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散光的手术矫正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医学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807299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角膜散光的手术矫正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医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角膜散光的手术矫正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医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角膜散光的手术矫正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医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角膜散光的手术矫正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医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角膜散光的手术矫正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医学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角膜散光的手术矫正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医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膜散光的手术矫正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医学论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论文-角膜散光的手术矫正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摘要 目的 本研究着重就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同时行角膜边缘切开松解术来矫正术前即存在的较大角膜散光(1.0 D)的效果做一初步分析。方法 联合手术组在角膜散光最大轴向上用带刻度的金刚刀加做长 6 mm、宽 1.5 mm角膜缘内 1 mm 成对松解切口,深度分别为角膜中心厚度的 40%(1.02.0 D)、60%(3.0 D)、80%(3.0 D)。结果 (1)联合手术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020.1 者 2 眼,0.10.3 者 4 眼,0.30.5 者 16 眼,0.51.0 者 31 眼。(2)联合手术组术前散光与术后 1 周、1 个月,3

2、个月角膜散光均值经方差分析,各组总体 P0.05,差异无显着性外,其余各组间 P1.0 D)in cataract surgery.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f 67 cataract patients (100 eyes) without having been suffered injury or performed operation.54 eyes with more than 1.0D astigmatism accepted AK(astigmatism keratotomy) combined with pha

3、coemulsification.46 eyes with less than 1.0D astigmatism accepted cataract phacoemulsification only.AK with limbus,one 6 mm length incision and a length of 1.5 mm of the diameter was performed on all subjects.A depth of 40% of the central thickness was performed in (1.02.0)D,60% in (2.03.0)D,80% in

4、over 3.0D.The changes in corneal shape and the degrees of astigmatism were analyzed using corneal topography.The parameters also included uncorrected vision,mean radius of corneal curvature,axial misalignment,non-contacted intraocular pressure.The following-up time is 1 week,2 months,3 months in pos

5、t-operation.Results Uncorrected vision of 47 eyes was over 0.3 after surgery in “combined” group.Analysis of variance showed that the preoperative astigmatism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surgical effects in one month and three months of post-operation(P1.0 D)的手术方式、术后效果,并发症及眼压与散光矫正量的相关性做一初

6、步分析,以求确立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矫正方法,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视功能和生活质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3 年 7 月2005 年 6 月间,白内障患者共 69 例 100 眼。所有患者既往均无眼部手术史及外伤史,最大散光轴向位于 11010(1100 处)者筛除。其中,联合角膜边缘切开松解术者 31 例 54 眼,按术前散光的大小分为 3 组,1.02.0 D 25 眼,3.0 D 17 眼,3.0 D 以上者 12 眼,其中男 13 例,女 18 例,平均年龄为(61.0016.82)岁。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 IOL 植入者 36 例 46 眼,男 16 例,女

7、 20 例,平均年龄为(65.128.64)岁。1.2 方法 (1)手术均由同一术者按统一方法操作,术前 3 天点抗生素眼水,测定裸眼远视力、非接触眼压、角膜地形图、电脑验光并记录。手术过程顺利,单纯 Phaco 手术组均于 1100 处做 3 mm 长透明角膜切口,并植入折叠式 IOL。联合手术组则在角膜散光最大轴向上用带刻度的金刚刀加做长 6 mm、宽 1.5 mm 角膜缘内 1 mm 成对松解切口,深度分别为角膜中心厚度的40%(1.02.0 D)、60%(3.0 D)、80%(3.0 D),见表 1。术后单眼遮盖,抗生素眼水点眼 710 天。(2)术前术后由同一位检测者采用美国医拓公司

8、生产的 Orbscan角膜地图仪测定角膜散光力、散光轴。由同一验光师用同一台自动屈光仪进行验光,及同一非接触眼压计上进行眼压测定。检查时间为术前、术后 1 周、1 个月、3 个月。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0.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取双尾,以 P0.05,差异无显着性外,其余各组间P0.01;与术后 1 周比较, P1.0 D)的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手术的同时行角膜散光的手术矫正,以提高术后患者的视力及视觉效果,降低配镜率,提高生活质量。在本研究中,对于角膜散光大于 1.0 D 的患者,以角膜中心厚度为标准,根据角膜散光的大小分别做深度为 40%、60%、80%的切口,

9、了解该手术方法的效果、并发症等,重点分析切口深度与矫正量的关系。既往文献已证实正常范围内角膜厚度对切口深度没有影响,二者不具有相关性4,5。文献报道角膜小切口的完全愈合稳定,一般需 3 个月时间6,7,因此我们把术后随访时间定为1 周、1 个月、3 个月。当切口深度为 40%、60%、80%时,术后 3 个月散光矫正量分别为(1.120.17)D、(1.540.25)D、(2.090.49)D,当切口深度增大时,矫正的散光量也随之增大,二者呈线性关系。与既往文献报道切口深度在30%80%时,也有报道 40%70%,散光的矫正量与深度成线性关系的结论一致。另有报道当切口深度达 90%时,矫正效果

