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临床研究【临床医学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820298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临床研究【临床医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临床研究【临床医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临床研究【临床医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临床研究【临床医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临床研究【临床医学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临床研究【临床医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临床研究【临床医学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医学论文-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临床研究作者:姚水华 陈立荪 戚丽萍 张明龙 陈胜海 易志红【摘要】 目的 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 2 型糖尿病(T2DM)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SU)失效以评介其临床疗效。 方法 将 45 例继发性 SU 失效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组 23 例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DI)组22 例,均连续 2 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 2h 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达标时间、平均每日胰岛素(Ins)用量及低血糖反应。 结果 两组治疗后均能显着降低患者的FPG、2hPG、HbA1c(P 均

2、0.05)。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停服口服降糖药,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者原降压及调脂药物治疗不变,CSII 组给予诺和灵 R 用韩国第七代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以初始剂量 0.450.55 IUkg d 计算,其总量的 50作为基础量,余 50为三餐前半小时输注的负荷量;MDI 组给予诺和灵 30R,按0.50.6IUkg d 计算,分 2 次皮下注射,其 2/3 量于早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余 1/3 量于晚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均连续 2 周,整个过程继续饮食管理、运动治疗,两组均使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 SuresStep 稳步血糖监测仪测定每天 8 次血糖(空腹、早餐后 2h、中餐前、中餐

3、后 2h、晚餐前、晚餐后2h、晚 10 时及次日凌晨 2 时),使用德国拜耳公司拜耳 2000 糖化血红蛋白仪测定 HbA1c,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肝、肾功能和血脂,并根据血糖情况调整 Ins用量,记录并比较血糖达标时间(FBG7.0mmol/L、2hBG10mmol/L 为达标)。治疗结束时平均每日 Ins 用量及低血糖反应(BG3.0mmol/L 并出现心慌、出汗、头晕等,进食后能缓解),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FBG、2hBG、HbA1c。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百分率或(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四格表2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显着性。2 结果2.1 两组治疗

4、前后的 FBG、2hBG、HbA1c 比较 见表 1,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均能显着降低患者的血糖和 HbA1c(P0.01),但 CSII 组较 MDI 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表 1 两组治疗前后 FBG、2hBG、HbA1c 比较(略)注:组内与治疗前比较,*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P0.012.2 血糖达标时间、Ins 用量、低血糖反应比较 见表 2,结果显示,CSII 组血糖达标时间短(P0.01),平均每日 Ins 用量少(P0.05),低血糖反应少(P0.05);两组治疗后,伴高血压者其血压降至130/80mmHg 或比原血压下降 2030,伴血脂异常者其低密度脂蛋白(

5、LDL-C)降至2.8mmol/L或下降 2030,且所有患者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表 2 两组血糖达标时间、Ins 用量、低血糖反应比较(略)注:与 MDI 组比较,P0.05 , 0.013 讨论继发性 SU 失效的发生与胰岛 B 细胞功能下降和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IR)密切相关,而胰岛 B 细胞功能减退和 IR 是 T2DM 的病理生理特征,随着病程的进展,B 细胞功能逐年衰退,继发性 SU 失效发生已成必然。继发性 SU 失效发生后,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迅速控制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减少“糖毒性”, 延缓胰岛 B 细胞功能衰竭,减轻 IR 显得十分重要。据报道,应用外源性 Ins,使

6、 T2DM 患者胰岛 B 细胞得到休息,可能部分恢复残存胰岛 B 细胞分泌功能,高血糖控制后外周组织上的 Ins 受体上调,对 Ins 的反应性相应提高,更有利于血糖控制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CSII 能模拟人体生理性 Ins 分泌模式,24h 不间断地向患者体内输入基础量 Ins 来调节肝糖输出,以满足外周组织的基础糖利用,餐前按需输入负荷量,可以控制餐后高血糖,使全天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增加 Ins 敏感性,延缓胰岛 B 细胞功能衰竭,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本研究表明,CSII 与 MDI 相比更能迅速有效地控制血糖,节省 Ins 用量,延缓胰岛 B 细胞功能衰竭,且低血糖反应少,与文献报道一致

7、。CSII 是强化治疗继发性 SU 失效的更有效手段。【参考文献】1 廖二元,赵楚生,主编.内分泌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67.2 傅祖植.糖尿病.见: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 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799.3 Spieglman BM.PPAR gamma:adipogenic regulator and thiazlidinedione receptor. Diabetes, 1998,47:507514.4 翁建平,李延兵,许雯,等.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对初诊 2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 B 细胞功能的影响.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3,11:1015.5 陈立荪.两种不同胰岛素制剂用不同的给药方法纠正 2 型糖尿病高血糖状态的疗效比较.浙江临床医学,2007,9:3633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