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情况汇报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805201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6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泸州市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情况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泸州市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情况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泸州市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情况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泸州市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情况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泸州市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情况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泸州市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情况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泸州市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情况汇报(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泸州市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情况汇报泸州市卫生局局长康江(二一一年十二月八日)尊敬的刘市长及各位领导:根据会议安排,我就 “十一五”期间的卫生改革发展情况,以及未来五年的工作规划简要汇报如下:一、全市卫生系统基本情况截止 2010 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4734 个,其中: 医院 54 个,卫生院 132 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43 个,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 703 个,妇幼保健机构 8 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8 个、卫生执法监督机构 8 个,120 紧急救援指挥中心 1 个,采供血机构 1 个,健康教育所 4 个,医学在职培训机构 1 个,村卫生站(室)3768 个。医疗

2、机构床位总数13321 张,每千人口床位数 2.64 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 1326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 6254 人,注册护士 3744 人。每千人口卫技人员数 2.63 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 1.24 人、注册护士 0.74 人。泸州市市级医疗卫生单位 11 个,即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中心血站、市卫生执法监督支队、市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市 120 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市医学技术2服务管理中心、市健康教育所、市妇幼保健院、市传染病医院(现由市人民医院托管) 。泸州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附属中医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座落在我市主城区。二、过去五年卫生工作回顾我市卫

3、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卫生改革与发展为主题,以满足城乡居民医疗卫生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紧紧围绕为人民健康、现代化建设、“四个四”发展战略服务中心,突出卫生事业的社会公益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加快发展步伐,不断改善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推动城乡卫生建设、疾病防控、医疗保健、中西医药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加强农村卫生、公共卫生和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夺取了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乙脑、甲型 H1N1 流感、霍乱等重大传染病防控的全面胜利,完成“512”汶川特大地震、罕见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高温酷暑旱灾的医疗救援及矿难、食品安全等各种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医

4、疗卫生服务的规模、条件、质量都有了重大突破,医疗卫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一五 ”期间是全市医药卫生投入最多、发展最快、成效最大的五年,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五年来,我市卫生工作荣获全国、3全省和全市的各种表彰 150 余项,连续五年获省卫生厅目标考核先进单位一等奖,多次排名前五位,连续五年获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一等奖,连续三年获市党风廉政建设一等奖,今年市卫生局又获得省人社厅、省卫生厅“全省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 “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 “创国家森林城市先进集体”等荣誉。回顾和总结过去五年的卫生

5、改革与发展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八个”新突破:(一)卫生事业发展的各项指标实现新突破一是卫生事业投入不断增加。 “十一五”期间,中央、省、市、区县各级投入卫生经费总计 8.25 亿元,比“十五” 期间增长185%。2006 年至 2011 年 9 月底,中央和省财政投入 5.19 亿元资金,建设和装备县级医院 12 个、区县妇幼保健院 7 个、市区县中医院 7 个、新建和改造乡镇卫生院 132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14 个、村卫生站 205 个。二是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成绩突出。实施了“卫生及行业人才培养工程” ,共选派五批 227 名各级卫生管理干部参加了清华大学“泸州市卫生系统领

6、导干部管理及素质提升高级研修班”学习。到 2010 年底,全市有博士 113 名,硕士 782 名,高级职称医技人员 483 名,均名列市州前茅,并且涌现出一批部、省级学科带头人,酒城英才和全国优秀卫生院长、乡村医生。三是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各项指标取得重大进展(如下表) 。4泸州市卫生事业主要指标发展情况分类序号 指标名称 2005 年末 2010 年末2010 年比 2005年增加或降低增长率(%)1 卫生机构(个) 235 965 730 310.642 医疗机构(个) 189 936 747 395.23 3 村卫生站(个) 2699 3768 1069 39.6卫生资源 4 床位 (张)

7、 7014 13321 6307 89.925 卫生人员(人) 8321 15052 6731 80.896 卫生技术人员(人) 6971 13267 6296 90.317 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人) 1.73 2.63 0.9 52.028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0.49 1.24 0.75 153.069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0.4 0.74 0.34 85卫生人力资源 10 每千人口床位数(张) 1.46 2.64 1.18 80.8211 床位周转率() 28.34 41.1 12.76 45.0212 门诊人次(人) 5063272 9255348 419207

8、6 82.7913 住院人次(人) 219483 554500 335017 152.63医疗服务质量 14 重点传染病发病率(/10 万) 436 345 -91 -20.8715 医疗卫生单位总收入(万元) 85659 276278 190619 222.5316 固定资产(万元) 92291 216364 124073 134.44资产 17 业务用房面积(平方米) 942862 1079043 136181 14.44四是局机关及直属单位迅速发展。局机关办公条件明显改善,2010 年局机关行政编制达 30 名,较 2005 年增加 9 名,内设机构从 2005 年的 8 个增加到 11