10、最大,但矫正量也最难控制,术后散光波动亦较明显5。联合手术组术眼裸眼视力在术后均有明显提高。术后 3 个月裸眼视力达0.5 以上有 47 眼,占 92.6%,视力改善明显。对照组术前、术后 1 周、1 个月、3 个月角膜散光均值分别为(0.600.23)D、(0.640.18)D、(0.600.19)D、(0.600.20)D,角膜散光对照无统计学意义,F 值为 1.142( P0.05),与既往文献报道一致4,即超声乳化手术角膜缘 3 mm 小切口,造成角膜改变量在 0.5 D 以下,本身对角膜散光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可以认为联合手术组中散光的改变量均由角膜深透明切口造成。在联合手术组的分组

11、分析中,1.02.0 D 组术后 3 个月术后残留散光均值为(0.500.13)D,平均矫正量为(1.120.17)D,平均矫正效果为 68.71%。术后散光0.5 D 者 15 眼,即完全矫正者占 88.23%,3.0 D 组术后残留散光均值为(1.050.26)D,平均矫正量为(1.540.25)D,术后散光0.5 D 者 0 眼,术后 3 个月平均矫正效果为 59.69%,3.0 D 以上组术后残留散光均值为(1.910.55)D,平均矫正量为(2.090.49)D,术后散光0.5 D 者 0 眼,术后 3 个月平均矫正效果为 52.25%。1.02.0 D 组矫正效果最佳。参考日本学者

12、 Junsuke Akura 的设计标准,术后角膜散光绝对值小于 0.5 D、0180为完全矫正5。1.02.0 D 组术后 3 个月散光绝对值小于0.5 D 者 15 眼,占 88.23 %,提示在 1.02.0 D 范围内角膜散光的矫正效果最佳。当术前散光大于 2.0 D 时,术后散光的残留量较大(1.0 D),通常需要在术后 3 个月时再次手术78。Forstor SL 提出调整的松解切口技术,在初次术后的 13 个月内有计划的扩大并重新切割角膜,切口必须更深,更长,这根据需要的矫正量来定,通过对 7 例患者的观察,矫正量可大于 10 D8。电脑验光结果也显示了上述变化趋势,与角膜地形图

13、检查结果一致。联合手术组术后 3 个月角膜散光轴向较术前时的改变情况(表 4),1.02.0 D 组有 9 眼轴向偏离在,术前散光均在 1.5 D 以下,有过矫倾向。因此对于术前散光小于 1.5 D 的患者,建议采用一个 AK 切口,而不需要成对的切口,这样可以使手术过程简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发症为术后一过性切口局部角膜水肿,37 天即可恢复;5 眼角膜缘术中少量出血。未发现上皮内生、新生血管长入9、角膜溃疡10等并发症。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散光的矫正量不易控制,AK 术对白内障术后的散光矫正量的测定及预见性较差11。在 Duffey RJ 等对 25 只尸体眼做的实验中,成对的弓形切口分

14、别置于 5 mm、6 mm、7 mm、8 mm、9 mm 的光学区,长度为45、60、90、120,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散光的改变(K 值)与光学区直径的减少及切口长度的增加上呈线性关系12。Muller-Jensen K 对在不同角膜直径及不同位置上的 AK 切口造成的不同影响做了进一步分析,提示越靠近角膜中心的松解切口矫正作用越大13。Belmont SC 等提出 LRI 与角膜楔形切除联合手术矫正角膜散光,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使散光矫正范围扩大14。Anders N 等的研究结果也表明随切口长度的增加,切口所在光学区范围的扩大,显示出近似线性关系的递减作用。视力与角膜内皮细胞在术前、术后没有明

15、显不同15。Oshika 认为 AK 切口所在的光学面直径、切口的数量、切口的长度与散光矫正量有重要关系。回归等式表达为:效果=(-0.643光学面直径)+(0.998切口数量)+(0.057切口长度)16。采用角膜地形图来指导 LRI 术较角膜曲率计要准确17。白内障术中联合 LRI 术可矫正术前存在的大于 5D 的规则散光18。Junsuke Akura 对 13 例规则散光病人 AK术后的临床效果做了分析,采用 90范围对称切口,4 例切口深度 40,5 例50,3 例 60,1 例 75,术后 3 个月随访,减少的散光量分别为(0.930.33)D、(1.920.25)D、(3.170

16、.26)D、(4.440.23)D。经 13 年的随访,角膜的散光状态稳定,无一例出现大于 0.5D 的散光回退19。结合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对于不同手术切口,切口的位置、范围,数量、长度、深度与角膜散光矫正量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明确。总之,该法对于矫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即存在的散光,是有效的,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尤其对散光 1.02.0 D 的患者矫正效果最佳,对散光小于 1.5 D 的患者可以采用一个切口。术后 3 个月残留散光仍大于 1.0 D 的患者,可以根据手术后角膜地形图的测定结果行第二次 AK 术8,最终达到完全矫正。参考文献1 Agapitos PJ,Lindstrom RL.Analysis of astigmatic keratot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