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3(21页)(新人教九年级上).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7886808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3(21页)(新人教九年级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3(21页)(新人教九年级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3(21页)(新人教九年级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3(21页)(新人教九年级上).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3(21页)(新人教九年级上).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3(21页)(新人教九年级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3(21页)(新人教九年级上).ppt(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绪言,什么是化学,一、温习,变化前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反应时,观察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是否需要加热或其他附加条件)。 变化时 发生的现象(有无沉淀、气体生成,是否有发光、发热或颜色变化等现象发生)。 变化后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你会观察实验吗?,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有水蒸气放出遇冷变液体,由块状变粉末,有蓝色沉淀生成,有气泡放出和石灰水变浑浊,有,有,无,无,想一想:,一、实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二、实验3和实验4有什么共同特征?,三、实验1、2与实验3、4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有新物质生成;,实验1-

2、4,大理石,白色固体,滴加盐 酸,二氧化碳,固体物质溶解、产生气泡,CO2,反应前的物质 反应条件 反应后的物质(生成物),现象,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水的沸腾;将 蓝色块状的胆矾磨 成粉末;汽油、酒 精挥发;铁水铸成 锅;蜡烛受热熔化,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木柴燃烧;铁的生锈;往石灰石中加盐酸有气体生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物理变化,定义:,特征:,形式:,判断方法:,液态水加热沸腾的变化,研碎胆矾,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破碎、扩散、蒸发、凝固,如果变化过程中没有其 它物质生成,只是

3、物质的 形 态 发生了改变,则该变化为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定义:,特征:,常伴随的现象:,判断方法:,蓝色的胆矾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颗粒状石灰石滴加盐酸,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生成了其它物质,发光、放热、变色、变味、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如果变化过程中都生成了其他物质,则该变化为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吸热、发热、发光等。,此类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 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蜡烛融化,蜡烛燃烧,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融化 但融化的过程中却不一定燃烧,物理变化,化

4、学变化,同时发生,你认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是什么?,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但它是物理变化。,注意,(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 可燃性、钢铁易生锈、氧气能助燃,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木炭可以燃烧,糖能溶解与水。,注意,变化,组成,结构,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

5、、特征、 判断方法,定义、特征、 伴随现象 判断方法,定义、范围 判断方法,定义、范围 判断方法,三、小结,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E、木棒受力折断。,四、巩固练习辨一辨,巩固练习,P10页 课后习题 1. 2.,变化时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有:(1)、(4)、(6)、(7)、(8) 因为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有:(2)、(3)、(5); 因为变化时有生成新物质,3. 4.,答: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物理性质有:(1)、(2)、(5)、(8)因为它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有:(3)、(4)、(6)、(7)因为它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学习了本节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谈一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