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气象物候 专题 第四课时 导学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7881600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气象物候 专题 第四课时 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气象物候 专题 第四课时 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气象物候 专题 第四课时 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气象物候 专题 第四课时 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气象物候 专题 第四课时 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气象物候 专题 第四课时 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气象物候 专题 第四课时 导学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备:董庆祥 课型:专题阅读 审核: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时间: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对气象物候进行综合性学习。2进行有关气象物候的谚语、诗词汇报,积累3展望未来天气预测,提高写作水平【学习重点】对气象物候进行综合性学习。【学法积累】 1本课时,重在参与,请同学们踊跃参加活动,提升自己的能力。2无论是对话还是写作,都要占有第一手资料,课前一定要多方收集资料。【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一)【物候谚语】蚯蚓路上爬,出门要赤脚。 蚱蜢扑脸,大雨不远。蜘蛛添丝天放晴,蜘蛛结网大风起。久雨闻鸟鸣,天空会转晴。燕低飞,披蓑衣。蚂蚁搬家,蛇过道,不久雨就到。晴蜓高,晒得焦,晴蜓低,带蓑衣。盐缸还潮,大雨

2、将到。蚊子成群嗡嗡叫,大雨就要到。烟不出屋,滴滴笃笃。雨后知了叫,晴天便到。四季谚语春季东南风燥松松,东北风雨太公。 未到惊蛰打天雷,四十二天雨门开。春东风雨祖宗,夏东风热烘烘,秋东风晒死老虾公,冬东风雪花白蓬蓬。东闪西闪,晒死泥鳅、黄鳝。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春雾雨水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用力。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夏早西晚东风,晒死塘底老虾公。 五月南风满大水,六月南风海也枯。六、七月里吹北风,一、二日内刮龙风。 雾里日头,晒破石头。雨打早五更,雨伞不用撑。雨打鸡啼丑,雨伞不离手。立夏落,蓑衣笠帽挂屋下;立夏晴,蓑衣笠帽站田塍。食过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二更

3、上云三更开,三更上云雨便来。南云过北,无水磨墨,北云过南,大路成潭。云向东,一场空;云向西,披蓑衣。 日落红霞照满天,风暴在眼前。早晨起霞,等水烧茶,晚上起霞,晒死青蛙。虹高日头低,大路冲成溪,虹低日头高,明朝晒断腰。东虹日头,西虹雨,早虹晴,夜虹雨。 日出日落胭脂红,不是雨来就是风。夏至有云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夏九九”歌(夏至后81天):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夜眠露天宿;五九四十五,日中秋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勿入寺;七九六十三,夜眠盖被单;八九七十二,想着盖夹被;九九八十一,开柜寻棉衣。秋季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燥到底,当日南风当日消,三日南风

4、大雨浇。秋前西风大水淹,秋后西风断雨点。立秋下雨廿日旱,旱过廿日烂稻秆。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 霜打秋头,没草饲牛。霜降见霜,五谷满仓。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要翻。冬季北风连夜起,雪花满天飞。 四季北风四季雨,四季西风四季晴冬至落雨星不明,立春下雪步难行。 先下雪后下霜,一个麦头二人扛。冬雪是被,春雪是刀。“冬九九”歌(冬至后81天)一九二九,双手不出袖;三九二十七,桠头如笔立;四九三十六,夜眠水里宿;五九四十五,日头开门户;六九五十四,黄狗看阴地;七九六十三,棉袄扁担担;八九七十二,鲤鱼跳过滩;九九八十一,犁头闸田缺。成语:狂风暴雨暴风骤雨狂风大作春风拂面凉风习习狂风呼啸北风忽忽绿草如

5、茵鸟语花香鹅毛大雪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皓月千里秋高气爽铄石流金雪虐风饕海市蜃楼雨过天晴电闪雷鸣乌云密布(二)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现象。【答】时逢盛夏,可是“天山”之上却依然白雪皑皑,只有寒冷,没有烂漫的鲜花,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三)古代诗词中常常写到梅雨。柳宗元写在广西柳州的梅雨诗说:“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农历三月)。”杜甫写在四川成都的梅雨诗说:“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苏轼写在浙江湖州的舶趠风诗说:“三时(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这种现象。【答】梅雨多发生在春夏之交,但各地“入梅”的时间

6、不一样。柳州、成都、湖州地点不同,入梅时间自然不同,梅雨期的长短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梅雨“入梅期”是由南向而北逐步推进的。二、课堂导学(一)预习展示(二)课堂探究(一)复习导入背诵四首物候诗。(二)说古。1、小组比赛交流气象物候成语、谚语,并阐述对这一成语或谚语的看法。如: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炮台云,雨淋淋。过河,大雨滂沱。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西北开天锁,明朝大太阳。2、小组比赛交流气象物候古诗词,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解释其中的物候规律。然后引导学生完成书后“讨论活动”一。八年级上册我们已读过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

7、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中写的是早春景象。请再读下面两首词,讨论这三首诗词中物候现象与季节关系。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木兰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提示: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万紫千红的季节,但春天的景象会因时间的不同而不同。这三首诗词都写春景,只是时间有早有晚,细细品读,再联系有关的物

