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七 用弦音实验仪测定波的传播速度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82384 上传时间:2017-05-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验七  用弦音实验仪测定波的传播速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验七  用弦音实验仪测定波的传播速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验七  用弦音实验仪测定波的传播速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验七  用弦音实验仪测定波的传播速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验七 用弦音实验仪测定波的传播速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验七 用弦音实验仪测定波的传播速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七 用弦音实验仪测定波的传播速度【实验目的】1使学生了解弦振动波的传播规律及驻波的形成原理。2测量弦线上横波的传播速度、弦线的线密度和弦张力。【实验原理】图 7-1 试验装置示意图1吉它音箱 2磁钢 3频率显示 4接线柱 5弦线导轮6电源开关 7波型选择开关 8频段选择开关 9频率调节旋钮 10弦线劈尖11钢质弦线 12张力调节旋钮 13砝码盘实验装置如图 7-1 所示。吉它上现有两支钢质弦线,其中一支是用来测定弦线张力,另一支用来测定弦线线密度。实验时,弦线 11 与音频信号源接通。这样,通有正弦交变电流的弦线就受到周期性的安培力的激励。根据需要,可以调节频率选择开关和频率调节旋钮,从显

2、示器上读出所需频率。移动磁铁的位置,使弦振动调整到最佳状态。移动劈尖的位置,可以改变弦线长度。根据实验要求:在挂有砝码的弦线上,可间接测定弦线线密度;利用安装在张力调节旋钮上的弦线,可间接测定弦线的张力。如图 7-1 所示,实验时,弦线 11(钢丝)绕过弦线导轮 5 与砝码盘 13 连接,并通过接线柱 4 接通正弦信号源。在磁场中,通有电流的金属弦线会受到磁场力(称为安培力)的作用,若弦线上接通正弦交变电流时,则它在磁场中所受的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均为垂直的安培力,也随着正弦变化,移动劈尖改变弦长,当弦长是半波长的整倍数时,弦线上便会形成驻波。移动磁钢的位置,将弦线振动调整到最佳状态,使弦线形

3、成明显的驻波。此时我们认为磁钢所在处对应的弦为振源,振动向两边传播,在劈尖与吉它骑码两处反射后又沿各自相反的方向传播,最终形成稳定的驻波。考察与张力调节旋钮相连时的弦线 11,当调节张力调节旋钮改变张力时,使驻波的长度产生变化。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认为波动是从骑码端发出的,沿弦线朝劈尖端方向传播,称为入射波,再由劈尖端反射沿弦线朝骑码端传播,称为反射波。入射波与反射波在同一条弦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时将相互干涉,移动劈尖 10 到适合位置。弦线上就会形成驻波。这时,弦线上的波被分成几段形成波节和波腹。如图 7-2 所示。设图中的两列波是沿 X 轴相向方向传播的振幅相等、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一致的简谐

4、波。向右传播的用细实线表示,向左传播的用细虚线表示,它们合成的驻波用粗实线表示。由图可见,两个波腹间的距离都等于半个波长,这可从波动方程推导出来。下面由简谐波表达式出发,用波的叠加原理对驻波进行定量描述。设沿 X 轴正方向传播的波为入射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的波为反射波,取它们振动相位始终相同的点作坐标原点“O”,且在 X=0 处,振动质点向上达最大位移时开始计时,则它们的波动方程分别为:Y1=Acos2 (t x/ )Y2=Acos2 (t x/ )式中 A 为简谐波的振幅, 为频率, 为波长,X 为弦线上质点的坐标位置。两波叠加后的合成波为驻波,其方程为:Y1+Y2=2Acos2 (x/

