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景业:关注学生在数学上的发展(08年第3期)

上传人:luoxia****01804 文档编号:77430107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景业:关注学生在数学上的发展(08年第3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任景业:关注学生在数学上的发展(08年第3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任景业:关注学生在数学上的发展(08年第3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任景业:关注学生在数学上的发展(08年第3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景业:关注学生在数学上的发展(08年第3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ay.2008 Issue 3 2008年5月 第3期 新世纪小学数学 New Century Primary School Math Issue 3 May.2008 4 关注学生在数学上的发展 任景业 (教育部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数学工作室) 前 沿 探 索 栏目导语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在评课时关注什么?在他们的评价标准中最核心的是什么?适逢国 际大型研究项目 TIMSS 负责人梁贯成教授来北京讲学, 我们有幸采访到他。 梁贯成教授告诉我们, 评价一节 课, 一定要看学生在有意义、 重要的数学概念上, 是不是能进入一种思维活跃的状态, 尤其是学生是不是能自 愿地表达; 关注的核心是学生

2、的数学思维是在数学化、 推理、 数感上的发展; 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 学不是人的全部。梁贯成教授对我们的一些公开课产生质疑, 他认为好的课应当是基于自己所教的学生; 以 学生为本, 是教育行动的核心。我们相信, 梁先生的观点会有助于我们站在更上一层的高度、 用更宽广的视 野, 来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并实践我们的行动。 2008 年 4 月,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梁贯成教授(下 文简称 L)应邀到北京师范大学访学。期间, 梁先生 在北京师范大学作了多场报告。4 月 23 日晚,本刊 记者任景业(下文简称 R)就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对梁先生进行了采访。 (梁贯成教授于 1992 年获得伦敦大

3、学哲学博士 (数学教育)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是不同国家数学教育 比较和不同文化背景下数学学习的特征。他是许多 国际大型研究项目如 TIMSS 等的负责人, 是第二本 国际数学教育手册的主编之一, 兼任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UNESCO)和世界银行的许多教育项目顾问, 是国 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执行委员。) 一、 评价一节课的核心是看学生的思维是不是活跃 R: 梁先生, 听了您的报告, 给我很多启发, 同时 我也有很多问题想请教您。 您谈到 TIMSS 录像研究 评价一节课时, 除了定量评价外, 还聘请了国际知名 的数学教育专家进行定性的评价。 那么, 这种定性的 评价有没有几个确定的指标

4、?您上午谈到可以看学 生是不是自愿地表达, 这种表达不是在教师的指定下 必须去做的, 它将学生是被动的学习与主动的自觉学 习作了区分。是不是这一条可以算做一个指标? L:评价一节课并没有很确定的指标。评课时, 主要是看学生在有意义、 重要的数学概念上, 是不是 能进入一种思维活跃的状态。 评价的行为指标, 也就 是具体评价的表现形式可以不一样。学生能自愿地 表达, 这说明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 学习比较投入, 这 能算其中的一条指标。 R: 您在上午的报告中谈到, 在一个37 人的班中, 平均一位教师讲 600 个字, 个别学生才讲 1 个字。同 时, 您也谈到, 我们不能只从量上来评价一节课的

5、好差, 关键是看教师讲的是什么。讲什么比讲多少更重要。 那么, 在 TIMSS 评价中,“讲什么” 是怎么评定的呢? L: 定量研究看到的多数是表面的东西, 其实这 会掩盖很多问题。单从外表的现象很难断定一节课 教得是好还是不好。我们评课主要是看学生的思维 是不是活跃。如果教师讲得很好,能带领学生去思 考, 即使学生没有说什么话, 或说得很少, 也是好课。 你可以从我今天讲的录像研究中看到定位, 讲的 内容是不是深呢?是不是比较肤浅呢?整节课是不 是连贯呢?是不是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是不是在 课的展开过程中有推理在里面呢?我们已经把这些 重要的项放在评价的首席上了。 R: 您刚才谈到的这些 “

