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78615 上传时间:2017-05-1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光学信息技术原理及应用陈家璧 苏显渝 主编2001 年 4 月ii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光学信息技术原理及应用陈家璧 苏显渝 朱伟利 孫雨南 陶世荃 吴建宏 编2001 年 4 月iii内容简介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 21 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本书是上海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南开大学等校教授依据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并参考国内、外优秀教材编写而成。本书分为两部分。前五章介绍光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包括二维线性系统理论、光的标量衍射理论、光学系统频谱分析、部分相干理论

2、和光全息术。后六章介绍它的主要实际应用,有光学信息存储、光学信息处理、图象的全息显示、光学三维传感和全息散斑干涉计量。本书的特点一是用线性系统的傅里叶分析方法光学问题,把光学看做信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研究,二是密切联系实际,讨论了光学信息技术的各种已经实现和正在发展的应用。三是配有许多独具匠心的习题,附有大量期发表在国内外科技刊物及学术会议的有关文献,可以引导读者自学,启发读者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及其他有关光学和光学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以供社会读者阅读。iv前 言作为自然现象,光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据统计,人类感官接收的客观世界总

3、的信息量的 90%以上要通过眼睛。早在三千年前人类就开始研究光学,但是光学发展最快的时期还是 20 世纪,尤其是 20 世纪下半叶。近代光学对信息时代的到来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 世纪 40 年代末提出的全息术、50 年代产生的光学传递函数、60 年代发明的激光器、70年代发展起来的光纤通信、80 年代成为微机标准外设的光驱、航天航空事业中应用的空间光学等近代光学技术对信息产业的高速成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近代光学也成为电子信息科学的最重要基础之一。因此在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学科的有关专业开设光信息处理技术理论与应用的课程是很有必要的。光信息处理的理论基础是将信息科学中的线性系统理论

4、引入光学中形成的。光学成像系统实际上是一种二维的图像信号的传输和处理系统。传统的光学仅在空域中研究光学现象,信息光学将研究方法扩展到空间频域,对光学成像系统进行空间频谱分析,并由此发展出全息术与光信息处理的各种方法。这些方法使光学系统的单一成像功能扩展到信息处理的许多方面,有二维信号(图像)的各种运算方法,有图象处理与识别技术,有高密度信息存储的光学方法,有三维面形测量及全息散斑干涉技术,等等。本书的重点是介绍光学信息处理的理论基础以及近年来发展很快的相关应用和方法。本书的前五章是理论基础部分。第 1 章的主要内容是二维线性系统分析,以及为之服务的二维傅里叶变换和信息科学的另一基础抽样定理。对

5、于学过“信号与系统”课程的读者,复习一下并推广到二维情况也是不无补益的。与以往同类的教科书不同,这一章不再详细介绍有关数学预备知识。这是由于近二十年来几乎所有开办本专业的高等院校都开设含积分变换的数学课程,再从基础讲起已无必要。第 2 章关于标量衍射理论的讨论不讲述物理光学或工程光学中已经讲过的惠更斯原理及基尔霍夫衍射公式的推导,而是由波动方程的平面波解及平面上复振幅分布的傅里叶分析与综合导出近场及远场衍射公式。在介绍分数傅里叶变换基础上,讨论菲涅尔衍射的分数傅里叶变换表示,从而将衍射现象完全与傅里叶变换联系在一起。第 3 章关于光学系统的频谱分析与以往多数教材不同,对透镜的傅里叶变换性质给出

6、一个统一的表达方式,并得出不同情况下的结果。由此出发进一步分析相干与非相干成像系统,给出成像系统的相干传递函数与光学传递函数。第 4 章综合各种教材对光的相干性理论的阐述,由时间相干性、空间相干性到准单色光的相干性,全面介绍了光的相干性的概念,以此为基础讨论了部分相干光的传播及其光学系统的频谱v分析的影响,为近代光学将许多光的传播过程当作随机过程来研究打下基础。第 5 章研究的全息学是本书讲述的重点应用技术全息存储、全息显示、全息干涉计量的基础,讨论了全息学原理,介绍了全息的实用技术及各种全息方法的具体分析。本书后半部的第 6 章集中介绍各种光电调制器和接收器,是建立光信息处理系统的基础。第

