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渠县三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29 湖心亭看雪(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8248925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渠县三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29 湖心亭看雪(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川渠县三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29 湖心亭看雪(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川渠县三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29 湖心亭看雪(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川渠县三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29 湖心亭看雪(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川渠县三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29 湖心亭看雪(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渠县三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29 湖心亭看雪(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渠县三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29 湖心亭看雪(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心亭看雪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4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5.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6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2熟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作者及背景简介;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理

2、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引导学生把握“白描”这一描写手段,赏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分析作品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色,在写作中学习借鉴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背诵课文。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导入一:冬季中最温暖的日子无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飘扬的雪花,凝聚了春雾夏雨秋露的情绪,播撒而来,从每一个点上摩挲着我们,感化着我们,让我们享受热烈、静穆、自由。啊,下雪,真好!多媒体显示“西湖雪景”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导入二:(幻灯片)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更是一处风景绝佳的地方,它自古就令许多文人墨客魂牵梦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请

3、看(幻灯片):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生齐读其中名句。以上两首诗描写的分别是西湖的春夏之景,正如苏轼所说的那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其实冬天的西湖也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清代文人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幻灯片:课题)二、作者及背景简介多媒体显示: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著有石匮书史阙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快园道古夜航船等。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

4、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以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作者在自嘲中讽世骂时,显示自己的卓然独立。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句,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教师提示以下字音:更(n)定 毳(cu)衣 雾凇(sn) 沆砀(hndn) 一芥(ji) 挐 r 铺毡 zhn 更有此人 gng 喃喃 nn 强(qing)饮湖

5、中人鸟声俱绝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2学生读课文,参照注释,借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文意。翻译“五”字法:“留”: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等、保留不译;“替”:用现代汉语替代古义词;“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补”:补出省略句中所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1)重点字词释义: 人鸟声俱绝:消失是日:是,这。 更定: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从晚上八点算起。定,完了,结束。更定,大约是凌晨六点的时候。 余挐一小舟:撑,划。 拥毳衣炉火:毳,鸟兽的细毛。毳衣,毛皮衣。 雾凇沆砀: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

6、样子。 冰花一片弥漫。 上下一白:全,都。(比较这里的“一”和“湖心亭一点”的“一”的区别。) 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还。 强饮三大白:强饮,痛饮。白,酒杯。 为何“强饮”?“酒逢知己千杯少”。说明他把那两个人当朋友了。 大白,大酒杯。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是,判断动词。 客,客居,名词用作动词。 莫说相公痴:痴迷。(2)一字多义:余挐一小舟:撑,划;一,数词,译为“一叶、一条” 上下一白:全白。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数词,译为“一个”。是日更定:是,这; 是金陵人:是,判断动词。是日更定: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焉得更有此人:更,还。(3)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整体翻译课文。崇祯五年

7、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当时连下三天大雪,西湖里人声、鸟声都绝迹了。这一天,更声刚刚完绝,天将凌晨,我划了一叶小船,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炉火,独自去西湖里的湖心亭看雪。雾夜里雾气浓重浩茫,天空与浓云与远山与湖水浑然连为一体,上下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留下长堤淡淡的一抹,湖心亭一点,以及我的像一根细草似的小船和船中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毛毡对坐饮酒,一个童子在煮酒,炉上的酒正冒着热气。他们见到我非常高兴,说:“湖上怎么还有你这个人?”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才告别。问他们的姓名,说是金陵人,客居在杭州。等到下了船,船夫喃喃自语:“不要说您相公痴呆,还有像您一样痴呆的人呢

8、。” (4)学生齐读课文三遍,试背课文。四、品读赏析1、看雪的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更定时分),这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冷到什么程度呢?(湖中人鸟声俱绝。“绝”: 消失,从听觉上表现冬雪的威严.)。写雪大的句子是 “大雪三日”。2、提问:舟子是如何评价张岱的?(“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字概括呢?(“痴”)作者的“痴”表现在哪里?(他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在“更定”时分,划一条小船,“独往湖心亭看雪”。)“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说明这是冬季最冷的时候,而且大雪连下了三日,天就更冷了,西湖上什么声音都消失了,一片寂静,没什么好看的,按理说,应是躲在家里

