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8357416 上传时间:2019-0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夏朝建立和商汤灭夏、盘庚迁殷、武王伐纣建立西周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史实。掌握西周分封制的内容。2、方法与过程: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悟历史;通过制作年代尺、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史实,使学生首先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重点: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史实。难点:西周分封制的内容。教法、学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交流法。课型 新授课导入新课复习“禅让”制,从首领更替的形式切入新课。一、夏朝

2、的建立与“家天下”翻书引导生浏览全文,讨论以下问题: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引导生分析禹身份的转变)夏朝建立的标志:(让生讨论什么是“国家”)夏朝的历史地位设问:尧舜禹时代,实行禅让制,现在禹成了国王,他的王位由谁来继承?还是通过民主选举吗?那现在又实行什么制度呢?你能说说与禅让制的区别吗?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它统治了400多年,由于最后一个王非常残暴导致了灭亡。你能写出他的名字吗?并根据小字内容你能说出他的暴行吗?设问:这样的暴君,人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他?来源:学优高考网二、商汤灭夏生爱憎分明地回答:“推翻他。”生踊跃讲述,积极争取机会。商朝的建立与迁都。让学生根据朝代建立要素归纳:商

3、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商朝的重大事件盘庚迁殷。在地图册上找出迁都的时间、地方,并说说在今天的什么地方(河南安阳)写写、记记,。请说出商朝的暴君,你能说说关于他的故事吗?向学生介绍神话传说封神榜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三、武王伐纣生按老师要求积极开动脑筋,以小组为单位,以多种方式呈现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四、西周的分封制来源:学优高考网1、西周的分封制让学生思考西周统治者怎样才能把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目的)对被分封的诸侯采用什么办法控制?(方法)分封制实行的结果如何?(作用) 讨论:分封制实行的利与弊。2、西周的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西周灭

4、亡五、问题探究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明确:此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思考:首先,夏桀、商纣的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其次,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结束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深得人心。最后,商汤和周武王能够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机一举取胜。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课后小结课堂检测来源:学优高考网1.禹死后,他的儿子启是通过什么样的继承方式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的?()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2我国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是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3公元前14世纪,迁都到殷的商王是 A、启 B、桀 C、

5、汤 D、盘庚4、材料解析题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篇请回答:1、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因为谁而开始?2、他破坏了禅让制,而采取了什么制度? 3、开创“天下为家”局面的人,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什么王朝?教学反思:优点:1.本课的内容包含的典故比较多,如商汤灭桀、“酒池”“肉林”、武王伐纣、烽火戏诸侯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激发兴趣。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又认识到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压迫、剥削的残酷性。在不介绍宗法制度的层面上,如何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理解西周的分封制?我主要采取了角色体验的方法,全班分成贵族、奴隶和平民两大组,分别从对立的角度去看待三代的兴亡。这样可以使初一的学生能辩证的看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唯物史观。而且通过角色体验,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问题,印象深刻。 2.采取了讨论和归纳法。培养学生的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不足:1. 对课堂检测这一部分,习题设置比较随意,没有针对性。2. 设计了一些探究问题让学生讨论,一些题目没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真正展开,无法深入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