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调和》ppt课件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8564922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4.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色彩的调和》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色彩的调和》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色彩的调和》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色彩的调和》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色彩的调和》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色彩的调和》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彩的调和》ppt课件(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HUZIYISHUXI 色彩构成,色 彩 构 成,色彩DE调和,7,色彩调和是配色美的一种形态,能使人产生愉悦、舒适好看的配色是调和的。,色相配色的部份,是以色相環的方式來分類,包括同色配色、類似色配色、對比色配色、補色配色:,色彩调和的方法,1、同一调和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对比效果非常尖锐刺激的时候,将一种颜料混入各色中去增加各色的同一因素,改变原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使强烈刺激的各色逐渐缓和,增加同一的一致性的因素越多调和感越强。,同色配色:,同类色相的调和 是在色相环中5角之内的色彩调和,由于它们色相差别甚微,因此非常调和。 应重视彩度的变化,否则会造成模糊、单调的感觉。,同色調

2、和,類似色配色:,類似色調和,2、 对比色同一调和 在对比的色彩双方,互相点缀对方的色彩,使互相排斥的色彩多了一个互相联系的成分,其效果则与同时混入同一色的效果近似,其区别则是:互混调和是用同一种颜料直接混合,点缀调和是一种视觉的空间混合。,對比色配色:,对比强烈的色彩各自混入白色后,纯度降低,对比减弱,各色趋于调和,對比色調和,互補色配色:,補色調和,3、 连贯同一色调和 当画面中使用的色彩过分强烈或色彩含混不清时,运用中性色黑、白、灰、金、银等色,把形象的各个色域进行勾勒,使之既相互贯联又相互隔离,而达到统一调和。,多色調和,5、同明度调和 即在孟塞尔色立体上同一水平面上的色彩调和,一般均

3、能取得含蓄、丰富、高雅的色彩调和效果。 在配色时应注意的是色相、彩度不应过分接近而引起模糊之感,色相差也不应过大,因色彩对比太强而引起不调和感。,以明度配色的部份,被人分為: 高、中、低調子和長、短調子,高、中、低調子說的是明度的高低程度,長、短調子說的是明度的對比程度 (長-明暗對比強),高長,高短,低長,低短,6、同彩度的调和 同彩度的配色一般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应注意有时同低彩度的配色出现闷、灰、粉气之感,应提高某一色或某一色组的色彩彩度,以增加彩度对比。有时同高彩度的配色又出现刺激、不和谐之感,要降低某一个或某一组的色彩彩度,以增加调和感。,色彩对比与调和在设计中的运用,同类色调和构成

4、的室内环境含蓄、优雅,矛盾色面积调和构成的室内环境具有鲜明强烈的视觉效果(黄与紫、蓝与橙),矛盾色调和构成,调和的基本方法,1.加强法,如果画面中的形象太模糊,对比太弱,给人以暧昧印 象时,可通过增强各色间的明度对比,使其关系明晰和 醒目起来,达到有对比的调和效果。假如色相对比过分 强烈而须达到调和时,可以通过加强明度或彩度的调节 作用来实现。,2. 序列法,有秩序的色彩容易调和。若有两色对比强烈,可采用 等色阶过渡的办法,在两色之间插入一些色阶,使相互对 比的色彩有序的过渡一下,即可达到调和目的。,3. 反复法,一组色彩彩度较高或互为补色时,将这组色彩多次 重复,画面会有秩序的缓和下来,达到

5、调和的效果.,4. 透叠法,通过实验与想象,将两对比强烈的色应该产生的间色 调配出来,此色中包含原有两色的属性因素,达到调和效果.,5. 隔离法,用第三色将两对比强烈的色隔离开,第三色常用 黑、白、灰、绿、紫、金、银等中性色.也可采用 一色勾勒轮廓的方法。,隔离法,6. 形态调整法,调整色彩的形态可以改变色彩的对比度,达到色彩 调和的目的。例如,有相同面积的两块色彩,把其中一 块的面积缩小,或者增大两块色彩间的距离,或者将聚 集的形态改变为分散形态,或者将块面性质的形态改变 为点、线、小块面等等都可以削弱色彩间的对比度,起 到调和作用.,形态调整法,面积对比调和: 大面积的红色 与小面积的绿色,色相上的对比通过面积的悬殊得到平衡统一。高纯度的红色与中纯度的黄色得到了视觉上的平衡。,用同一要素支配达到调和的目的,重复的调和,劳塞 (瑞士) Richard Lohse 利用级数系统的 设计画面的均衡关 系,运用色彩的冷 暖、明暗关系来创 造作品的运动起伏 感。,蜗牛(马蒂斯) 运用白色与黑色 来调节画面使之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