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8357421 上传时间:2019-02-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课程标准: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初步了解甲骨文1、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2 过程与方法目标:(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 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2)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来源:学优高考网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

2、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二 、教学重难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三、教学课时:1四、教法和学法:1 启发式教学结合网络教学2自学探究式学法 5、 教学过程宗教极端的危害社会动乱之源;稳定的巨大隐患;破坏民族团结;扭曲宗教的正常发展,制造宗教分裂;破坏新疆良好投资环境。导入新课请看课本第6页图“西周可烧炭火的青铜器”和“司母戊鼎”,这两幅图均为青铜器,是用铜、锡、铅三种矿石合在一起炼成,工序相当复杂。据说,在商周时期青铜器没有完全相同的,都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请看第29页“自由阅读卡”。我们把人类使用青铜工具的时

3、代称为“青铜时代”,而这个时代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称作“青铜文明”。请同学们根据导读提纲,自学课本。请同学们根据导读提纲,自学课本。课件展示导读提纲1.原始社会末期,夏朝、商朝、西周时期,我国青铜器各有什么特点?2.“三星堆”文化出现在什么地方?其青铜器的典型代表有哪些?3.甲骨文的特点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出示挂图(或看书上彩图)“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学生欣赏图片讲述它们的特点。2.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知识并提问:“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祖先们普遍使用的是什么工具?青铜器与之相比有什么优点?”(通过实物对比,学生得出结论)3.出示图片“三星

4、堆青铜立人像”引导学生回忆:在前一课中,我们所学习的夏、商、西周三代的统治中心在什么地区?本课的“三星堆文化”主要覆盖在什么地区?(学生进行对比,得出结论)结论:我国青铜文化不仅水平高超,而且分布地区广泛。4.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7页第二段大文字。(归纳)除青铜制造业外,夏、商、西周手工业还有哪些门类?过渡:夏、商、西周的手工业规模庞大,占用大量的劳动力,要维持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首先必须解决人们吃、穿等问题,这就必须使农业、畜牧业、商业都发展起来。2、 甲骨文的特点1. 出示挂图(或看书上彩图2.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六、板书设计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青铜器;2、到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有司母戊鼎-至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和四羊方尊3与商周同期,在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青铜文化,即三星堆文化。 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 二、甲骨文的特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七、教学反思来源:学优高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