9、 个。新组建市妇幼保健院,市健康教育所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单独设置;市人医、市中医院各增编 80 名,市中医院住院大楼已投入使用,市人医综合大楼已破土动工;市 120 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增编 3 名;市、区县卫生执法监督人员“参公” 考转录工作全面完成,核定卫生行政执法编制 211 名。五是我市民营医疗机构快速发展。2006 年至今,市注册民营医疗机构由 13 家5增加到 19 家,增长 46.15%;市注册民营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由344 人增加到 430 人,增长 25%;市注册民营医疗机构床位由430 张增加到 590 张,增长 37.21%。全市成立了民营医院管理委员会

10、协会,成立了民营医院联合党支部。(二)卫生改革与发展思路实现新突破。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研、科学研判、顺应民意的基础上解放思想,高位求进,率先在省内市州中提出打造“健康城”构想,得到省卫生厅肯定,并启动了前期基线调查和初步规划。确立了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强市”目标,并启动了“西南医疗康健城”建设前期工作。省卫生厅已明确规划我市为省级“川南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和医改五项重点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使医改五项重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1-10 月,全市医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暂排名全省第二位。国务院医改办、

11、省医改办多次采用我市医改信息。一是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大。新农合制度覆盖全市406 万农业人口,参合人数达到 380.78 万人,参合率达到 97.64%,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 230 元/人/ 年,参合农民住院补偿最高限额提高到 2011 年的 15 万元。二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推进。积极争取项目,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招收定向免费医学生、招聘执业医师、全科医生转岗培6训、乡镇卫生院在岗人员和村卫生室医疗卫生人员培训。三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开展。开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等九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今年 4 月起对全市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实行

12、“一站式”服务。四是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有序启动。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网采购中标基本药物,上网采购率为 100%;全面启动基药货款集中支付工作,开展基药货款集中支付审核报销工作,在近期省卫生厅基本药物采购货款集中支付情况通报中,我市该项工作名列全省并列第一。五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制定泸州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在全市 28家公立医院实施改革试点工作。制定泸州市“十二五”期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以泸医附属中医医院为龙头、全市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自愿参与的泸州市中医医疗集团已挂牌成立,此项工作被省中医药管理局充分肯定为“开创了四川省中医事业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的先河”,并在

13、卫生部医改办医疗联合体研讨会上交流。(四)城市医疗卫生工作实现新突破。一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功能逐步完善。进一步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全市共 43 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人口达 67 万人。二是医疗机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医疗机构管理模式,对医疗机构实行分类管理,实施“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连续 3 年对市卫生局注册的 30 多家医疗机7构进行了医院管理评价并公示。实施民营医疗机构量化分级管理,对已评定的民营医疗机构实行不良行为记分,实施动态管理复核。(五)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实现新突破。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日趋完善。我市实现了新农合制度全覆盖,参合率不断提高,开展了门

14、诊统筹,7 个县区均实现了网上报帐,加强了新农合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的运行安全,省、市人大、市政协和省纪委多次对我市新农合工作进行调研、审议,对我市新农合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二是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和甲级村卫生站建设有序推进。全市已创建规范化卫生院 113 个,占全市 132 个乡镇卫生院的 76.3%,甲级村卫生室 2344 个,占全市 3768 个村卫生室的 62.2%,走在市州前列。三是切实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农村医疗服务质量指标名列全省前茅,实施 “泸州市清华辉瑞继续 医 学 教 育 培训 项 目 ”, 对乡镇卫生院院长、公共卫生人员、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乡村医生进行培训。(六)公共卫

15、生工作实现新突破。一是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全面胜利。成功防控了甲型H1N1 流感、霍乱、乙脑、甲肝、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等重大疫情,防止了大规模的暴发流行。二是重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显著。实施艾滋病综合干预措施,全市艾滋病疫情仍保持低流行状态,艾滋病防治工作成效显著,我市的美沙酮门诊连续8两次被国务院艾滋病防治委员会办公室评为优秀门诊;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保持 100%,核心指标达到国家要求;狂犬病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学校传染病明显下降。我市免疫规划工作连续 3 年排名全省前 5 名。三是卫生应急工作成效凸现。紧急救援体系日趋完善。积极实施了重大交通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煤矿

16、安全事故等方面的医疗紧急救援,切实加强救灾防病工作,积极参加“512”汶川大地震的医疗救援和卫生防疫工作。我市的救灾队伍得到温总理的接见和鼓励。积极应对雨雪冰冻灾害和高温酷暑旱灾,做到食品安全、重大疾病的零报告、零死亡。四是妇幼卫生工作成效显著。市妇幼保健院已挂牌独立履行职能。全市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 05年 75.03%提高到 96.28%,孕产妇死亡率由 05 年底 85.28/10 万下降为 11.72/10 万,连续几年排名全省前列;婴儿死亡率由 05年底的 11.74下降为 5.70。五是卫生综合执法监督工作迈上新台阶。全市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对我市医疗机构、食品卫生、非法行医等加强监管,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泸州特色” 的卫生执法监督之路,连续几年实现四个零即:零复议、零诉讼、零上访、零调解处理,得到卫生部监督局、卫生厅的肯定。(七)中医药工作实现新突破。一是强势推进中医药工作。2006 年 11 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中医药发展大会,确立了“中医药强市” 战略,2008 年评选表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