用 资源和现有的最佳技术。基

9、于现有资源和技术,生产可能性曲线右上方的点均是不可能达到的生资源和现有的最佳技术。基于现有资源和技术,生产可能性曲线右上方的点均是不可能达到的生 产组合。产组合。 由于机会成本不变,两条生产可能性曲线都是直线。它表明,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为 增加其中一种产品的产量而不得不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产量是固定不变的。即多生产 1 单位小 麦,美国必须放弃 2/3 单位布的生产,中国必须放弃 2 单位布的生产。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 何一点这一结论均成立。然而,机会成本固定不变并不现实,我们讨论它是因为它易于理解,这 有利于我们在下一章讨论更现实的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 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情况下,一国只能

10、消费它可生产的产品,因此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同时 也是消费可能性曲线。人们的偏好和需求决定了该国事实上选择生产和消费的产品组合。假设在 没有贸易的情况下,美国选择的生产组合为图(a)中的点 A(90W 和 60C);中国选择的生产组 合为图(b)中的点 B(40W 和 40C)。两国的生产组合也就是他们的消费组合。一国的消费水平不 可能超越其生产可能性曲线。然而专业化分工和国际贸易会使这种不可能性变成现实。 B1 (a) (b) 图 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所得 C1 70 小麦 A 美国 布 C 180 120 90 110 60 0 0 中国 小麦 布 B 120 60 70 50 40

11、0 中国 小麦 布 120 40 0 80 20 40 60 20 布 小麦 90 180 30 60 60 120 美国 A A1 由于美国小麦的机会成本是 2/3 单位布,中国小麦的机会成本是 2 单位布,显然美国小麦的 机会成本要比中国小得多。如果有贸易的可能,根据机会成本原理,美国应专门生产小麦,中国 应专门生产布,则美国的生产组合将会从没有贸易情况下的点 A 移动到点 A1(180W 和 0C),而中 国的生产组合将会从点 B(40W 和 40C)移动到点 B1(0W 和 120C)。这种生产上的重新组合,扩大了 两国经济的整体规模。两国小麦的总产量由贸易前的 130 单位增加到 1

12、80 单位(全部由美国生 产)。两国布的总产量由贸易前的 100 单位增加到 120 单位(全部由中国生产)。分工所带来的 产量净收益为 50 单位小麦和 20 单位布。 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通过国际贸易,两国都能获得更高的消费水平,即一国的消费水平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通过国际贸易,两国都能获得更高的消费水平,即一国的消费水平 能超越其生产可能性曲线能超越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但一国贸易后的消费组合点所能达到的水平,取决于其出口商品和进 口商品的交换比率(即国际比价)。基于机会成本不变及每个国家都生产两种商品的假设,一国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就是一国国内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即国内比价)。在贸易

13、理论的分析 中,为避免货币幻觉效应及各种知识相互交叉造成的混乱,我们假设这是一个物物交换的世界, 我们使用的价格是相对价格,一种商品的价格用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来表示。对于一国而言,要在 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外的点进行消费,国际比价一定要高于国内两种商品的比价。 对于世界分工的利益:对于世界分工的利益: 假定麦和布的交换比例为假定麦和布的交换比例为 4w4C,则世界分工的利益,则世界分工的利益: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如果美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如果美 国专门生产小麦并出口一部分换取英国布匹,则两国都会获利(同时,英国专门生产并国专门生产小麦并出口一部分换取英国布匹,则两国都会获利(同时,英国专门生产并 出口

14、布匹)。出口布匹)。 由于存在着机会成本,国际生产专业化不会是完全的专业化,国际分工不会是完全的国际分 工。因此,在图示中,任何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都不会是一条直线。 如下图所示,美国(B)国在小麦(X)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美国(B 国)选择小麦(X)产品进行较为专业化的生产,即更多地生产小麦(X)产品,同时 压缩布(Y)产品的生产,将生产组合点从 B 移至 B;在世界市场上按照世界市场的交换比例,用 X1X2的小麦(X)产品交换英国(A 国)Y1Y2的 Y 产品。相对于原来的即国际分工之前的消费组合点 B 来说,在现在的消费组合点 X1Y2上,美国(B 国)不仅消费的布(Y)产品可以

15、比以前多,而且消 费的小麦(X)产品也可以比以前多;社会无差异曲线也从 1 移动到了 2。所有这些都表明了通过参 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美国(B 国)福利水平的提高。 反之,英国(A 国)也会如此。 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国(B 国)国现在所消费的 Y 产品,甚至比自己专业化生产的布 (Y)产品还要多,假如美国(B 国)进行布(Y)产品的专业化生产的话。这说明,国际分工和国 际贸易的确能够促进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 两国的贸易利益是两国的贸易利益是:两国均可获利两国均可获利. 假设美国可用 4 单位小麦(4W)换取英国的 4 单位布(4C),则美国可获利 1 单位布 (1C),或是

16、节约 14 小时劳动时间,因为美国国内 4 单位小麦仅可换取 3 单位布。英国同样 可以从这样的贸易中获利,因为英国从美国获得的 4 单位小麦(4W)在英国需要 4 小时劳动来生 产,而利用这 2 小时劳动,英国可生产 4 单位布(4C),在贸易中英国用 4 单位布(4c)交换美 国的 4 单位小麦(4W)。因此,英国获利 1 单位小麦或是节约 1 小时劳动。英国通过贸易获得的 利益大于美国获得的利益这一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处于劣势 (此例中的英国),两国仍然可以通过贸易双双获利。 (4)并请对比较优势原理进行评价。)并请对比较优势原理进行评价。 答:答: 第一第一, 根据亚当斯密的观点,贸易基于绝对优势,而且对两国都有利(这个讨论假设两 国、两种商品的世界)。即当两国各自专门生产其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并用产出的一部分交换其 有绝对劣势的商品时,两国最终都能消费更多的两种商品。然而,绝对优势只能解释当今国际贸 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