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初级中学初中生物教师论文 教研篇 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7850266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初级中学初中生物教师论文 教研篇 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初级中学初中生物教师论文 教研篇 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初级中学初中生物教师论文 教研篇 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初级中学初中生物教师论文 教研篇 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初级中学初中生物教师论文 教研篇 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的教学设计摘 要 本节课采用“问题导学”,引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形成探究种子萌发所需外界条件的知识储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讨论”等方法,学会设计“种子萌发所需外界条件”的探究方案,能根据方案实施探究,并体验探究的严谨性与科学性。关键词 种子萌发 外界条件 探究方案 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认识并描述种子的基本结构,这一课时则安排学生设计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的探究方案,并开始探究。从知识方面来看这是前一课时的延伸和内化

2、、也是对科学探究的尝试。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点。苏教版的初中生物共包含二十二个探究活动,而本节课进行的是第四个探究活动。怎样设计探究方案?怎样选择实验材料?如何保持单一变量?如何设置对照实验?都是学生难于把握的内容。但对于种子的萌发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小学的科学课中有所呈现,生活中也常会经历。因此,本节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很好的内容,也是在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的典型素材。2 教学目标2.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能力目标:设计“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的方案。并按照方案开始实施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体验探究方案设计的严谨性、科学性。2.2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的方案。教学难点:设置对照实验。3 教学设计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500g当年收的、饱满的、大小均匀的绿豆;冷开水若干毫升;相同的纱布多块;粉末状的土壤若干。各实验小组准备:相同的两个小容器(原则:容易获得、便于观察)。3.1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PPT显示大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教师展示今年新收获的绿豆种子,如果一直将绿豆装在这个烧杯中,放在讲台上,它们会发芽吗?这样既复习了上节课的知识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又导出了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ABC3.2从生活经验中发现问题 学

4、生一般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于是问:同学们种过种子吗?请种过种子的同学描述在什么季节种的?种下后又做了哪些工作?观察到什么现象?通过同学们的经验分享,对种子的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水、适宜的温度)产生初步的感受。如:由季节引入温度、由经常浇水想到水等。3.3 从示范实验中寻找问题 教师出示自己做的一个实验,请学生描述看到的实验现象。通过学生对现象分析,激发思考讨论种子萌发还需要什么外界条件?(空气)这两部分内容的设置既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又激发同学们对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有所思考、有所了解。为较好地设计探究方案,提出合适的问题进行自然而然的思考与探索。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问题源于生活,养成爱观察

5、、爱思考的习惯。引入课题时学生谈到的播种的做法与经验也为具体的实验操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3.4 从问题讨论中激趣释疑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在。如何做到让学生既有深刻的思考又不至于出现思维放开了收不拢的现象,或者既能科学地设计方案又不至于限制学生的思维。这里主要通过多个问题导学。1、科学探究通常包括哪些方面?(学生通过这一问题回顾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2、你最想探究哪一个外界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呢?描述“提出的问题”。3、实验中要注意哪两个原则?4、对照组的种子需要具备哪些外界条件?这个问题需要多花些时间讨论,特别是以空气、光照为变量时,对照实验如何保持一个变量需要

6、小组反复讨论、同学们集体打磨,体会科学探究的严谨性与科学性。5、选用多少颗种子(1颗还是10颗)绿豆种子?你选择种子数量的理由是什么?6、用什么容器?放在哪里?如何控制水量(种子被水分浸没还是保持湿润)?7、当不以土壤为变量时,是否需要土壤?并说出选择的理由。8、什么时候观察实验现象?需要观察哪些实验现象?以什么形式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学生利用3分钟时间阅读课本的内容。然后自由回答这一系列的问题,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从中提炼出适合大家探究的问题。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回答,其他学生评析、完善。在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他们对问题的讨论与分析,提炼出好的做法,分析出不足之处,找到合适的

7、解决方案。比如:有的说每天中午观察,用表格的形式记录种子发芽的数量。有的说每天早晨用照相机记录萌发种子的情况。有的学生想到用一个矿泉水瓶剪成两部分,上部分反向摞在下半部分里,作为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中。学生提到用土壤会影响观察种子的萌发。总之,学生的思想碰撞出许多火花,也就是在这样的讨论中,大家对问题的认识越来越具体、深刻。3.5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探究方案 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设计方案,指定探究的变量(1、2、3组:水分,4、5、6组:空气,7、8、9组:光照,10组:温度,11、12组:土壤)。根据刚才的讨论设计科学、可行的探究方案。抽取不同变量的代表组方案进行评析、完善。3.6 以探究

8、方案为依据进行实验 根据各组制定的探究方案进行实验,课堂上要把实验材料、装置落实到位,第10组以温度为变量的带回家实验,其它各组在教室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摆放。各实验小组按照探究方案中确定的实验方法、记录方式进行探究,一周后拿着实验装置、记录、方案参与总结。4 教学反思 在传统的教学中,本节课通常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学生依照教师预设的思路制定方案,学生只能依葫芦画瓢。第二种是放开讨论,学生想探究的因素太多,课堂秩序也难以把握,方案制定过程中出现诸多不严谨的地方,影响探究效果。也正因如些,教师的公开课一般不选择这个内容。通过创设情境、找生活经验、呈现典型实验,让学生感知对照实验须具备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这种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系列的问题导学,让学生在问题讨论、分析中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较好的训练,同时理清了思路,逐渐明了自己想探究的问题、选择的装置、记录的方式等,小组成员通过合作打磨出一个个较严谨的方案。往后的一周时间里教室的窗台上全是一组一组的实验装置,学生的认真劲儿与种子的生机相映成趣,同学们的生物学习兴趣也在这种氛围中日益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