6、项” 或说指标, 您认为这 里面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 L: 我们在讲指标的时候, 都是把它具体化、 行为 化。你看到什么行为, 你就觉得达到什么指标了。同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梁贯成教授访谈 May.2008 Issue 3 2008年5月 第3期 新世纪小学数学 New Century Primary School Math Issue 3 May.2008 5 前 沿 探 索 一行为, 背后的指导思想可能是不一样的; 不同的行 为, 背后可能却是一样的。怎么来评判呢?这就要从 对数学的认识来分析, 也就是看这个行为在具体的背 景下是否合适 。 任何一种把它简单化, 也就是只看表 面指标的做法,

7、 都是很危险的。因为如果你把指标写 出来以后, 教师就会认为评课时会按照这些指标, 就 会尽力往这些指标上靠, 争取达到这个指标。但是这 种 “达到” 很容易浮在表面、 流于形式, 而没有抓住核 心。核心的应当是学生真正对数学的思考。为什么 要评课?评课的目的是什么?这个是很重要的, 我们 评价某一节课, 不是为了给这一节课打多少分, 也不 是为了得出 “这个好、 那个不好” 的结果。最重要的是 找到教学中可以改善的地方, 并落实在每一节课中。 评价一堂课没有什么绝对的标准和做法。所谓 教学的最好方法, 是不存在的。 我们要考虑的是针对 这个学校的、 针对这个班的学生, 什么方法是最好的。 方

8、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我觉得国内大的公开课是 没有什么意思的, 参加的教师有重点学校的, 也有普 通学校的, 因为这种教学和自己的学校没有关系。 如 果一位教师教普通学校和教重点学校用同样的教法, 这位教师肯定是差教师。 我只关心我教的这些学生, 要想办法把他们教好。所以 “以校为本” 的教学研究 很重要。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单位开展的, 教师们先一起 看课, 再一起讨论是很有意思的。在日本, 同一个学 校的教师一起备课, 然后由一个人上课, 请其他的教 师来听, 然后修改、 改善, 再由另一个教师上课, 其他 人一起来听。这样轮流上、 轮流听, 是一个不错的方 法。当然, 也可以请一些外面的专

9、家提意见。 二、 数学学习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感染和交流 R: 您在总结香港的教育特点时, 把整班教学作 为第一项。 整班授课应当是很普遍的, 您为什么把它 作为香港教育的一个特点? L: 在英国, 个别化教学被认为是一个非常理想 的方法, 他们认为大班教学是不行的。 不可以假设班 里的学生起点都一样, 接受能力都一样。 是大班教学 还是个别化的教学, 在西方国家还是很关注的。 我们在做博士论文研究的时候, 伦敦的很多学校 就是个别化教学。 他们每个学生学习的内容理论上是 不一样的。在他们教室里有一个柜子, 放着很多不同 的档案, 每个学生都去拿一个档案做, 这些档案里就是 一些学习材料。 每

10、个学生做的是不同的。 学生做完之 后举手, 教师就过去看看, 做好了, 就把这个档案放回 去, 换出另外一个档案再做。 一个班 12 个教师, 学生 有 1620 个。对于他们来讲, 20 个学生就太多了。 从理论上讲,每个人的学习课程应当是不一样 的, 教师也应当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 的不同情况去安排每个学生的课程。但实际施行起 来并不能完全做到。 在我们访谈的时候, 这里的教师 都承认, 他们是把学生大概分为几类进行教学, 其实 还是那种小班化教学。 R: 从理论上来说, 个别化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来 说应当更好。 L: 理论上说是这样。 R: 个别化教学需要社会有更多的经济投入

11、。我 一直认为班级授课制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时候, 教师资 源缺乏时期的一种形式。 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 整 班授课会不会成为历史发展阶段中的产物呢? L:我看 100 年内也不会达到个别化教学。要做 到个别化教学,学生和教师的比例最多应该是 16, 这样的话, 除非每个班是 5、 6 个学生。我们没有办法 做到这一点, 我们不可能把这么多的人力都放在教室 里。110 也很困难。这是个理想, 是乌托邦, 是不可 能实现的。 如果资源不是一个问题的话, 我就觉得有一个比 较经常性的、 固定的班级组织, 再有灵活的上课组织 方式会好一些。如数学课, 有时候是大班上课, 可以 是 100 人; 有时候

