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一章4.测量平均速度.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8254915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一章4.测量平均速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一章4.测量平均速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一章4.测量平均速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一章4.测量平均速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一章4.测量平均速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一章4.测量平均速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一章4.测量平均速度.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渭县义务教育阶段集体备课导学案模板备课人: 刘金锁 学区(校)审核: 杨彦军 中心教研组审核: 局领导审核: 课题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课型新授课总课时1课时第1课时授课人教学内容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2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教学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导 案学 案教

2、师复备栏导入定向多媒体播放一组视频或图片: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从房檐下落的水滴,从斜坡自动滑下的自行车等。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物体速度是否变化?怎样知道速度是如何变化的?学校即将召开秋季运动会,初二(3)班的李老师和本班四位参加4100m接力赛跑的同学到运动场进行赛前训练。练了一会儿,同学们开始讨论:甲、乙两同学都认为丁同学跑步途中的速度越来越慢;丁同学则认为甲、乙的观察都不准确,他感觉自己跑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快的。李老师看到同学们争论起来,笑了笑说:“同学们,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收集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证明丁同学跑步速度是越来越慢,还是越来越快的呢?”如图1

3、,让小车从斜面滚下,观察小车的运动速度是否改变?怎样测量小车的速度?欣赏,阅读,并思考。学生容易判断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也能猜想出物体速度是怎样变化的。但是要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必须进行速度测量。学生思考:只要测量出丁同学跑步的速度就容易判断了。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小车运动速度越来越快。要测量小车速度需要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s,用停表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t,由公式可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推进新课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实验的内容,要求学生明确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各个器材的作用和用法。交流总结: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依据的

4、原理是,需要测量的是运动小车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主要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要“放好”“读对”“记全”。停表的作用是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使用停表前应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使用停表的方法: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金属片的作用:便于测量路程和时间。1实验前的准备指导学生将斜面调整好坡度,坡度既不能太陡,这样会使小车滑下的时间太短;坡度也不能太小,由于摩擦,小车可能无法自行下滑。还

5、要调整好小车的运动方向,不要使它从斜面上中途滑下。做好小组内人员的分工,哪一个学生操作小车,哪一个操作停表,哪一个记录数据,要分工明确,并协调好。学生练习用停表计时,先将小车放于斜面顶端,将金属片置于斜面底端,并开始数数:“5、4、3、2、1、0”;读到“0”时操作小车的同学释放小车,负责计时的学生迅速启动停表计时,当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音时,学生立即按下停表,并报出数值。应让学生练习几次,熟练以后会使测量的结果更准确些。2学生分组实验要求按图2组装器材,注意调节斜坡坡度,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长,越容易计时,测量的误差越小。图2按照下列步骤进行:(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

6、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t1v1s2t2v2教师巡视,随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辅导,纠正错误操作。数据展示:将几组学生填好的实验表格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对比每组的实验数据,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求得的不同路程里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讨

7、论总结: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s这段路程或在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严格地讲离开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强调:求解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物体通过的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注意对应关系。思考:(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的后半段的平均速度?(3)为什么说到物体的平均速度时,必须要指明是物体在哪一段时间内或哪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3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简单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一般用表格呈现)

8、、实验结果。在实验报告的后面还可以提出问题并对本实验提出意见和建议,请同学们填写完整实验报告的内容。学生阅读思考并通过交流讨论进行回答。学生按要求操作。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学生通过思考回答:(1)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2)可以根据公式: 进行计算。(3)因为不同时间或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训练达标1、在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目的是 。(2)实验中,所用测量器材有 。(3)如果有手表和停表两种计时器供你选择,你将选择 ,理由是 。(4)金属片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5)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这对实验有什么好处? 。(6)某同学已将实验的数据填入下表中,表

9、中的s1、s2参见装置图路程(c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cm/s)s1=70t1=5v1=s2=35t2=3v2=(I)完成表格中的有关运算。(II)小车s1在路程内和在s2路程内的运动快慢相比,在 路程内运动快些,这表明小车的运动是 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2、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 s,平均速度为 0.1m/s。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球的速度越来越 。3、在高速公路上某汽车中有一乘客,看见路边标牌写有124 km,此时他开始用手表计时,时间如图A所示,当乘客看到路边标牌显示125 km时,手表上显示如图B,则该车在此路段的车速是_ km/h。完成检测总结反思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梳理本节知识要点新课作业1.动手动脑学物理2.完成配套练习课后完成板书设计 第四节 实验:测量平均速度一、实验目的:练习用秒表和刻度尺测量平均速度二、实验原理:公式三、实验器材:秒表、笔记、笔、直尺、卷尺、红色发令旗、口哨等。四、实验步骤:五、记录表格: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