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赵翼的文学发展观【古代文学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671323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赵翼的文学发展观【古代文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赵翼的文学发展观【古代文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赵翼的文学发展观【古代文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赵翼的文学发展观【古代文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赵翼的文学发展观【古代文学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赵翼的文学发展观【古代文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赵翼的文学发展观【古代文学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文学论文-浅谈赵翼的文学发展观论文关键词:赵翼创新诗史 论文摘要:清代诗人赵翼非常强调创新,他的创新观念主要来源于他的文学发展观。作为一个历史学家,赵翼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视角来审视诗歌创作,他认为只有大胆创新,诗歌才会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在古代学者的观念中,立功、立德、立言是他们毕生追成易所遭。半世为文怜未就,一行作吏更何操。”诗后小注求的所谓“三不朽”之成就。清代学者赵翼是一个“立功”云:“余为教习三年,可得邑令,而考授中书;为中书六未成而有意“立言”者。他在奉命出守镇安岁杪出都便道年,可迁部曹,而成进士,官编修:今六年,可得坊局,而归省途次纪恩感遇之作中说:“平生无一事堪豪,每到垂又出守

2、。每垂成辄易地,殊不可解也。”“其仕途虽然并不十分顺利,但边塞任职却开阔了他的眼界。正如他后来在六十自述诗中所说:“生平游迹遍天涯,塞北交南万里赊。人羡见闻增宦辙,天如成就作诗家。翻来茄拍传红粉,绣入宫衣抵碧纱。一卷风烟纪行什,颇同海客泛星搓。”诚然,从内心深处讲,“天如成就作诗家”绝非赵翼的理想,他是一个对政治和功名颇多系念的人,所以说,他是一个“立功”不成而转为“立言”者。他在垂暮之年作八十自寿诗中说:“可怜八十年心力,不在凌烟图画中。”但同时他又希望自己“遍翻史传无寻处,或有人从艺苑看。”壮年辞官以后,赵翼就把他的全部精力投注于史学著述和诗歌创作当中。数十年中,他著述颇丰,不仅有史学名著

3、 廿二史箭记三十六卷,陔馀丛考四十三卷,诗集 欧北集五十三卷,还有笔记詹曝杂记六卷,记述清代边塞战争的皇朝武功纪盛四卷,论诗专着区瓦北诗话十二卷,晚年又在欧北集的基础上删订区瓦北诗钞。赵翼既以其独特的史学成就在学术界闻名,又以卓越的诗学成就名列乾隆三大家。其论诗之主要观点,就是注重创新。袁枚称赵诗为:“生面果然开一代,古人原不占千秋。”赵翼不仅在创作上希望能突破前人的格调规范,在诗论上也坚持着有新变的发展的诗史观念。而他主“性情”、主“新变”的观点,主要是基于他作为个史学家的史识。 朱东润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中说:“袁、赵论诗,有一共同之点,在其立论皆不甘落人后,认定推陈出新,为后代诗人惟一出

4、路;故随园着宋儒论,谓创天下之所无,必为天下之所尊;欧北亦谓大凡才人,必创前所未有而后可以传也。此种精神,实为吾国文学史中所仅见。”此论可谓深得性灵派的两位主将袁枚和赵翼诗论的核心。尤其是赵翼,不仅对古来诗人的创意、创格至为欣赏,甚至把创新精神本身作为诗歌创作的一种价值体现,这在清代乃至整个诗史中是仅见的。赵翼的这种诗歌创新价值观是与他发展的诗史观念密不可分的。他不以唐诗为诗歌史的最高境界,也不认为清诗的发展不如其它朝代,而认为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杰出的诗人。而这些诗人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关键就在于他们不墨守陈规的创新意识,“必创前古所未有,而后可以传世。” 赵翼的诗史观在他的诗学体系中的主要表

5、现就是从文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特别强调诗歌发展、进化的观点。他的主张创新、反对复古,反对“荣古虐今”,都是他发展的诗史观的反映。他的著名论诗绝句云: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欧北集卷二十八 赵翼还有几首与诗的发展史有关的诗,也值得我们注意: 诗从触处生,新者辄成故。多少不传人,岂尽无佳句? 佳句欧北集卷五十二 有唐何止万诗人,篇什如今几个存。 太息茫茫烟雾里,不知多少暗啼魂。 述庵侍郎遣人送示新刻所辑皆生平交旧凡六百余人人各系小传其心力可谓勤矣敬题六绝句之二,贩北集卷四十六 在古代诗

6、歌史上曾经出现过无数的诗人,但许多人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被人们遗忘了。究其原因,是非常复杂的。赵翼认为,诗歌史是由无数的诗人通过长期的共同努力而造就的,那些“不传人”不一定没有好的作品,即使他们没有成为优秀的诗人,也为诗坛巨匠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教训。优秀的诗人能够继承前代诗人的传统,吸取前人的成败教训,大胆创新,这样才能使诗歌创作有永恒的生命力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而在对今人诗歌的“传”与“不传”的问题上,赵翼的立论同样表现出了史家的开阔性思维。他有一首诗,名为 近日刻诗集者又十数家翻阅之余戏题一律,诗云: 只为名心鉥肺肝,纷纷梨枣竞雕刊。 岂知同在恒沙数,谁独能迥大海澜? 后代时逾前代久,今人传