7、7 章重点介绍各种光存储技术,包括已经广泛应用的光盘存储技术和正在发展的各种三维、四维及其它海量光学存储技术,讨论了目前光学存储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第 8章讲述光信息处理的一般方法,包括二维图象信号的各种运算、非线性处理的光学实现、光计算及光信息处理的某些最成功的应用,如综合孔径雷达信号的光学信息处理方法和用黑白胶片作彩色摄影及存储彩色图像的方法。第 9 章的内容是全息显示技术,主要是彩虹全息,模压技术及象素全息,这些技术已经并且正在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第 10 章是三维面形测量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测量方法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三坐标测量思想,而且已经有大量的实际应用,并与正在快速发展的计算机虚拟

8、现实技术密切相关。最后一章的全息散斑计量是全息术的最早应用之一,是研究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之间的所谓介观世界的有力武器。这一章从理论上改变了传统的光程差分析方法,把统计光学及随机过程的概念引入光学系统的分析之中,而且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诸如光外差技术、相移干涉技术、时间平均方法、光学的逐点与全场滤波、数字散斑方法等等近代光学信息处理的最新方法。作为理论基础部分,本书的第 1、2、3、5 章是本科生必读的部分,其他章节可根据具体情况选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开设了许多有关光信息处理的课程,出版发行了许多教材和专著,其中包括国外经典优秀教材的中译本。而国内外发表的光信息处理方面的科技论文更是浩如烟海

9、。本书最后附以主要参考书籍和及引用文献的目录,总计达二百篇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是 80 年代以来的资料,一半以上是 90 年代以后发表的。希望这些文献能够帮助读者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历史过程,帮助读者了解各种新发展产生的背景与研究问题的思路,及因为本书篇幅限制无法充分阐明的问题。另外在每章的后面都附有帮助读者学习的习题,最后还给出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本书第 1、2、4、11 章由陈家璧编写,第 3、10 章由苏显渝编写,第 5、8 章由朱伟利编写,第 6 章由孫雨南编写,第 7 章由陶世荃编写,第 9 章由吴建宏编写。这些编者都长期从事光信息处理有关教学和科学研究,对撰写的章节有关的内容和最新发展十

10、分熟悉。撰写的内容也包括了他们自己的研究成果。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南开大学母国光教vi授的指导。母先生不仅对本书的内容和结构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并且还对本书进行仔细审阅,使作者得益匪浅。著名老科学家、光学界泰斗两院院士王大珩先生对现代光学的教育非常重视,特地为本书作序,使我们倍受鼓舞。在此对他们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编者 2000 年 月 日vii目录第 1 章 二维线性系统分析1.1 线性系统1.1.1 线性系统的定义1.1.2 脉冲响应和叠加积分1.2 二维傅里叶变换1.2.1 二维傅里叶变换定义及存在条件1.2.2 极坐标下的二维傅里叶变换和傅里叶贝塞

11、尔变换1.2.3 虚、实、奇、偶函数傅里叶变换的性质1.2.4 二维傅里叶变换定理1.2.5 常用二维傅里叶变换举例1.3 二维不变线性系统1.3.1 二维不变线性系统的定义1.3.2 二维不变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1.3.3 不变线性系统的本征函数1.3.4 级联系统1.4 抽样定理1.4.1 函数的抽样1.4.2 原函数的复原1.4.3 空间带宽积习题第 2 章 标量衍射的角谱理论2.1 光波的数学描述2.1.1 光振动的复振幅和亥姆霍兹方程2.1.2 球面波的复振幅表示2.1.3 平面波的复振幅表示2.1.4 平面波的空间频率2.2 复振幅分布的角谱及角谱的传播2.2.1 复振幅分布的角谱2

