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花都区赤坭中学九年级政治上册:5.1《灿烂的中华文化》学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7845992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花都区赤坭中学九年级政治上册:5.1《灿烂的中华文化》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州市花都区赤坭中学九年级政治上册:5.1《灿烂的中华文化》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州市花都区赤坭中学九年级政治上册:5.1《灿烂的中华文化》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州市花都区赤坭中学九年级政治上册:5.1《灿烂的中华文化》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州市花都区赤坭中学九年级政治上册:5.1《灿烂的中华文化》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市花都区赤坭中学九年级政治上册:5.1《灿烂的中华文化》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花都区赤坭中学九年级政治上册:5.1《灿烂的中华文化》学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姓名:_ 班级:_学号:_第五课 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导学案)【课前预习】1 是谁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产生)?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抄在P66第一段上面)2. 中华文化是由什么组成的?(抄在P67第一段上面)独具特色的 ,浩如烟海的 ,名扬世界的 ,异彩纷呈的 ,充满智慧的 ,完备而深刻的 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3. 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抄在P67第二段下面)4. 为什么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抄在P68第一段旁边)(抄)(1)原因:P68第一段第一句(2)中华文化的地位:P68第一段第二句(3)中华文化的作用:P68第一段第三句+弘扬中华文化有

2、利于建设和谐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重要意义。(4)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P68第一段第四句(下面的划)(1)原因: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 、 和 之中。(2)中华文化的地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 。(3)中华文化的作用: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 、 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 。(4)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华文化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 、 和 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 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如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抄到P66最上面)国家:加强中外文

3、化交流与合作,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把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吸收借鉴外国的先进文明结合起来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保护和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吸收传统文化精髓,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我国优秀文化,增强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积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升国民文化知识水平和文明素质。公民:树立保护和传承文化的意识,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 、继承 、丰富和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推陈出新,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不断发扬光大

4、,为全面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作贡献。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努力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如积极参与诵读中华诗文、参观名胜古迹、学唱京剧等活动。自觉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积极同破坏、损害文化遗产的行为作斗争。积极参与对外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果。6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美德吗?-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抄在P69第一段上面) 奉献精神 爱国情操 崇高志趣 昂扬锐气 浩然正气 为政风范 广阔胸襟 英雄气概 社会理想7.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抄在P69第一段后面,与第六题用不同的颜色笔划)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 、高尚 和 远大的 ,是中华民族宝贵的 。 为什么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抄

5、在P69第一段旁边)(1)作用P67第7题(2)意义: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先进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人们追求真善美,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弘扬社会正气。有利于推动社会和时代进步,弘扬时代新风,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有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素质,服务社会,关爱他人。有利于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有利于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巨大的影响,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8.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什么品质? (抄在P69第二段上面)生

6、生不息, 9.青少年对待中华传统美德的正确态度怎样做?(抄在P69第二段旁边空白处)结合时代和实践的要求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青年一代肩负的光荣使命。自觉践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积极参加参加志愿者活动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发扬孝老敬亲、乐于助人、勇于奉献,心系社会、关爱他人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新时代雷锋精神,自觉抵御一切不健康的价值观念的侵蚀,树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过程】一、 感受中华文化1、观看北京奥运会视频,完成

7、以下填空。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同学们欣赏了包括 _ 的中华文化。这些中华文化是由 创造的。 看完北京奥运会视频后,你有何感受? 2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国,其中古巴比伦文明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古印度的婆罗门文明极其辉煌,可创造文明的雅利安人却不是本土居民;古埃及的文明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直到17世纪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唯独中华文明虽饱受磨难,却流传至今并不断有所创新。这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3、中华文化的组成和实例连线。 1)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A万里长城2)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B四大发明3)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C论语4)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D太极5)充满智慧的

8、中国哲学 E太极真谛“天人合一”6)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 F“以和为贵”G京剧H方块字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二、 走进中华文化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造型“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取自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元素斗拱。其“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16字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沉淀。主色调运用传统、沉稳的“中国红”,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什么特点?2、按例子填空材料中的相关信息 体现了中华文化什么特点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斗拱 源远流长主色调运用传统“中国红” “东方之冠”的构思运用 试一试:材料是如何体

9、现中华文化的特点?(提示:请按照第2题所学的方法归纳)三、 探索认知材料一: 对中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程度上的调查统计表调查内容所占比例喜欢认 同一般了 解不 了 解不 喜 欢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等)35.2857.516.54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16.7861.3721.21传统道德观(如仁爱、道义、礼节、诚信等17.7269.0912.65材料二:节日是文化的载体,现在我国已经把四个节日(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确定为法定节假日。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2)国家将四个节目定为法定节日有何意义?(3)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特色

10、民俗,请试填下表。传统节日名称特色民俗扫墓、踏青赛龙舟、吃粽子吃月饼、赏月贴年画、春联、派压岁钱(4)针对材料一反映的现象,谈谈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怎样做一个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2材料:爱国的传统美德,封建朝往往与忠君相联系,今天我们讲爱国,则与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是有机统一的;现在我们弘扬艰苦奋斗,也不是要求过苦行僧式的生活,而是主张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等。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四)实战训练(2011中考)21.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岭南文化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经过长达10个月的群众推荐、专家评选、媒体公示,2010年12月27日,首届广东“岭南文化十大名片”评

11、选揭晓,分别是:粤菜、粤剧、广东音乐、广东骑楼、黄埔军校旧址、端砚、开平碉楼、广交会、孙中山和六祖慧能。这些文化名片从不同视角展示广东历史、人文地理、文化精华和民俗风情,折射出广东厚实的文化“家底”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实力,成为岭南文化的金字招牌。 粤菜 粤剧 广东音乐 广东骑楼 黄埔军校旧址 端砚 开平碉楼 广交会 孙中山 六祖慧能(1)这次评选产生的“岭南文化十大名片”,集中表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2)请以其中一大文化名片为例,谈谈当前弘扬岭南文化的意义。2.(2010)中考22.(10分) 有人说,“90后”中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备受父母长辈呵护;他们聪明,但责任意识淡薄,缺乏爱心。广州市某高中生患上了白血病后,她的同学迅速行动起来,用“90后”的方式为她奔走着:建立爱心博客,拍摄爱心视频,发出捐助倡议;除了在自己的学校、自己的班级进行捐助之外,还联合其他学校的班干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募捐。相识的和陌生的“90后”通过自己的祝福、自己的捐款,支持她与病魔战斗。看到这,人们都说: “90后,好样的!在你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希望。” “90后”中学生用他们的方式诠释了“传统美德,薪火相传”的道理。请联系材料简要说明。第五课第一框练习姓名: 学号: 班别: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