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初中语文年七年级下册教学案:12《巍巍中山陵》(苏教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7857506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初中语文年七年级下册教学案:12《巍巍中山陵》(苏教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初中语文年七年级下册教学案:12《巍巍中山陵》(苏教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初中语文年七年级下册教学案:12《巍巍中山陵》(苏教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初中语文年七年级下册教学案:12《巍巍中山陵》(苏教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初中语文年七年级下册教学案:12《巍巍中山陵》(苏教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初中语文年七年级下册教学案:12《巍巍中山陵》(苏教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初中语文年七年级下册教学案:12《巍巍中山陵》(苏教版,含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授课)【理论支持】遵循语文高效课堂设计基本理念,运用布卢姆的教学理论,即集体教学必须辅之于不断的反馈和对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在实施反馈策略上,要求进行形成性测验,提供反馈信息,为学习定向,加强质量监控;运用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让学生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情境下,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知识。基于这样的理论支持,巍巍中山陵教案设计,力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目标】1了

2、解中山陵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2领会课文紧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选取材料,突出重点地介绍事物。3品味本文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教学重难点】1文章是如何紧扣“巍巍”这一建筑特征展开介绍的。2体会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1学生阅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题。3教师搜集有关孙中山的资料。4结合书后探究题所画示意图,画出中山陵布局图,并标明各部分名称。课内探究第 一 课 时一、学1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引出巍巍中山陵。(2)播放视频朗读,然后请学

3、生朗读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部分。2检查预习。(1)学习小组互批预习题,共同纠偏解疑。(2)各学习小组向全班汇报自主学习课文的初步感受; 3自主阅读。(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出示幻灯片】文章是如何紧扣特征展开介绍的?结合下列问题思考:本文介绍中山陵,为什么第2段用大半文字写钟山的地理形势、优美景色?联系贝聿铭的成功,说说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为什么会入选?其方案有何特点?中山陵的总体布局为什么“值得称道”?陵园大道及周围栽种的树木起到了什么作用?本文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试举例说明。【设计这些题目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从文本出发,品读体会作者情感的触发点,文本的动情点,材料运用的巧妙点。引导学生

4、带着目标学习,这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和条件。】(2)自主阅读,圈点批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揣摩语气、语意及作者的感情。根据学习任务自学课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出示幻灯片】批注要点 1)重点词语用框框线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 5)在书页的空白处写批注(教师在学生个体阅读时巡视) 【这一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另一方面,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为合作交流学习提供充分的准备。此外,带着目标学习,这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和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批注的要求不能过高,只要能动笔批注,不论对错都是

5、可贵的】 4小组合作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四人或六人为一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并进行合作学习。【要求各组用书面的形式对问题的研读形成共识,并列出合作探究中的疑难问题,以便在班内交流。】(1)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呈交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2)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语文新课标将“过程与方法”列为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之一,强调不但要重视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体验感悟,既能整理归纳所学所知,又可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

6、 。巍巍中山陵的课案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正是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进行的。】 第 二 课 时【教学目标】品味本文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二、导1全班交流。(1)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呈交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2)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语文新课程标准将“过程与方法”列为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之一,强调不但要重视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初中阶段的阅读目标中,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那么,在实际

7、操作上,可设计3-5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即“多重对话”,通过组内同学间的合作和探讨,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成果,学会倾听和批评别人意见,学会表达和反省自己的观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平等对话的参与者。可以坦诚地表达看法,参与对话讨论,对学生认识上的明显偏差,也应该给予必要的评说与指导。巍巍中山陵的课案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正是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进行的。】 2精讲点拨。a对自学思考题的讲解点拨:结合下列问题思考,文章是如何紧扣特征展开介绍的?本文介绍中山陵,为什么第2段用大半文字写钟山的地理形势、优美景色?联系贝聿铭的成功

8、,说说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为什么会入选?其方案有何特点?中山陵的总体布局为什么“值得称道”?陵园大道及周围栽种的树木起到了什么作用?【点拨方法】说明文说明事物时要注意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从说明事物的内容入手,从中可以理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参考答案】钟山地势雄伟,风景优美,并且有沉重的历史感等。正是钟山的这些地理和人文环境,才使孙中山选择这里;同时用钟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来衬托中山陵的“巍巍”。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密封评议的方式”,避免了后门、人情等弊端,保证了设计方案的最优化。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如下特点: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