12、是小组教学, 是 20 个或 30 个学生 一组, 形式可以是机动的。 并不是每一个教学环节都 是小班化最好。个别化教学、 整班教学、 大班教学各 有千秋。我为什么喜欢数学呢?因为我中学的时候 遇到一位非常好的数学老师。 教师对数学的态度, 就 感染了我们一班人对数学的兴趣。如果是个别化教 学, 看完这个材料再看那个材料, 就没有了人与人之 间的相互感染。 三、 数学教育中要发展学生数学化的思想、 推理 能力和数感 R: 我们现在评课已更多地关注学生实质性的参 May.2008 Issue 3 2008年5月 第3期 新世纪小学数学 New Century Primary School Mat

13、h Issue 3 May.2008 6 前 沿 探 索 与了, 关注学生的思维, 而不是仅仅看是不是情境引入 了, 是不是小组活动了, 等等。刘坚教授提出要 “读懂 学生, 读懂教材, 读懂课堂” 。现在的评价标准也在变 化, 但有一点是不变的, 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那么, 为了学生的发展, 在数学上说应当向哪些方面、 向什么 方向发展?从您的经验看, 这种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L: 不同的学科, 对学生的发展有不同的贡献。仅 对数学学科来说, 首先一点是数学化的思想, 数学的处 理方式; 其次, 推理是很重要的, 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 是不同的, 在生活中有的时候要从一些假设出发, 通过 严谨

14、的方法、 逻辑的方法去达到结论; 还有就是感觉的 问题, 一个是对数的感觉, 一个是对形的感觉, 也就是 应当对数和形 “敏感” 。比如面对一个问题, 可以从多 个角度、 多个方面去看, 一个人如果有数学修养的话, 他就可以从数学的角度, 看到数学方面的问题。 R: 三个方面, 一个是数学化, 一个是数学的推理 方式, 另外一个就是数感。 您说的数感不仅仅是指对 数字的感觉, 而是对数学的感觉。 L: 数字的感觉是其中的一部分。 四、 认识数学的局限, 数学不是人的全部 R: 教育是不是也像社会的发展一样, 追求一种 人性的解放?如果这一点能站住脚的话, 我们能不能 从评课标准中找到其中的发展

15、趋势? L: 这样会对数学的要求过高, 因为数学教育就是 教育的一部分, 它不是教育的全部, 我们不可以期望 数学教育者达到这样的要求。我们要理解数学的特 征是什么, 它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数学不是人的全部。数学对人的发展最主要的是推 理和数感。在对人的发展方面, 其他学科都有贡献。 其实, 我们要让学生知道, 特别是那些对数学很 有兴趣的学生知道, 数学不是人的一切。 了解到数学 的局限也是认识数学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要让学 生认识到数学有些是不能做的, 这个世界还有数学以 外的东西。 数学教育不是全部,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 特征, 对有些人来讲数学很难, 学习起来很吃力;

16、 而对 于另外一些人来说, 数学很有吸引力, 他会把全部精 力都放在上面。如果你的学生把全部的时间都放在 学习数学上, 这等于是你教学的失败。 R: 一个人不能为了数学把其他的东西都丢掉。 L: 不可以。不能因为你是数学教师, 你就觉得 数学是最重要的东西。 因为我们关注的是整个人, 学 生是全面发展的人。 五、 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R: 数学不是学生的全部, 需要与其他学科多联 系。 在香港, 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是不是做得比较 好呢? L: 我不敢说很好, 但是在香港的课程标准中是 提到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的。 在一些有意义的、 重 要的概念上, 对于很多学生来讲, 数学和其他学科是 割裂的。 如果你不是明确地要求他们, 他们是不知道 如何联系起来的。 这也没有办法, 除非整个课程确实 设计成连贯的、 主题式的。否则的话, 各个学科都有 一个自己的体系, 要想联系起来确实有难度。 R: 现在大陆在课程标准中有了 “实践与综合应 用” , 这是一个新增加的领域。它就是力图把数学和 其他学科综合到一起。在香港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实 践与综合活动? L: 我们也有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