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玉米的提胚榨油技术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76780 上传时间:2016-11-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油玉米的提胚榨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油玉米的提胚榨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油玉米的提胚榨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油玉米的提胚榨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油玉米的提胚榨油技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油玉米的提胚榨油技术高油玉米的提胚榨油技术 一般用于榨油的玉米胚是在玉米加工淀粉时分离到的副产品,而高油玉米用于加工榨油,包括胚的分离和胚的榨油两个过程。 (一)玉米胚的分离 玉米胚的分离主要有干法脱皮提胚制粉和湿磨法提胚制粉。原料不经润水处理直接脱皮提胚制粉,称为干法脱皮提胚。一般籽粒水分含量在18左右时可采用,但加工损失大;湿磨法提胚制粉法,是籽粒经浸泡处理后再脱皮提胚制粉。湿磨法的提胚率和出油率高,其生产工艺流程是: (1)浸泡 清选后的籽粒先用二氧化硫溶液(浓度为 为 度5055),浸泡 4060 小时。利用二氧化硫溶液的还原性和酸性分散破坏籽粒中的蛋白质网状组织,使籽粒中的胚、皮、

2、淀粉游离分散。浸泡桶一般为直径 56 米,高 1215 米的不锈钢桶。 (2)破碎与胚的分离 浸泡后的玉米籽粒已经软化,各组织成分之间疏松,经磨或破碎机的破碎,再经胚分离槽加水使胚浮在水面,分离出胚。利用胚分离槽是我国的传统工艺,但分离率最高仅有85,分离效率低。目前国外和我国较大的加工厂都使用旋流器进行分离,胚分离率可达到 95以上。 (二)玉米胚榨油 玉米胚和其他油料一样,榨油过程同样需要清理、轧胚、蒸炒、压榨等过程。浸出法(萃取法)是近代先进的榨油法,出油率高,饼粕的利用效果也好。但由于玉米胚大多是淀粉厂或其他玉米加工厂分离出来的,玉米胚原料不多,所以玉米胚榨油大部分采用压榨法榨油,除非

3、能集中相当量的玉米胚才适合建立一定规模的浸出法玉米油厂。玉米胚榨油的工艺流程为: 玉米胚预处理(筛选、磁选)热处理轧胚蒸炒压榨毛油 1预处理 用于榨油的玉米胚应具有一定的新鲜度;存放的时间越短越新鲜,对提高出油率和保证油品质量越有利;反之,存放时间过长,会降低出油率,影响油的质量,甚至产生霉变,还有污染的可能,制得的玉米油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玉米胚的存放时间不要过长,最好能新胚入榨。如果做不到新胚入榨,可以将玉米胚晒干或炒熟存放,防止其变质。 进入榨油车间的玉米胚有干法和湿法分离的玉米胚。干法玉米胚由于分离效果差,夹杂着许多淀粉和玉米皮。而影响出油率的最大杂质因素就是淀粉,在玉米胚蒸炒过

4、程中会糊化,减少压榨过程中油脂流出的流油面积,堵塞油路,因此在榨油前应该用筛分法尽可能地将这些杂物清除。湿法分离出的玉米胚纯度较高,出油率也高。玉米胚在进入压榨机前还应进行磁选处理,除去磁性物金属碎屑,以保护榨油设备。 2轧胚 玉米在破碎提胚前,一般都经过润皮的工序,使玉米胚中的水分含量增多,轧胚前必须先进行软化处理,调节玉米胚的温度和水分,降低其韧性。软化可用热风烘干机,干燥至水分 10以下,然后再进行轧胚工序。 轧胚的目的是为了使胚芽破碎,使胚芽部分细胞壁破坏、蛋白质变性,以利于出油。一般的小榨油厂采用 200370 型轧胚机,轧距要调节合适,米,最好在 米。轧胚时进料要均匀,不能忽多忽少

5、,玉米胚应该压得薄而不碎、不露油。 3热处理 热处理也就是蒸炒。这是玉米胚榨油预处理阶段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油的质量和榨油效果。在蒸炒过程中,通过加热可以使蛋白质充分变性和凝固,同时使油的粘度降低,以及油滴进一步聚集,利于油脂从细胞中流出,也有利于提高毛油质量,为榨油提供有利条件。 蒸炒效果受水分、温度、加热时间、加热速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主要因素是水分和温度的掌握。干法提胚或胚的。水分在 12以下时蒸炒要加水。在蒸炒初期,温度要升得快而均匀,温度不必升得过高。蒸炒的全过程用时 4050 分钟,水分降至 34。经蒸炒的料温在进入压榨机前争取达到 100。 4压榨 压榨机分为间

6、歇式和连续式两种,现在均采用螺旋压榨机,靠压力挤压出油。要获得高的出油率,必须保证压力在 69 兆帕以上。常用的 95 型螺旋压榨机的主要技术参数为: 处理量500700 千克/小时 主轴转速2628 转分钟 02 毫米 膛内压榨时间 3538 秒 瓦 机重850 千克 95 型螺旋压榨机开车时,要先少投料,待膛内温度升上来后,再逐步加料,以防堵塞。正常进料时,要注意出饼、油、渣和负荷情况。出饼饼片要坚实,厚度在 1米为好,如发现饼发焦或有冒烟现象,说明水分过低;如果出油少,油冒泡多,饼片大或有拉稀现象,说明水分过高了。不论水分高或低,都要注意及时调节蒸炒,使胚中的水分符合榨油的要求。当发现出