5、 )cos2 t (7-1 )由此可见,入射波与反射波合成后,弦上各点都在以同一频率作简谐振动,它们的振幅为| Acos2 (x/ )|,只与质点的位置 X 有关,与时间无关。由于波节处振幅为零,即=0)/(2cosx2 (x/ ) =(2k+1) /2 (k=0, 1,2,3,)可得波节的位置为:X=(2K+1) /4 (7-2 )而相邻两波节之间的距离为:XK+1 XK=2(K+1)+1 /4 (2K+1) /4= /2 (7-3 ),即驻波的振幅,也只与质点的位置 X 有关,与时间 t 无关。)/(2cosx因为波腹处的质点振幅为最大,即| cos2 (X/ )|=1 2 X/ =K (

6、K=0,1,2,3,)可得波腹的位置为:图 7-2 波形示意图 X=K /2=2k /4 (7-4 )这样相邻的波腹间的距离也是半个波长。因此,在驻波实验中,只要测得相邻两波节(或相邻两波腹)间的距离,就能确定该波的波长。在本实验中,由于固定弦的两端是由劈尖支撑的,故两端点为波节,所以,只有当均匀弦线的两个固定端之间的距离(弦长)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时,才能形成驻波,其数学表达式为:L=n /2 (n=1,2,3,)由此可得沿弦线传播的横波波长为:=2L/n (7-5 )式中 n 为弦线上驻波的段数,即半波数。根据波动理论,弦线横波的传播速度为:V=(T/ )1/2 (7-6 )式中 T 为弦线

7、中张力, 为弦线单位长度的质量,即线密度。n根据波速、上面频率及波长的普遍关系式 V= ,将(7-5)式代入可得:V=2L/n (7-7 )再由(7-6) (7-7)式可得(n=1,2,3,) (7-8 )2()Tn由(7-8)式可知,当给定 T、 、L,频率 只有满足该式关系才能在弦线上形成驻波。当金属弦线在周期性的安培力激励下发生共振干涉形成驻波时,通过骑码引起吉他音箱的声振动,经过释音孔释放,我们能听到相应频率的声音,当用间歇脉冲激励时尤为明显。【实验仪器】ZCXS A 型弦音实验仪、磁钢、砝码等。【实验内容】1测定弦线线密度。2测定弦线张力。3测定弦线上横波传播速度。4选用间歇脉冲激励

8、,改变 、T、L 和 ,聆听音符的高低。 (选作)n【实验步骤】1弦线线密度的测定调节波形选择开关 7 至连续位置,可先调节频段选择开关 8 至 200Hz 左右,将信号发生器输出接线柱 4 与悬挂砝码盘 13 的钢质弦线接通,移动劈尖位置,改变劈尖与骑码间的弦线长度,同时适当移动磁钢 2 的位置,使弦线形成明显的驻波,记下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频率显示器上的频率,测出劈尖与骑码间的弦长,数出驻波的波幅个数。根据(7-8)式,可求出弦线的线密度。分别取频率 、张力 T、弦长 L 不变,改变其它量调出驻波。测 量 次 数 ( Hz) T(s) L(cm) n1232弦线张力的测定选择与张力调节旋

9、钮 12 相连的弦线 11,与信号发生器输出接线柱 4 相接、改变信号激励频率和弦长,调节张力调节旋钮 12(此钮一般不必调,弦线不要太紧) ,使出现明显的驻波。根据(7-8)式,可求得弦线张力。测 量 次 数 ( Hz) L(cm) n1233调节波形选择开关 7 至断续位置,改变 、T、L 和 ,聆听音符的高低。n【注意事项】1在接线柱 4 与弦线连接时,应避免与相邻弦线短路。2在做弦线张力测定的实验时,张力不易过大,约在 40N 以下,使驻波效果明显。弦线张力过大,线易断。【数据处理】1 由 及步骤 1 中的表格,计算线密度 ,并求其平均值 。2()TnL nn2由公式 T= (2L)2/n2 及步骤 2 中的表格,利用已求出的 计算各次张力 T,并求其平均值 。3利用内容 1 和 2 求出的平均值,由公式 V=(T/ )1/2 算出弦线上横波传播速度。n【思考题】1弦长、频率一定时,想调出较多的波腹,弦线应紧些还是松些?2当弦线的线密度加大时,应如何做才能使波的传播速度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