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税收优先权制度的完善【税务研讨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804260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税收优先权制度的完善【税务研讨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我国税收优先权制度的完善【税务研讨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我国税收优先权制度的完善【税务研讨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我国税收优先权制度的完善【税务研讨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我国税收优先权制度的完善【税务研讨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我国税收优先权制度的完善【税务研讨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我国税收优先权制度的完善【税务研讨论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税务研讨论文-论我国税收优先权制度的完善摘要:我国在 2001 年修订的税收征收管理法中确立了税收优先权制度。这项制度是税法引入民法规则解决税法问题的有益尝试,对防止国家税收流失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法律对这项制度规定比较简单,相关法律规定之间没有做到很好的衔接与协调,造成了制度之间的冲突与实际操作中的混乱。因此这项制度有待进一步的规范与完善,以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税收优先权;税收征收管理法;税收债权;公示制度 1 税收优先权制度的缺陷 1.1 税收优先权制度与相关法律规定相互冲突 (1)与担保法有关担保物权优先受偿地位的规定相矛盾。担保法仅规定了担保物权的优先性,而没有规

2、定税收债权优先于担保物权。在担保物权人行使担保物权时,纳税人主张以担保物价值充抵在先产生的税收或征税主体主张行使税收优先权时,是按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由征税主体行使税收优先权?还是按担保法规定行使担保物权?当法院受理行使担保物权的案件后,法院有没有义务通知征税主体查实有无在先存在的税收,然后再由担保物权人行使担保物权?对这些问题无论怎样回答,要么触及税收优先权,要么触及担保物权。 (2)与企业破产法、民事诉讼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等有关税收债权与无担保债权受偿顺序的规定相矛盾。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而在企业破产案件中,企业破产法第 1

3、13 条、民事诉讼法第 204 条、商业银行法第 71 条、保险法第 88 条规定将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个人储蓄存款的本金和利息、财产或人身保险的保险金等无担保债权优先于税收债权受偿。从各国的立法以及实际来看,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具有维护公益和保证基本人权的特性,应该都优先保证,我国更应该如此。 (3)税收债权在不同的法律规定中,清偿的先后顺序不同。企业破产法中,有财产担保的债权可以在破产清偿中行使别除权,不依破产程序清偿,故效力自然高于税收债权。企业破产法中的清偿顺序为: 有财产担保的债权破产费用所欠职工工资和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等税收债权普通债权。 民事诉讼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规定

4、的破产财产债务清偿顺序与企业破产法的规定一致。 公司法在破产财产的税前清偿范围加了一个法定补偿金。其顺序为: 有财产担保的债权破产费用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法定补偿金税收债权普通债权。 税收征收管理法强调税收优先,因此在肯定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的同时,又以形成和设定时间的早晚作为界定税收债权和担保物权优先效力的标准,从而突破物权优先原则,把税收优先权有条件地置于担保物权之上,形成如下清偿顺序: 税收债权担保物权破产费用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医疗保险费用普通债权。 从以上这些法律规定的清偿顺序可以看出,各规定之间是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使得整个税收优先权制度逻辑混乱,缺乏体系性。 1.2 税收

5、优先权制度规定过于笼统,没有对行使程序做出规定,欠操作性 税收优先权制度不仅要求体系严密、逻辑一致,而且要求有规范、具体的程序。正如博登海默所说“一个法律制度若要恰当地完成其职能,就不仅要求实现正义,而且还须致力于创造秩序”。税收法定原则也不仅要求课税要素法定、明确,而且要求课税程序合法。 我国的税收优先权制度仅在税收征收管理法中有一个原则性规定,没有对税收优先权的行使主体、行使的条件、行使的客体范围、行使的公示程序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也没有对税收优先权与担保物权的顺序、税收优先权与一般优先权及特别优先权的顺序、不同税收种类的优先权次序给予规定。这既不符合税收法定原则的要求,又给税收优先权