12、.2.2 平面波角谱的传播viii2.2.3 衍射孔径对角谱的作用2.3 标量衍射的角谱理论2.3.1 惠更斯菲涅尔基尔霍夫标量衍射理论的简要回顾2.3.2 平面波角谱的衍射理论2.3.3 菲涅耳衍射公式2.4 夫琅和费衍射与傅里叶变换2.5 菲涅耳衍射和分数傅里叶变换2.5.1 分数傅里叶变换的定义2.5.2 分数傅里叶变换的几个基本性质2.5.3 用分数傅里叶变换表示菲涅耳衍射习题:第 3 章 光学成像系统的频率特性 3.1 透镜的位相变换作用3.2 透镜的傅里叶变换性质3.2.1 物在透镜之前3.2.2物在透镜后方3.2.3 透镜的孔径效应3.3 透镜的一般变换特性3.4 相干照明衍射受

13、限系统的成像分析3.4.1 透镜的点扩散函数3.4.2 衍射受限系统的点扩散函数3.4.3 相干照明下衍射受限系统的成像规律3.5 衍射受限系统的相干传递函数3.6 衍射受限系统的非相干传递函数3.6.1 非相干成像系统的光学传递函数(OTF)3.6.2 OTF 与 CTF 的关系3.6.3 衍射受限的 OTF3.7有像差系统的传递函数3.8 相干与非相干成像系统的比较3.8.1 截止频率ix3.8.2 像强度的频谱3.8.3 两点分辨习 题第 4 章 部分相干理论4.1 实多色场的复值表示4.2 时间相干性、自相干函数与复自相干度4.2.1 非单色光的分振幅干涉及其数学描述4.2.2 自相干

14、函数与复自相干度4.2.3 复自相干度与光功率谱密度的关系4.2.4 相干时间和相干长度4.3空间相干性、互相干函数和复相干度4.3.1 分波面干涉及其数学描述4.3.2 互相干函数和复相干度4.3.3 互相干函数和互相干度的测量4.4 准单色条件、互强度和复相干因子4.4.1 准单色条件4.4.2 互强度和复相干因子4.4.3 相干面积4.5 准单色光的传播和衍射4.5.1 自由空间中准单色场互相干性的传播4.5.2 薄透明物体对互强度的影响4.5.3 部分相干光的衍射4.6 范西特-泽尼克定理4.6.1 范西特-泽尼克定理4.6.2 均匀圆形光源4.6.3 迈克尔逊测星干涉仪4.7 部分相

15、干场中透镜的傅里叶变换性质4.8 部分相干光成像4.8.1 准单色光照明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4.8.2 准单色光照明下光学系统的频率响应x习题第 5 章 光全息术5.1引言5.2 全息术原理波前记录与再现5.2.1 波前记录5.2.2 波前再现5.2.3 全息实验装置5.3 基元全息图分析5.4 平面全息图及其衍射效率5.4.1 菲涅耳全息图 5.4.2 傅里叶变换全息图5.4.3 无透镜傅里叶变换全息图5.4.4 傅里叶变换全息图的两个特例5.4.5 象全息图5.4.6 位相全息图5.4.7 平面全息图的衍射效率5.5 体积全息图5.5.1 体积全息图的记录与再现5.5.2 透射体全息和反射体

16、全息5.5.3 体积全息图的衍射效率5.6 计算全息术及其应用5.6.1 计算全息图5.6.2 计算全息术的应用5.7 全息记录介质5.7.1 卤化银乳胶5.7.2 重铬酸盐明胶5.7.3 光致抗蚀剂5.7.4 光导热塑 5.7.5 光致聚合物5.7.6 光折变晶体xi习题第 6 章 空间光调制器6.1 概述6.1.1 空间光调制器的基本结构与分类6.1.2 空间光调制器的功能6.1.3 空间光调制器的基本性能参数6.2 液晶光阀6.2.1 液晶的光电特性6.2.2 光学寻址液晶光阀6.2.3 电学寻址液晶光阀6.3 电光效应器件6.3.1 晶体的电光效应及其电光调制原理6.3.2 普克尔斯读出光调制器6.3.3 微通道板空间光调制器6.3.4 Si-PLZT 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