7、比古人难。 如何三寸鸡毛笔,便作擎天柱地看。 欧北集卷三十八 乾隆、嘉庆以后,诗人渐多,面对越来越多的诗集刊刻,赵翼深深认识到,虽然诗歌作品多如恒河沙数,但是大多数的诗歌都将随着时间的长河而被冲逝得无影无踪,谁能够力挽狂澜呢?“后代时逾前代久,今人传比古人难”,所以赵翼很重视今人的作品,在他的诗学中,爱古而不薄今的观点非常突出。 赵翼的论诗著作瓯北诗话,也充分表现了赵翼的文学发展观。瓯北诗话原称十家诗话,即今版瓯北诗话的前十卷,分别评论了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业、查慎行十位诗学史上的大家。从唐到清,涉及每个时代,中间并无偏废。这部诗话有别于传统诗话杂谈笔记式的

8、体例,其特点是史论式的诗人专论的连缀。在诗话史上,赵翼的这种方式是一种开创,实际上是他的史家识见在诗论领域内的发展。鸥北诗话中最有胆识的就是作者把当朝的吴伟业、查慎行与唐宋的李、杜、韩、苏等大家相提并论,构成了从唐到清初的诗史骨干之篇,更体现了他“论人且复先观我,爱古仍需不薄今”的观点。 嘉庆初年,赵翼把他的瓯北诗话初稿给同里好友,从伊犁被赦回来的洪亮吉,洪阅后为之题诗三首,即洪亮吉更生斋诗卷第四沪读消寒集里的赵兵备翼以所撰唐宋金七家诗话见示,率跋三首: 一事皆须持论平,古人非重我非轻。 编成七辈三朝集,好到千秋万世名。 未免草唐桃魏晋,欲将自都例元明。 尘羹土饭真抛却,独向毫端抉性情。 诗家

9、别集已成林,一一披沙与检金。 作者众怜传者少,前无古更后无今。 法家例可平心断,大府文非刺骨深。 卷卷漫从空处想,就中多有指南针。 名流少壮气难驯,老去应知识力真。 七十五年才定论,一千余载几传人? 杀青自可缘陈例,初白差难踵后尘。(君意欲以查初白配作八家,余固止之) 只我更饶怀古癖,溯源先欲到周秦。(余时亦作北江诗话,第一卷泛论自屈宋起) 从洪氏更生斋集的编年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写于嘉庆六年,编在九月十三日越来溪见燕之后、消寒第一会为赋长句(时长至前一日)之前,时间当在九月十三日和冬至之间。从洪亮吉的这三首题诗中我们可以得看出,嘉庆六年的秋天,赵翼把所著诗话送给洪亮吉看的时候,还只有“唐宋金

10、七家”,即第一首诗中所谓“七辈”,还并没有论到元明,“自郑例元明”(意谓元、明诗歌不值得论述);另外在赵翼自己的写作计划中,诗话还并没有完成,他曾和洪亮吉讨论过将查慎行选入诗话,遭到后者强烈反对,即洪亮吉诗注所谓“君意欲以查初白配作八家,余固止之”。赵翼没有采纳洪亮吉的意见,但却因此调整了写作计划,将明代的高启、明末清初的吴伟业也一并列入。而对于他所心仪的清代诗人查慎行,他最终还是将其加入了十家之中。对于当时友朋的意见,赵翼的解释是: 故梅村后,欲举一家列唐、宋诸公之后者,实难其人。惟查初白才气开展,工力纯熟,鄙意欲以继诸贤之后;而闻者已掩口胡卢。不知诗有真本领,未可以荣古虐今之见,轻为訾议也

11、。 欧北诗话卷十 基于这样的观点,所以成书时既非洪亮吉所看见的“七家”,也非计划中的“八家”,而是“唐宋以来十家”。 按照赵翼本来的写作计划,他认为元明诗歌整体成就不高,根本不值得评价,所以他打算在唐、宋、金之后,直接加上清代的查慎行,即洪亮吉诗注中所说的:“君意欲以查初白配作八家”。在遭到友人的反对之后,他又经过思考,添上了明代的高启和明末清初的吴伟业。其实,就作家的诗歌创作所达到的高度来看,高启的诗很难和唐宋大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苏轼等人相提并论;而就其在诗歌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影响而言,他恐怕连没有入选“十家”的黄庭坚也不如。所以赵翼选择自己的批评对象不是按照文学价值来衡量的,他想

12、选出某一特定时代的代表人物,如果将由金入元的元好问看作是元代诗人的代表的话,那么加上高启和吴、查等人,就是唐、宋、元、明、清各代的诗人代表都有了。这一有意为之的各个历史时期的诗人的连续性,构成赵翼以各个时代的优秀诗人为“点”,将之串联起来之后,就体现出了一个大略的从唐代到清代的诗歌史。实际上这种从各个朝代选出优秀诗人加以评论的写作体例,体现出了赵翼一贯的诗歌史观,即他在诗中所表达的:“古人宁遂无余地,代有作者任取将”“词客争新角短长,迭开风气递登场。; 他认为自然和社会生活都是发展变化的,所以诗歌也就随之而不断发展,不能说好诗都被前人写尽了,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社会和历史特点,也都会产生出不同与前代的优秀诗人。其实在赵翼看来,具体选择哪个当代的诗人似乎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更重要的是推出当代的诗人。所以他在次韵回答洪亮吉的诗中,并没有正面回答查慎行能否踵继前贤的问题,而是提出了“爱古仍需不薄今”的论诗原则,委婉地表明了自己的论诗态度。赵翼另有一首题近人诗集云: 江南落落几儒英,博物工词总老成。 此等人皆关气数,后生辈但慕声名。 津梁绝学为先导,翻做宏袱见太平。 突过黄初虽未必,斯文已迥胜元明。 检阅近人刻集再题欧北集卷四十六 从他“斯文己迥胜元明”的论断中,可知赵翼对清代诗歌在诗史上的地位和成就是非常自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