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论文-谈农村学校“双差生”的转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665446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理论论文-谈农村学校“双差生”的转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理论论文-谈农村学校“双差生”的转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理论论文-谈农村学校“双差生”的转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理论论文-谈农村学校“双差生”的转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理论论文-谈农村学校“双差生”的转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理论论文-谈农村学校“双差生”的转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理论论文-谈农村学校“双差生”的转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理论论文-谈农村学校“双差生”的转化【摘要】“双差生”指品学皆劣的学生。现阶段教育的盲区偏远农村学校留守着为数不少的品学皆劣的“双差生”。文章以多年的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经验就农村学校“双差生”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详尽的剖析,针对其现象并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探讨了如何做好“双差生”转化工作这个值得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关注的严肃的课题。【关键词】双差生;转化;农村学校“双差生”指品学皆劣的学生。他们不仅自己本身不思学习,不守纪律,不爱劳动,喜欢闹事,而且还经常影响其它同学学习,甚至怂恿他人一起与其同流合污,被人们称为“人渣”、“朽木”。随着素质教育在农村学校的实施与推广,为我们农村教育工作者如何做

2、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提出了一个更为严峻的课题,同时也引起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更加关注。一、“双差生”的存在原因(一)农村留守儿童是形成“双差生”的一支劲旅队伍随着农村外出务工家长的日益增多,农村学校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直线上升。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在学习、生活上自我束缚的力度不够,加之社会风气影响,久而久之,散漫心理逐渐形成,恶习如进网吧、打电游、打桌球等接踵而至,有的因缺钱花甚至偷盗、敲诈,惹得校园鸡犬不宁,如今此现象在农村学校可谓司空见惯,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拯救这类“双差生”迫在眉睫。(二)片面追求升学率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仍然把升学率作为检验各学校优劣的重要指标。相应地,教师晋

3、级和年度评优评先也与班级升学指数直接挂钩。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打着“推行素质教育”的幌子,看重“应试效果”的教育理念下,学校为了升学率的提高,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应试能力上,什么统考、会考等大大小小的考试没完没了,全压在学生肩上。老师为了帮助学生应付这繁多的考试,也只好采取浓缩教学内容,加强应考训练的教学措施。他们赶进度、加深度、增强度,千方百计挤时间找课外资料和进行各式各样的模拟考试。这种盲目的赶超式教学使少数尖子在老师的驱赶下跟上了进度,适应了考试的需要,而大部分学生则表面上跟上了进度,实际上却似懂非懂,煮了夹生饭。厌学情绪从此产生,逐渐向“双差生”转化。(三)教育工作者有时教育方法欠妥教育工作

4、者有时教育方法的不当,导致更多的“双差生”产生。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育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然而,我们的某些教师,对待“双差生”,不是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如雨如丝地主动去关心爱护他们,耐心地帮助教育他们,而是嫌弃他们,无端地指责他们,使他们的表现越来越劣。其具体表现为:1. 对“双差生”做工作时态度粗暴,方法简单。有的教师对“双差生”的不良表现不是从主观和客观方面去找原因,而是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一味地迁怒于这些学生,或罚站、或赶出教室、或留校、或是干脆请家长领回去,有的甚至动口骂学生,动手打学生,使师生关系处于紧张的对立状态之中。2. 忽视“双差生”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的上进心受到

5、损害。有的教师对“双差生”的看法总是“一片黑”,看不到他们在逆境中的进步,理解不了他们的进步愿望和要求。批评多、表扬少,指责多、鼓励少,导致这些学生无法寻找进步的切入口。二、农村学校“双差生”的转化策略针对上述农村学校“双差生”的形成原因,如何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这一棘手问题,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从实际出发,摸清规律,依据“双差生”的特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他们一步一步地前进。首先是我们教师对“双差生”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些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都还没有定型,有很大的可塑性,在宽松的环境和条件下,他们也能转变成好学生。其次,对“双差生”不能持一蹴而就的态度,需要耐心细致地做工作,

6、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情况,可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进行帮助。(一)运用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活动,以及整个校园的文化建设加强对“双差生”的教育1. 教学活动是学校进行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对“双差生”的教育要积极启发,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中国近代史、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使他们的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从而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同时,对他们的学习还要采取查漏补缺的方法,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扎扎实实、一步

7、一个脚印往前学。2.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进行教育不可缺少的途径。列宁说过:“学习、教育、训练如果只限于学校以内,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脱离,那么我们是不会信赖的。”学校在组织这一活动时,要特别注意让“双差生”自觉地将自己的学习和进步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联系起来,让他们感觉到时代脉搏的跳动,让他们看到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和各行各业的英雄人物,明确时代对自己的需要,起到自己教育自己的作用。同时,通过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等学生自己的组织,对他们进行教育,教育他们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而刻苦学习,教育他们关心集体,自觉遵守学生守则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合格的学生。另外,我们还要鼓励和支持“双