6、的实施留下法律漏洞,当税收债权无法实现时,各级税务机关和法院不知如何进行操作,税收优先权的实现缺乏保障,同时也会增加征税机关滥用该项权利而不正当损害纳税人及第三人利益的可能性。 1.3 税务机关在税收优先权中的诉讼地位不明确 纳税人没有优先清偿欠缴的税款,这时,税务机关的税收优先权必然受到侵害,税务机关为力保税收优先权的实现,当采用协议、破产、行政等方式都不宜或很难实现税收优先权时,作为最后的救济途径诉讼,是不得不采取的方式了。当税务机关启动诉讼这个程序时,税务机关的诉讼地位却很难确定,是以行政机关的身份参与诉讼,还是以民事主体的身份参与诉讼?如果以行政机关的身份参与诉讼,那么就是行政诉讼,根

7、据一般法理,在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总是以被告的身份出现的。被告当然无法提起优先权诉讼,因此提起优先权诉讼,不能以行政主体的身份参与。如果以民事主体的身份参与者诉讼,也不符合一般法理。因为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关系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因而税务机关又不能以民事主体的身份提起民事诉讼。这时,税务机关进入一种二难境地。要正当地行使税收优先权也只是“子虚乌有”。 1.4 税收债权公示制度不规范 税收债权对私法交易的冲击较大,需进行一定的公示,以避免其它债权人、担保物权人与纳税人之间关于欠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由于税收债权优于普通债权,并且有条件地优于抵押权、质权等担保物权,这样可能给其它债权人带来不

8、可预测的风险,因此,税收优先权的公示非常必要。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设计了欠税定期公告制度。并允许抵押权人、质权人向税务机关请求提供有关债务人的欠税情况。但并没有明确公示制度的法律性质、法律程序、法律约束力,没有将欠税公告定位为一项税务机关的义务,更没有规定税务机关不作为的法律责任,这就使欠税公告缺乏强制性和规范性,税务机关缺乏及时公告欠税的动力和压力。 1.5 税收优先权主体相应的法律责任不明确 从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来看,既没有规定征税主体不行使或怠于行使税收优先权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也没有规定纳税人不向担保物权人如实告知其欠税情况的后果,对纳税人及纳税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侵害税收优先权所

9、应追求的法律责任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是说,税收优先权制度的实施靠其主体的自觉自愿,没有法律的强制。税务机关对纳税人采取的种种违法行为无所作为,税收之债得不到真正救济。一项制度,没有法律责任的规定,在现实中实施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2 我国税收优先权制度的完善 2.1 制定税收基本法,切实保障税款优先 从我国的立法现状看,税收优先权制度只在税收征收管理法中有较明确的规定,但也只是一个原则性的、抽象性的规定。具体内容、具体的操作规程和实施办法,必须由法律作出进一步的规定,否则税收还是很难落实到位。由于我国现在还未实行税收立宪,导致我国税收方面的基本法律也难产。 尽快制定税收基本法,在基本法中规定税收

10、法定主义原则是税法的帝王原则,指明开征新税、变更税率、减免税和取消税种以及税权的配置等必须由法律明确予以规定,并明确规定税收优先权的效力,行使程序,行使方式,除斥期间和救济方式等,使得税收优先权有实体法上的依据。在税收基本法中,理顺税收优先权立法体系内部的矛盾,消除内在冲突,理清税收债权内部及其它债权的受偿顺序,明确欠税发生的时间,完善税收优先权的公示制度,明确税务机关的诉讼地位,规定主体不履行职责或义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以切实保障税收的优先。 2.2 运用私法方法保护税收债权 对于税收的征缴,世界各国主要依赖于公法上的保护。如宪法通过有关税收权力,公民的纳税义务等规定,将税收入宪,对税收给

11、予宪法上的保护;行政法规通过行政强制手段,如税收强制措施等,对税收给予保护;刑事法律通过偷税罪、抗税罪等规定,对税收给予刑事保护;诉讼法采用程序性措施,如设置税务法庭等,对税收给予诉讼法上的保护。但公法上的保护方式都是单务的、强制性的。在实践中已显现出极大的弊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公法的私法化”,运用民法中的平等理念改善行政权力的运作和行使,对税收给予民事保护日显重要。将税收定位为公法之债,使得税收之债与私法之债具有了融合性。使公法之债权可以借用私法之手段得到有效的保护。 2.3 完善税收优先权的公示制度 美国的有关法律规定,税收优先权必须进行公示才具有,未经公示不具有优先权,其公示的方式与一

