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精英总复习化学第一篇考点总复习课件: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第18讲 常见的酸和碱.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7887681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精英总复习化学第一篇考点总复习课件: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第18讲 常见的酸和碱.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中考精英总复习化学第一篇考点总复习课件: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第18讲 常见的酸和碱.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中考精英总复习化学第一篇考点总复习课件: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第18讲 常见的酸和碱.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中考精英总复习化学第一篇考点总复习课件: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第18讲 常见的酸和碱.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中考精英总复习化学第一篇考点总复习课件: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第18讲 常见的酸和碱.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精英总复习化学第一篇考点总复习课件: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第18讲 常见的酸和碱.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精英总复习化学第一篇考点总复习课件: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第18讲 常见的酸和碱.ppt(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第18讲 常见的酸和碱,考点1:酸碱指示剂 1.概念:酸碱指示剂是指能与 反应而 的物质。 2.石蕊、酚酞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显 色,遇碱性溶液显 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溶液 色,遇碱溶液显 色。 【温馨提示】 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溶液显酸性,但不一定是酸溶液。 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溶液。 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或碱后,是指示剂变色而不是酸或碱的溶液变色。,酸或碱的溶液,显示不同颜色,红,蓝,不变,红,考点2:常见的酸(高频考点) 3.浓盐酸与浓硫酸的比较,4.浓硫酸的特性 (1)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因此可作 ,

2、常用来干燥O2、H2、CO2、CH4、CO等,但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如 。干燥气体时导管应注意 ,浓硫酸吸水是 变化。 (2)腐蚀性(也称脱水性):能够将纸张、木材、蔗糖、衣服、皮肤等炭化,稀硫酸虽不能使纸张炭化,但水分挥发后,变为 也会使纸张炭化。这是一个 的过程。 (3)强氧化性。,干燥剂,NH3,长进短出,物理,浓硫酸,化学变化,【温馨提示】 浓硫酸的吸水性和溶解放热都属于物理性质,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 稀释浓硫酸时,先将水倒入烧杯,然后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如图),5.酸的化学性质 由于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所以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3、 (1)与指示剂作用:无色酚酞 ,紫色石蕊 。 (2)与活泼金属反应,一般生成 ,如 。 (3)跟金属氧化物反应,一般生成 ,如 。 (4)跟碱的反应,一般生成 ,如 。 (5)与某些盐反应,一般生成 ,如 ;,氢离子(H),不变色,变红,盐和氢气,Zn2HCl=ZnCl2H2,盐和水,6HClFe2O3=2FeCl33H2O,盐和水,Cu(OH)2H2SO4=CuSO42H2O,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酸,H2SO4BaCl2=2HClBaSO4,。,2HClCaCO3=CaCl2H2OCO2,考点3:常见的碱(高频考点) 6.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比较,7.碱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作用:无色酚酞

4、 ,紫色石蕊 。 (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 ,如 。 (3)与酸反应,生成 ,如 。 (4)与某些盐反应,生成 ,如 ; 。,变红,变蓝,盐和水,CO22NaOH=Na2CO3H2O,盐和水,2NaOHH2SO4=Na2SO42H2O,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2NaOHCuSO4=Na2SO4Cu(OH)2,Ca(OH)2Na2CO3=2NaOHCaCO3,【温馨提示】 NaOH必须密封保存,因为NaOH易吸收空气中的 而潮解,进而吸收 而变质为 。 由于NaOH易溶,Ca(OH)2微溶,常温下用 吸收CO2,而用 溶液来检验CO2。,水蒸气,二氧化碳,碳酸钠,NaOH,Ca(OH)2,类型

5、 酸碱指示剂与溶液的酸碱性 【命题解读】 酸碱指示剂与溶液的酸碱性在历年化学中考中主要以文字描述或物质的鉴别的形式在选择题中考查。命题点有:判断常见指示剂遇溶液的颜色变化、能使指示剂变某种颜色的溶液、用指示剂鉴别某组物质等。 【例1】(2015,桂林)下列物质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 A.二氧化碳 B.食盐水 C.烧碱 D.熟石灰,A,【方法指导】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因此能使石蕊变红则溶液显酸性,据此分析:A.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变红,故A正确;B.氯化钠溶液(食盐水)呈中性,石蕊不变色,故B错误;C.氢氧化钠(烧碱)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变蓝,故C错误;B.氢氧化钙(熟

6、石灰)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变蓝,故D错误。,类型 常见酸的性质与用途 【命题解读】 酸的性质与用途是历年化学中考的必考内容,主要以文字描述结合图片的形式考查,在各个题型中均有涉及。命题点有: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与碱的反应;酸与某些盐的反应及酸的物理性质与酸的用途。,【例2】(2015,黄冈)构建模型和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李华同学利用左手构建酸的性质知识网络,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如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盐酸的pH,则结果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偏大,(2)图中的现象是: 。 (3)写出一个符合图中的化学方程式 。

