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7439432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下期期中联考高二历史试题注意:1. 本试卷满分100分,用时90分钟。2第I卷的答案,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标号内;第II卷的答案,须用黑色水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方框内。3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卡。第I卷(选择题)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出土于河南安阳,骨版巨大且完整,背面字内填朱,色彩炫丽,可见是吉祥卜。内容涉及商王武丁进行祭祀的活动,商王室人员的伤、病、死以及当时的天象。据此可知A商代君主权力实现高度集中B殷商时神权与王权密切相关C甲骨文是五种主要字体之一D该文物是研究殷商

2、唯一史料2、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 家国一体,君权至上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3、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主要忽视了A. 该时期民族融合的作用B. 察举制的积极作用C. 江南经济的发展超过北方D. 君主专制逐步的加强4、唐制,皇帝朝见百官后,另和宰相讨论,旁人不得参加,门下省的谏官例外。宰相有时不便同皇帝讲的话,可以由这些“言者

3、无罪”的谏官来讲。由此可知,唐朝谏官A. 主要的职责是秉笔直书B. 一定程度缓冲了君相矛盾C. 是门下省的上一级机构D. 限制相权凌驾于皇权至上5、宋史职官制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削弱相权 B加强皇权 C提高行政效率 D减少决策失误6、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A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B对田园生活的赞美C对唐代治世的向往D对宋朝的忠诚7、

4、据南京条约文本,五口通商后,中方认为英人可在各口岸的港区居停,不得入城;英方则坚持要到城内活动。咸丰帝认为夷人入城事关中外大防,有损天朝体面。广州官府默许士绅煽动排外情绪,引发1849年反入城风潮。这反映出A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B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C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D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8、1874年中日因琉球问题发生冲突,但很快达成协议。总理衙门大臣文祥在奏疏中说:“夫日本东洋一小国耳。新习西洋兵法,仅购铁甲船二只,竟敢藉端发难,而沈葆桢及沿海疆臣等,佥以铁甲船尚未购妥,不便与之决裂。是此次之迁就了事,实以制备未齐之故。”文祥的奏疏A希望政府在海防方面有所作为B促进了洋务运动兴起C

5、增强了民众海防意识D为涉事人员妥协迁就寻找借口9、下表反映了晚清有籍可查的驻外公使、领事等外交人才籍贯分布情况省籍广东广西四川山东江西河北福建湖南江苏浙江贵州八旗湖北台湾安徽人数501123111828234162116此表可用于说明晚清A地方政治派系林立B满洲贵族势力逐步被削弱C中体西用思想盛行D沿海与内陆开放程度有差异10、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述:台湾重归清朝怀抱,清朝经此教训,对台施政开始舍弃“以不治治之论”,改行“实效管辖领有论”,不但积极开山扶番、开路垦荒、兴学教化、铺筑铁路、充实防卫,光绪十一年(1885),更宣布台湾建省,直辖中央,转型成为西方式的管辖体制。这表明A台湾建省主要是吸

6、取中法战争教训B“实效管辖领有论”是中国传统的主权理论C清政府借鉴西方的国家管理体制D台湾开始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1、莫理循任泰晤士报中国记者期间(18971912)曾写道:“迄今为止,所有迹象表明这纯粹是一场内部的、反政府的、反朝廷的运动。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起义。各种迹象表明这场运动迄今不是针对外国人的。”材料描述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12、1912年1月2日,孙中山向全国颁发了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中华民国改用阳历。”参议院接着补充规定:新旧二历并存,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吉凶神宿一律删除。变化表明A近代中国社会的开放性和科学性增强B宪法的制定和

7、实施推动了社会风俗的变迁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中外融合,新旧并存D南京临时政府反对封建迷信13、1932年4月25日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孙科发表谈话,宣称:“如左派之共产党与夫右派之国家主义派,只要在法律范围内活动,则当许其结集政治团体,许其作政治竞争。”这反映了国民党A释放出缓解国共关系的信号B放弃了围剿红军的政策C为应对国内舆论而故作姿态D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14、“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蒋这些敌人的军队。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这一决定的提出A策应了中央革命根据

8、地的创建发展B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战略转移C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D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的重大转折15、毛泽东评价正面战场抗战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国民党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如此评价的主要依据是A国民政府组织大规模会战B独立自主地进行游击战争C为敌后战场开辟创造条件D配合了各国反法西斯战争16、1941年,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20周年,档案部门的同志专门访问了当时在延安的、参加过党的一大的代表毛泽东和董必武,请他们帮助回忆党的一大召开的具体日期。因为时间已经过去了20年,加上个人的记忆有限,他们只记得是1921年7月,天

9、气非常炎热,但具体哪一天记不清楚了。据此可知A确定中共建党日比较随意B个人回忆不能作为史料来运用C个人回忆需要与其它史料相佐证D个人回忆的价值需要看其记忆力17、“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行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8、1949年,在讨论共同纲领草案时,有代表提出应该把“实现社会主义”写进,但党中央没有同意该提议。对党中央所持态度的合理解释是当时A中共对革命前途缺乏清醒认识B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C共同纲领暂不具有宪法效力D中共力求避免重蹈右倾覆辙1

10、9、有老人这样描述他们当时的结婚证:除了双方姓名、年龄外,正中央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几个大字。这体现出A婚姻受阶级斗争的影响B国家政治决定婚姻C意识形态制约人们的生活D个人崇拜已影响人们的生活20、1979年全国人大对选举法进行了修订,取消了举手表决,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但这一比例在2010年修改为1:1。这表明A中国开始实践启蒙思想家思想B无记名投票更公平公正C新中国民主政治在不断地完善D城乡平等是中国民主建设的根本21、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学者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关注更多的是从阶级本质出发,意

11、识形态色彩较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者们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西方政治制度,无论在体系结构还是在制度分析上较之前都有很大进步。史学研究出现此种变化是A贯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原则的需要B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需要C全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需要D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22、1992年11月16日,“海协会”致函“海基会”:“为使海峡两岸公证书使用问题商谈早日克竞全功,现将我会拟作口头表述的要点函告贵会: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对此函解读不正确的是A标志着“九二共识”的达成B体现出求同存异的务实

12、精神C明确了两岸关系的根本原则D推动了两岸关系的重大突破23、从1949年到1971年,苏联对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态度经历了从坚定支持,到支持但不再提案,再到只支持、不发言、不提案三次不同的转变。这表明A苏联态度的转变与中美关系变化密切相关B中苏关系恶化使苏联的态度发生根本转变C苏联态度的变化反映了中苏关系发展状况D苏联对华政策中的利己主义倾向日趋明显2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总统由选民选举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乔治华盛顿于1789年被选举为美国第一届第一任总统,1793年获得连任,1797年3月4日卸任归乡。由此,美国形成惯例,一位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1951年2月27日

13、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规定总统最多连任一次。至此,一位总统任期不超两届的“惯例”变为“法定”。这说明A美国完善“权力制衡”制度B美国总统产生方式变化C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 D美国总统权力缩小第II卷(非选择题,本卷计52分)25、(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

14、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 材料四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隋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至唐不同的选官标准。(8分)(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概括考试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并说明两者的关系。(6分)(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历史影响。(6分)26、(17分)有人将近代中国革命、改良与近代化间的关系作图如下:请概括图示的革命、改良与近代化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图示里中国近代史的两例相关事实进行论证。(17分)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50年的加拿大国防法及其修正案奠定了加拿大军事司法制度的法律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指挥官的军事司法权力过大,军事司法往往成为他们管理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