8、候知识,就能辨出时间先后了。钱塘湖春行写的是早春景象;木兰花从“绿杨”“红杏枝头”看,写的是二月的春景;蝶恋花从“雨横风狂三月暮”“乱红(落花)”看,写的是暮春景象。3、教师小结,然后引导学生完成书后“讨论活动”三。成语、谚语中有一些是反映气象物候的。看云识天气大自然的语言中引用了不少,民间流行的更多。请你和同学一起展示搜集到的这样的成语和谚语。如果搜集得多,请注意分类编排,如:有关“鸟儿”(燕子、大雁、麻雀、乌鸦等)的,有关植物(竹、杨柳、桃、杏、梨等)的。如果搜集到的成语、谚语所所反映的气象物候不合你们的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分析一下原因是什么。明确:在使用物候谚语与俗语的时候,应当注意这类经

9、验的适用区域。一些成语谚语与观察到的物候现象不合,宜考虑所在地的位置和海拔高度。海拔高度影响湿度,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物候期也越迟。即使在一地,也有所谓“一山有四季”的现象,山顶终年积雪,山下四季分明,这是劣质高度不同所致。我国地域辽阔,从寒温带、温带直到亚热带、热带,冷暖不一,就地势而言,有高原也有平原,降水量也有很大不同,因此物候现象有较大的差异。在使用民间物候成语谚语的时候,要联系多种因素,善于变通。(三)论今。辩论:天有不测风云辩论会步骤:1、主持人致辞。2、辩论会程序:第一阶段:双方主辩手对各方的观点进行陈述,时间各3分钟。第二阶段:自由辩论,每位辩论队员,均可自由发言,时间5分钟。

10、第三阶段:双方主辩手进行总结性发言,时间各3分钟。第四阶段:教师作评论,并宣布辩论结果。(有人说“天有不测风云”,有人说“天有可测风云”你同意哪种说法?为什么?参考:A:我认为“天有不测风云”。科学虽然发展了,人类对气象的观测能力提高了,但大自然是变幻莫测的,人类到目前为止上不能完全解读出“大自然的语言”,印度洋地震海啸给东南亚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便是明证。可见天有“不测”风云。B:我认为“天有可测风云”。大自然虽然变幻莫测,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天气的认知能力和手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人类在自然面前不再是束手无策,人类可以凭科技手段去预测天气变化,我们的天气预报就是很好的例子。(四)口语交际。

11、每年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假如这天我们来到中国气象局参加“国家气象中心开放参观活动”,这次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我们未来的气候”。接待我们的有中央气象台预报专家,有身着红色南极科考队员服装的研究员,有刚从“中国北极黄河站”归来的研究员。请你作为一名小记者提问相关人员。1对参观群众:作为群众中的一员,你最关心未来气象方面的那个问题?2对专家:作为专家,你认为在未来气象研究上应该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五)写作1请你根据手中资料推测未来的天气现象或观测方法。.给每一小组15分钟时间,15分钟过后,各小组展示多角度、多侧面的思考,各抒己见,充分展示个性,不要造成思维定势,不要用给定的

12、答案、固定的模式去限制学生。2交流后,请同学互评,教师最后总结。(六)总结专题。通过专题的学习,同学们增长了不少的知识。这一专题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篇文章看云识天气、大自然的语言和四首有关物候的诗词,通过学习,让我们进一步地感受了说明文的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些气候物象方面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我们应像前人一样多观察、多积累,争取了解更多的知识。三、课堂训练:1.补充习题“随文练习”部分。2.从看云识天气到用卫星测天气,说明已进入了现代科技观测天气的时代。请讨论一下:有了高新技术测天气,还有没有必要凭人们的经验来观察天气?有人说“天有不测风云

13、”,也有人说“天有可测风云”,你同意哪种说法?为什么?根据你的推断,未来的气象观测将会有怎样的发展和变化?发挥你的想像力,再从课外科普读物或网上搜集一些气象学方面的资料,写一篇题为“未来的气象观测”或“年后的气象预报”的科幻故事。想像要丰富而合理。提示:科技在发展,但经验是人类长期生活经验的结晶,二者各有各的作用。对于科幻故事,也许你并不陌生。但这道题要你写的是与气象有关的科幻故事。切不可偏题。想像要丰富合理,这是写作的难点,构思时也应加以重视。建议你从科普读物和网络上广泛搜集资料,积累感性知识,了解气象学的基本知识,了解高新测天气技术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展望气象学的未来。3.在学习“气象物候

14、”专题的小组活动过程中,小明发现,在古诗文中有许多关于“雁”和“燕”的诗句,并且摘录了下来。请你帮小明解读出“雁”和“燕”在古诗文中各自的文化内涵。(2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了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葛天民迎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答:“雁”,秋天来临,北雁南飞,寄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表明季节是秋天。(1分)“燕”是春的使者,表明季节是春天(1分)或:“莺歌燕舞”一贯认为是春的景象,因为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课外拓展】1.补充习题“问题探究”部分。2.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探究诗中蕴含的物候现象及其成因。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泰州市中考语文)A句反映了物候与纬度有关系。这是由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