9、,围着火炉取暖,作者偏偏此时去赏雪,可见他的“痴”。追问:“湖中人鸟声俱绝”从哪种感觉来写?(听觉)“俱绝”写出了怎样的景象?(写出了大雪后西湖空旷、肃杀、冷寂的景象,湖山封冻,人鸟瑟缩不敢外出,不敢作声,连空气仿佛也冻结了。突出大雪的威严。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唐人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视觉)二者虽写法不同,但达到了同样的艺术效果。)3雪景随处可见,作者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时间,这样一个人迹罕至的地点,表现出作者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情趣。讨论:“独往湖心亭看雪”这个“独”字反映出他怎样情感?(幻灯片)“独”其实与舟子同往,只不过他认为舟子只是一个为此挣钱养家糊口之人,不是和自己志

10、同道合,所以既反映了文人雅士清高孤傲,也表达出他内心深处的孤独落寞。所以当他遇到湖中还有两人时,以“强饮”来表达“大喜”,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板书 强饮 知己)再加上都是“客此”(指导学生找文中注解来了解,金陵杭州),真是同遭遇啊,相逢何必曾相识?(板书 客此 同遭遇)人生难得一知己,作者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方,遇到了知己,他乡遇故知,真乃人生一大幸事,可是,痛饮三大杯后,就要分开,这里面“强饮三大白而别”,还有一种怎样的情绪?(离别的哀愁)因此 ,本文也流露出淡淡的哀愁。由此可见,作者眼中之景、作者所叙之事,都有情蕴含其中(板书箭头)让我们感觉到张岱这位文人的遗世独立,令人玩味。4、“见余大

11、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虽发于二客之口,其实也是在写作者的心声。5、遇客后“强饮三大白”,为何?(偶遇知音的欣喜,心热)6、问姓名答地点是何道理?为何不及姓名?(都是客居他乡,勾起思乡之情。寄托自己对故国的思念)7、文中还有一句话也能表现他的故国之思,找一找是哪句?如何体现的?“崇祯五年十二月”,纪年的方法多种,如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公元纪年等,当时已是清朝,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声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的冷寂来。而作者偏偏选择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8、为什么说湖中人比“相公”更

12、痴?(比“相公”到得早;铺毡对坐,准备久待;煮酒赏雪;见到“相公”甚为欢喜,拉着一起喝酒;更重要的是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时近年关。)9、作者与两位金陵人在湖心亭巧遇时的心情如何? 惊喜、愉悦。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发之于二客,其实也是作者的心声。作者不直接表述自己巧遇知音的愉悦、惊喜,反写二客,足见作者构思之巧,韵味无穷。(亭中人因意外惊喜才“拉余同饮” 强饮三大白) 一个“强”字,传达出作者的兴致之高。本来不会喝酒,但因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而且连饮三大杯,双方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由此我们可以联想“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之情了。 惆怅、感伤。 知己难觅,难求。为此古人曾发“人

13、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而作者不经意之间,却遇到了,但紧接着却又是无奈的分别并且难有后会之期。想及如此,怎能不令人惆怅!10、这种景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读出苍芒静寂之感,似乎作者此时的心境也犹如此景11、如果换成:一道 一座 一艘 三个,有什么不同?12、这段景物写法上有何特点。(用绘画的手法寥寥几笔就勾画出景物特征,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园,多与少,大与小 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悠远脱俗,苍茫静寂的情味。)五、师生共同品读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学习白描手法,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1多媒体显示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

14、三粒而已。选一位同学翻译,学生明确: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2学生齐读该段文字,想像画面。教师可显示课本中的配套插图,帮助学生再现形象。写景的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写景的角度:实写与虚写交融。(虚写舟、人,作者是站在整个大自然的角度来看待自身,可见作者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中的量词,表现出了人在大自然中的渺小。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与自

15、然完全融为一体,在精神上和大自然得到了和谐与统一。在这一刻,作者完全忘却了人世间的喧嚣和烦恼,作者的心灵得到了宁静和解脱。“天与云、与山、与水”中的“与”为什么不去掉?(把天空、云层、湖水之间浑茫莫辨的壮阔雪景生动地表现了出来)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像中的西湖雪景,体味白描手法的运用。教师提示:这段写景文字运用了白描手法。什么是白描呢?多媒体显示: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例:马致远秋思师评述:,在这幅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中的,它们给人的情绪是萧索暗淡的。此时再看到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思乡思家的情绪就很自然地从心底弥漫开来。抬头望望远处漫漫古道,听听耳边呼啸秋风,看看跨下长途跋涉的瘦马,啥感觉?只能断肠!仅28字就。这就是白描。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