9、的结合;参照了我国古代建筑中若干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达到了表现陵园庄严气氛和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中山陵的总体设计,“值得称道”,三处风景区连为一体,扩大了东郊风景区的游览范围和内容。陵园大道旁,栽种如此多的树木,浓翠蔽日,莽苍深邃,象征了孙中山先生的博大胸怀和不朽业绩,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之前,就已逐步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师小结:设计此题让我们明白课文是从三个角度:地理环境的选择、设计方案的择优、陵园布局的组成等方面,着重分析中山陵“巍巍”的特征。b对自学思考题的讲解点拨:【点拨方法】一篇优秀的说明文语言

10、通常有两大特点:一是准确简洁;二是生动形象。语言准确、简明。表现在运用确凿的数字、作比较的方法等进行说明;限制词、修饰语的准确使用。语言生动、形象,就是用一些形象优美的语言对事物进行描写。【参考答案】如:第9段描写平台所见景象时,运用描写性语言和比喻、对偶等修辞进行生动说明,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既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又很好地衬托了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如:第4段运用列数字,准确说明了中山陵从动工到竣工耗时之久,用地面积之大,使用经费之多。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山陵建筑的“巍巍”以及它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再如文中,“最”、“约”、“在整个陵园建筑中”等限制修饰语的使用,体现说明文语

11、言的准确【这一环节是对本文教学重点的讲解,要结合课文内容讲解点拨】c对学生质疑题的讲解点拨:标题中“巍巍”一词的含义是什么?【点拨方法】理解标题中词语的含义,一要注意理解词语的本义,还要注意结合文本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参考答案】标题中“巍巍”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二是指中山陵以及墓主孙中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这两个字是这篇文章的文眼。3深度探究。探究题:写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与写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拨方法】探究此题要从综合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入手,从而实现对文章整体和主旨的深层理解,

12、抓住这一关键就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选材目的,实现对本题的回答。【参考答案】“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中山陵的巍巍气势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也可以说它是孙中山先生品格和精神的象征。作者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孙中山先生是高山景行,令人仰慕。4教者小结本课的学习。三、练1、涵咏积累。(1)抄写文中优美词句。(2)中山陵的巍巍气势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也可以说是孙中山品格和精神的象征。请你引用古诗词中的名句,形象地概括孙中山先生的品格和精神。2、达标测评。学生完成课堂重点检测。3、反馈矫正。学习小组互改,教者反馈评讲。课后提

13、升1完成作业:作业本中相关练习。2同步阅读:葛凡最豪华的墓地、斯蒂芬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3反馈评价:教者批阅学生的课后作业,并进行反馈矫正。课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自学辅助资料,读通读懂课文,领会课文紧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选取材料,突出重点。2所有学生都要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3所有学生都要学会本文的知识点,掌握答题规律。4同步阅读:葛凡最豪华的墓地、斯蒂芬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只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自学辅助资料知识链接1孙中山孙中山(18661925),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广东香山(中山)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

14、同盟会,被推为总理。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患肝癌于北京逝世,临终前夕对夫人(宋庆龄)和他的同仁再一次表示,愿其遗体如友人列宁一样得以保存,归葬南京紫金山。中山陵于1926年春动工兴建,1929年3月方竣工。1929年6月1日举行盛大隆重的奉安大典,全国各地都沉浸在哀伤之中。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2时,在101响的礼炮声中葬入墓穴。一代伟人就此安息在紫金山麓。1940年,国民政府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中国共产党则称他为“革命先行者”。在中国大陆也有人称他为“现代中国之父”,而民间普遍称他为“中国国父”。孙中山的思想:民主博爱、天

15、下为公。2吕彦直吕彦直,中山陵的设计者,中国近代建筑师。1925年5月,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公开悬奖征求中山陵墓图案,轰动了国内外的建筑师和美术家,许多人纷纷报名应征。当时吕彦直还是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青年建筑师,但他对自己的才学满怀信心,毅然报名,与众多的国内外知名建筑师展开竞争,终于一举夺魁,荣获首奖。 吕彦直设计中山陵图案,融汇中国古代建筑与西方建筑的精神,庄严简朴别创新格。其全部平面图呈一警钟形,寓含孙中山先生“唤起民众”之意,因而受到评选者的一致推崇。 3中山陵景区南京中山陵景区,古称金陵山。中山陵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中山陵依山而筑,坐北朝南,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基本完成。但末期工程直到1931年10月才全部竣工。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前后施工六年,使用经费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