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 必修一 第26课教案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6821612 上传时间:2019-02-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 必修一 第26课教案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 必修一 第26课教案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 必修一 第26课教案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 必修一 第26课教案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 必修一 第26课教案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 必修一 第26课教案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 必修一 第26课教案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枣庄八中北校 王永平【课标解读】(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课标领会:本课课标要求的比较详细,对基础知识点的要求很具体。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很有层次性。重点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

2、中日建交、改革开放后的主要外交活动。【本课分析】本课第一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介绍了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代背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应用和历史意义。第二目“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重点是恢复的原因。第三目“历史性的握手”,介绍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改善,重点是背景和意义。第四目“国际交流与合作”,介绍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体现外交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五目“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课既涵盖了国民党政府屈辱外交的终结,也标志着新中国独立和平外交的开始,因此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不同时

3、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及主要的外交活动与成就,同时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过程,因此本课的学习对更好地把握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正确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知识与能力(1)建国初三大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2)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和史实、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四项原则和表现(中国加入WTO、APEC、建立中国-东盟贸易区)、发展同大国的关系、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及贡献。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归纳概括出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和成就。(2)通过阅读教材,能归纳出和平共处五项原

4、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目的和意义。能认识到外交活动的目的的出发点,就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3)通过阅读历史材料,能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建国初期国际环境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党和政府能够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形势,从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出发,制定成熟的外交政策;(2)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说明“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是政治、经济、军事直至文化背景的结晶”,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中国“弱国无外交”的屈辱外交史;(3)通过学习,认识外交战略是国家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只有增强综合国

5、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外交事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和坚强的后盾。【本课重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和意义,新时期外交成就。难点:对以上历史概念的准确记忆和理解,能史论结合地进行分析,以及构建新中国外交历史的总体框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63年前,一个新生的国家诞生在世界的东方。63年来,新生的中国经风雨、见世面、开诚心、布公道,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教师:今天,让我们走进那风雨如歌的岁月,去感受那惊涛骇浪的艰险,去追忆那惊心动魄的抗争,去体验那惊世骇俗的镇定,去体会那惊天动地的成就。授课过程:第一乐

6、章 日出东方红胜火一、五十年代的国际背景材料一 二战后期的雅尔塔会议上,当讨论波兰问题时,斯大林明确指出:“波兰问题对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材料二 艾森豪威尔总统1953年在其就职演说中讲道:“为了团结一致和应付时代挑战,命运已把领导自由世界的责任赋予了我国。”材料三 1957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表示:“我们一直没有同共产党中国贸易,或者准许同他进行文化上的交流。这些过去一直是,而且现在也是我们的政策。”材料四 1949年10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建议一个包括台湾当局在内的“太平洋联盟”提出“美国立刻取得台湾和澎湖的所有权,并

7、将它们转交太平洋联盟托管。”为此目标应采取三个步骤:第一,“应在和平协议中从日本取得(对澎湖和台湾)的所有权,通过同国民党的谈判使得中国放弃要求”;第二,通过联合国进行托管;第三,设法使美国在战争时能使台湾作为基地。提问:1、材料一和二说明了二战后美苏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美国欲称霸世界,苏联欲确保边界安全。两国形成对峙。提问:2、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态度如何?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局势?敌视。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展示搜集到的图片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蓝色)提问:总结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国际:两极格局正在形成,美国对新中国敌视和封锁国内:新政权需要巩固

8、提问:3、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设计小贴士:通过课前布置一些材料作业,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学生有很大的积极性。并且加深了学生对五十年代中国外交背景的理解。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为此,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主席形象地提出了三大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

9、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一边倒”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设计小贴士”:将要点归纳用表格形式展示,让学生对基础知识再认,培养再现与辨析能力。提问:课本上讲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又一边倒,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不矛盾吗?教师:不矛盾。因为:“一边倒”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只是因为新中国受到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的打压,并不意味着中国就盲目的、无原则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一边倒”实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设计小贴士:让学生更准确

10、地理解三大政策的背景、内涵和目的,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三、开拓外交新局面提问:为了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新中国开展了那些外交活动,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设计小贴士:为了节省时间,在课下让学生利用幻灯片动画链接,把展示的相关图片、材料和外交活动对号入座,既掌握了内容,又活泼了课堂气氛,学生不会感觉枯燥。A组主讲播放小组制作的幻灯片动画,向全班同学展示五十年代的外交成就:1新中国同苏联等17国建交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3参加日内瓦会议4参加亚非国际会议展示材料:材料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相互尊重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材料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设公报中。50多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钱其琛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的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材料四 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

12、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家璇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提问:(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问题。当时以美国为首的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提问:(2)你怎样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包容性:是指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开放性: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

13、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提问:(3)从材料三和材料四可以看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何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教师:作为新时代的公民,你认为国与国之间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外交关系?学生们畅所欲言。展示材料:万隆会议发言中,大多数代表都谴责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但由于受到美国的挑拨,有一个代表诬蔑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还有一个代表团团长也声称,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提问:(1)面对这种变化,当时周恩来总理采取了什么对策?怎样理解?(2)中国

14、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为世界所做的贡献。(有助于学生更好领略周总理的个人外交魅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史料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1)中国在亚非国际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求同存异:“同”是指亚非新兴民族国家具有相同的历史命运,肩负共同的历史使命,即反殖、反帝和反霸,维护民族独立,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异”主要是指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2)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万隆会议所表达的是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亚非各国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亚非各国友好合作的精神。设计小贴士:这部分内容学生并不陌生,因此主要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能享

15、受到发现性学习的快感。教师:新中国成立后,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经过外交人的努力,终于为新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日出东方红胜火的外交局面。50年代的外交成就让我们引以为豪,但最使我们感到自豪的是70年代的外交成就。第二乐章 经风历雨见彩虹一、七十年代的国际背景展示关于二十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的资料材料一 材料二 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尼克松讲话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材料四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中苏边境地区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提问:以上四则材料反映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什么样的国际局势?这样的国际局势对新中国的外交将会产生什么影响?1、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