12、般担保公示相同。美国国内税法典第 6323(F)条规定:税收优先权应向州法院指定的州内官署通知。这样把税收优先权纳入到物权体系中去不至于引起紊乱。由于税收优先权具有担保物权性,我国税收优先权的公示方式应以登记或以公告的方式为宜。此种登记或者公告的效力应采取对抗主义,即不登记或者不公告不影响优先权的产生,但不能对抗善意的第三人。 税务机关应将欠税情况通知办理抵押登记的部门,由办理抵押登记的部门向社会公众提供查询,以此完成公示。这使社会公众能够在办理抵押时知道债务人是否存在欠税情况,以便作出相应的决定。笔者认为,税收优先权的公示性应当通过法律的明确规定和欠税公告制度的配合来加强。如可以规定公示是行

13、使税收优先权的法定条件,进而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公示部门,对纳税人的欠税情况进行统一的登记,并供公众查询。这样做不仅可以降低债权人的风险,而且可以督促纳税人缴清税款。税收征收管理法采取了公告的方式,第 45 条规定“税务机关应当对纳税人欠缴税款的情况定期予以公告”。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 76 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将纳税人的欠税情况,在办税场所或者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网络等新闻媒体上定期公告”。既然以公告作为公示方式,那么税收优先权的对抗效力应当从公告之时发生。也就是说,公告之前的税收优先权不能对抗担保物权。但税收征收管理法却规定以成立时间为准,这等于没有公示,显然有失妥当。因此,税

14、收债权必须经过公示,才能具有优先于其公示后登记的抵押担保债权的效力。所以必须对税收优先权的公示方式、公示机构、公示时间、公示场所、公示内容、公示效力等作出较为详细的、合理的规定,并与原有公示体系相衔接。税务机关如果在债权人交易前没有公布纳税人的欠税情况,那么不管税款发生在何时,税务机关都不能行使税收优先权。这就为债权人撑起了一把巨大的保护伞,把债权人面临的不可预见的风险大大降低。 2.4 协调税收债权与私债权之间的受偿顺序 在税收债权与普通债权(无担保债权)发生冲突时,应坚持税收债权优先普通债权的原则。如果某些普通债权需要特别保护时,法律应作出明确的选择。如:共益费用、职工工资、劳动保险费用、

15、个人储蓄存款本金和利息等,这些或对所有债权人有益,或具有保证公共利益和基本人权的价值,因而均应优先于税收债权受偿。 在税收债权与担保物权同时存在并发生冲突时,应坚持税收债权与抵押权、质权的受偿顺序,以权利设定的时间先后决定。而留置权不管是发生在税收之前还是在税收之后,留置权所担保的债权都优先于税收受偿。 在税收债权与私法优先权同时存在并发生冲突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规定它们的效力顺序。在税收优先权与私法一般优先权的效力顺序上,应坚持后者优于前者受偿;在税收优先权与私法特别优先权的效力顺序上,应坚持前者优于后者受偿。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例外,如海商法、民用航空器法所设定的船舶优先权、民用航空器优先

16、权,因标的物的特殊性质,应优先于税收一般优先权。合同法规定的建筑工程承包人因工程款拖欠所发生的优先权,这类特别优先权应优先于税收优先权。在税收特别优先权与税收一般优先权的效力顺序上,后者应优于前者,但土地增值税就土地自然涨价部分,关税就应税进口货物本身,应优先于一般优先权。税收特别优先权与私法特别优先权的效力顺序,应坚持特别法的形式明确列举,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税收特别优先权应优先于私法特别优先权。 2.5 建立和完善税收优先权的司法保障制度 虽然税收征收管理法作出了税收一般优先权的规定,但税务机关应如何行使税收优先权,我国现行法律并未做出明确规定,这就使税收优先权流于形式,难付诸实践。 税收征收管理法及相关法律应明确规定,征税机关行使税收优先权与第三人发生权利争议时,不能采取查封、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