8、差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建设,让他们在自己创设的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所在,让他们在自己创设的愉快、和谐、信任的人际环境中同老师与同学增进感情的交流,杜绝一切封建迷信和其它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及物品传入校园,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热情。(二)讲究实际效果,运用说服教育、榜样示范、实际锻炼、指导自我教育和民主评定等多种形式做好“双差生”转化工作1. 说服教育是我们育人的一种基本方法。对“双差生”要正面教育,积极疏导,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引导,来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或改变某种观点、信念,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因此,对“双差生”我们应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采取个别谈话,

9、咨询,讨论,答疑,辩论等方式进行教育,使他们找到自己学习和工作中的正确的地方,作为进步的起点,逐步提高要求和标准,让他们跟上集体的步伐,而且还要允许他们失败,允许他们反复,让他们在失败和反复中总结经验。2. 榜样示范的教育方法,它符合学生肯学习,爱模仿,积极向上的特点。因此,教育“双差生”要特别注意用他们身边的典型,最好是他们熟悉的后进变先进的典型进行教育,使他们感到学生先进不是高不可攀,只要努力同样可以当模范人物。同时,还要注意榜样的多样性,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双差生”去学习。3. 实际锻炼能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按一定要求形成良好的习惯行为。因此,在教育中,我们要根据“双差生”的爱好和兴趣,有计

10、划、有目的地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将他们的爱好和兴趣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树立正确的观点、信念和追求,让他们将这种好的意识转化为具体行为。4. 指导自我教育是通过老师指导学生自己向自己提出任务和目标进行自我转化。学生在教育中既是客体又是主体。接受教育时是客体,经过启发引导由被动变主动,从而进行自我教育或对其它对象发生影响时就成了主体。我们要充分发挥“双差生”的主体作用,将思考问题的钥匙交给他们,指导他们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指导他们体验进步前后的感受,抓住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他们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用高标准要求自己

11、,向高目标奋斗。5. 民主评定是教师对学生的一定阶段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表现进行评价,向学生进行再教育的方法。我们要通过集体评定、教师评定、个人评定等方法对“双差生”的进步和成绩给予表扬、鼓励和嘉奖,增强他们的信心、勇气、责任感、荣誉感和进取心。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要进行批评甚至处分,唤起他们的警觉、自责和自究。(三)在对“双差生”进行教育时还要特别注意1在教育中我们始终要将共产主义方向放在首位。“双差生”同样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把他们造就成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合格学生,使他们从小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坚强信念。2. 我们的学校和老师要从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出发

12、,从“双差生”的实际情况着手,提出合乎实际情况的要求和标准,运用和创造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教育收到预期的效果。3在教育中,我们一方面要注意正确的启发、帮助、引导,使受教育者不但坚持学习科学文化,而且自觉加强思想修养;另一方面,要创设条件,让他们具体感触艰苦奋斗,投身社会实践,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身价值,进行自我教育,将来服务祖国人民。4我们要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使“双差生”进步。同时,也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个别教育,使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互为补充,互相促进。5对“双差生”的教育要以正面教育为主,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他们的缺点

13、和错误的批评也要以理服人,批评是为了更好地进步。要以疏导为主,使他们看到前进的方向。克服前进中的阻力,主动要求进步。6. 教师要善于利用自身的积极因素与优秀学生的积极因素乃至“双差生”本身的积极因素,诸如优点、长处、正当的兴趣爱好等去克服“双差生”消极的因素,诸如缺点、短处和恶习等,让他们更快地进步。7“双差生”同样是老师的学生,同样是祖国的花朵,我们要与他们平等相处,充分地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他们,用炽热的爱去点燃他们心灵中的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这三把火。同时,还要按照我们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守则、学校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他们,培养他们,托起明天的太阳。8我们教师要充分肯定“双差生”积极上进的愿

14、望,对于在“双差生”群体中有较高威信的“双差生”,说明他们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班上适当的班干部职位如劳动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甚至纪律委员,在教师指导下可以让他们放手去干,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与肯定。9经常和“双差生”交流感情,了解其思想动态,对于“双差生”有时不经意地做了好人好事,我们要及时发现与引导,最好在班上当着众多同学们表扬与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0在班上组织帮教活动,在同学中互结对子,进行一帮一的活动。让“双差生”在“家”的氛围中感受真情永在,友情常存。使他们迅速茁壮成长。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的教师将爱心化春雨,把热情化彩虹,真正地关心“双差生”,爱护“双差生”,帮助“双差生”,抛开虚名,甘为他们的人梯,“双差生”的转化工作是一定能做好的。【参考文献】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2孙俊三.教育学原理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8).3张斌贤.等.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4袁尧清.湖南省经济跨越式发展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