7、(4)图中性质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5)图中的性质在工业上可用于 (填用途)。,石蕊变红,HClAgNO3=AgClHNO3(合理即可),复分解,盐酸除铁锈(合理即可),【方法指导】(1)测定盐酸的pH时,用蒸馏水湿润pH试纸后,相当于盐酸溶液被稀释,酸性减弱,则结果会偏大;(2)酸跟石蕊指示剂反应,使其颜色变为红色;(3)跟某些盐反应生成另外的酸和盐,前提是有一种生成物为气体或沉淀,如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AgClHNO3;(4)酸与碱的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5)铁锈属于金属氧

8、化物,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由此性质知盐酸在工业上可用于除锈。,类型 常见碱的性质与用途 【命题解读】 常见碱的性质与用途是历年化学中考的必考内容,主要以文字描述结合图片的形式进行考查,在各个题型中均有涉及。命题点有: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碱与酸的反应;碱与某些盐的反应。,【例3】如图是某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绘制的知识网络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已知A是一种硫酸盐,其溶液呈蓝色,B能用于灭火,“”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能相互反应。 (1)按物质分类,C属于 (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2)写出A、B的化学式:A ;B 。 (3)写出C的一种物质与NaO

9、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NaOH与A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酸,CuSO4,CO2,HClNaOH=NaClH2O,有蓝色沉淀生成,【方法指导】(1)由碱的化学性质: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A、B、C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已知A是一种硫酸盐,其溶液呈蓝色,则A为硫酸铜溶液;B能用于灭火,则B为二氧化碳,为非金属氧化物;故C属于酸,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2)A为硫酸铜溶液,B为二氧化碳,其化学式分别是CuSO4、CO2;(3)C为酸,盐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合理即可);(4)NaOH与硫酸铜溶液生成氢氧化铜蓝色

10、沉淀和硫酸钠溶液,会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 (一)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检验NaOH是否变质的方法 方法一: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反应原理: 。 方法二:加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反应原理: 。 方法三:加入氢氧化钡或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反应原理: 。,2NaOHCO2=Na2CO3H2O,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Ca(OH)2=CaCO32NaOH,

11、Na2CO3CaCl2=2NaClCaCO3,3.探究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的方案设计: (1)原理:取样品加水溶解;逐滴滴入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滴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变红则部分变质,若溶液不变色说明全部变质。 (2)分析:由于NaOH和生成的Na2CO3均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所以不能直接加入指示剂进行鉴别;加入BaCl2或Ca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 ;反应后的物质为NaCl和CaCO3沉淀或NaCl和BaCO3沉淀,溶液呈中性,滴加酚酞溶液变红,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碱性物质,利用该原理可以判断NaOH是否完全变质。,Na2CO3CaCl2=2NaClCaCO3(

12、或Na2CO3,BaCl2=2NaClBaCO3),【温馨提示】 不能加Ca(OH)2或Ba(OH)2与Na2CO3反应,若加入Ca(OH)2或Ba(OH)2,会引入新杂质OH,导致不能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NaOH。,【例4】(2015,淮安)某化学小组用熟石灰配制石灰水时,发现装满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破损。 【提出问题1】试剂是否变质? 【猜想】没有变质,成分是氢氧化钙;全部变质,成分是碳酸钙;部分变质,成分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进行实验1】,【提出问题2】如何测定试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进行实验2】小丽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测定: 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

13、,加入过量稀盐酸(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测量装置C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即可计算出试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请写出稀盐酸与碳酸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无误,各步反应完全。,CaCO32HCl=CaCl2H2OCO2,【反思与评价】 (1)小文同学认为小丽得到的结果有较大的误差,理由是 。 (2)小文同学用图2所示装置(注射器活塞的摩擦力很小,忽略不计),完成测量,注射器除了贮存、加注稀盐酸外,还有的作用是 。 【交流与讨论】 实验结束后将A、C、E中废液倒入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有沉淀生成。 (1)同学们将废液过滤并讨论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该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14、。 (2)经实验确认废液成分,处理后绿色排放。,生成的二氧化碳有一部分停留在AB中,没有被C吸收,测量体积,氯化钠,【方法指导】【进行实验1】可以用酚酞试液检验是否有氢氧化钙,只要无色酚酞变红色,就证明有氢氧化钙;用稀盐酸检验是否有碳酸钙,如果有气泡冒出,就证明有碳酸钙,最后根据现象,判断猜想的正误;【进行实验2】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反思与评价】(1)生成的二氧化碳有一部分停留在A、B中,没有被C吸收,结果有较大的误差;(2)注射器除了贮存、加注稀盐酸外,还可以测量体积;【交流与讨论】A和E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溶液中溶质为HCl和CaCl2;C装置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要完全吸收二氧化碳,所以氢氧化钠一定是过量的,溶液中溶质为NaOH和,Na2CO3;A、C、E中废液倒入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有沉淀生成,所以盐酸一定被耗尽,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所以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氯化钠,可能有氢氧化钠,以及氯化钙和碳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