7、油不畅时,很可能是油路堵塞,原因大多是入机玉米胚中含玉米粉太多造成的,这时就要加一些油渣或饼屑,将榨膛中的存料顶出来,以疏通油路。干法分离的玉米胚,出油率不超过 20,毛油得率仅占玉米籽粒的 12。湿法分离的玉米胚出油率可达 4045,毛油占玉米籽粒 3毛油经过沉淀,可作原料出厂,但还不适合食用,需进一步精炼。 (三)玉米油的精炼 精炼玉米毛油的目的是要得到符合要求的玉米胚油。玉米胚油作为食用油时,一定要经过沉淀、过滤、水化脱胶、脱臭等工序,有时还要进一步精炼,如碱炼、脱色、脱蜡等工序。一般玉米油精炼的工艺流程为: 玉米毛油沉淀水化脱胶碱炼水洗脱水脱色过滤脱臭精炼玉米油 1沉淀 沉淀的原理是根

8、据油和各种杂质的比重不同而分离的。毛油经过静置一定时间后,水和机械性杂质由于比重比油大,沉在油的底部;少量悬浮杂质和磷脂、蛋白质、淀粉类糊状物等漂浮在油表面。影响沉淀效果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时间,气温高和时间长,沉淀效果好,气温低时间短沉淀效果差。夏天气温高,经过 3 天时间,沉淀基本达到要求;冬天保持 0以上的环境,沉淀时间应不少于 7 天;春秋两季,可根据气温情况适当掌握。 2水化脱胶 水化就是通过加水加热使油中的磷脂、蛋白质、粘液等杂质分离出来。磷脂吸水后会膨胀,体积增大,与蛋白质、粘液和其他杂质结合在一起形成胶体,比重增大而沉淀在油底。 先将毛油加热至 7580,然后加入毛油重量 510

9、的食盐水,盐水的浓度为 5。加水的同时,必须不断搅拌。水化过程中,胶体体积膨胀并溶入水中,在油底沉淀下来。然后将含有胶体的水和油分离,达到水化脱胶的目的。 3碱炼 玉米毛油中含有大量的游离脂肪酸。碱炼的作用是使碱液作用于玉米胚油,用来中和玉米胚油中的游离脂肪酸,产生絮状肥皂,并吸附油脂中的杂质,从而起到脱酸、脱杂质和脱色的综合作用,进一步提高玉米胚油的价值。 用烧碱(氢氧化钠)的脱酸效果好,同时还能改善油脂的色泽,但缺点是会产生少量的皂化。用碳酸钠碱炼,能防止中性油的皂化,但所得的油脂色泽较差。小型油厂一般采用开口式反应罐,碱液以喷淋的方式加入油脂中。碱炼的步骤为: (1)对所要处理的玉米胚油

10、的酸价和游离脂肪酸进行测定,以便决定加碱量。 (2)将要碱炼的玉米胚油称重,倒入反应罐内。缓慢加热,使气泡消失,然后将预先调好的碱液迅速、均匀地加入油中,并进行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和皂化,这是中和步骤。 (3)发现有皂粒分离状态时,要快速加热使油迅速升温,边升温边搅拌,在短时间内使温度升至 5060,然后停止加热和搅拌。当发现皂脚不易下沉时,还要加入与油同温或较低温度的清水和食盐水,加水时,搅拌速度应放慢。停止搅拌后,再将油沉淀 24 小时。 4脱水脱色 玉米胚油呈橙黄色,经过一般的精炼和碱炼可以除去部分颜色,但对于质量要求很高的玉米胚油,还需要经过脱色工序处理。脱色过程不仅能吸附色素,也能将油脂

11、中少量的皂脚等胶体物质除去。同时脱色也是微量水的脱除过程,因此脱色是在真空下进行的。 常用的脱色方法是吸附法,吸附剂有漂白粉、酸性白土、硅藻土和活性炭。一般使用的吸附剂(脱色剂)为白土和活性炭,而且白土和活性炭联合使用的效果比单独使用白土或活性炭好。脱色的过程是:将玉米胚油倒入脱色罐内,当油温升至7080时,加入吸附剂。一边加吸附剂,一边搅拌。然后将温度升至110120,脱色时间为 1020 分钟。在脱色过程中取样观察,直到认为色泽合格时,即可停止加热。吸附剂的用量一般为油重的 35. 5过滤脱蜡 玉米胚油中含有少量的蜡,影响油的透明度,所以在脱色后,还需要进行脱蜡处理。首先将脱色的玉米胚油冷

12、却,使蜡结晶析出,然后用压滤机过滤,除去蜡和脱色剂。 6脱臭 玉米胚油经过脱胶、碱炼、脱色、脱蜡以后,游离脂肪酸、磷脂、蛋白质、粘质液、色素等大部分均除去,外观黄色透明,但还保留有一种玉米胚油特有的异味,以及在碱炼过程中带来的肥皂味、脱色过程中脱色剂带来的土腥味。因此必须进行真空脱臭处理,使产品符合风味的要求。 脱臭的操作步骤为:将油注入脱臭锅内,进油量为锅容积的 23 左右。油用蒸汽管加热,锅内通入直接蒸汽,用来翻动油层和脱除空气,当油温升至 150时,开始进入脱臭过程。此后,直接蒸汽开大,翻动增大,温度升至 180,真空度达到 帕时,脱臭全面开始。整个脱臭过程一般为 78 小时。然后冷却,直接蒸汽关小,待油温降到到 80时全部关闭。油温降到 70时即可进行过滤,经过滤的油即为成品。经过以上几个综合工艺的处理,玉米胚油的质量明显提高,商品价值骤然上升。 7产品标准 (1)感官指标 外观为橙黄色,清亮透明,具有玉米胚芽油特有的气味,无异味。 (2)理化指标 色泽(罗维明)红 克克 加热试验(280) 无析出物,油色不得变深 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食品饮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