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论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664591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理论论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理论论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理论论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理论论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理论论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理论论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理论论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难点在于:教师必须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行为,如: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多角度贯彻启发性原则,激活课堂教学;教学科研一体化等。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启发性原则;教学科研一体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这主要是因为:其一,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抓住课堂教学就抓住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就抓住了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一条基本途径。所以,我们不能把加强素质教育理解成削弱课堂教育,课堂教学毕竟是提高学生思想

2、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场所;其二,素质教育并不排斥和否定课堂教学的知识教育功能。拓宽和深化知识教育是学生的精神成长和人格强健所必不可少的,无知必然无能,贫乏必然平庸。问题是我们受传统教学论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把知识的存储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把课堂教学仅仅看作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点”的教育,而且教师在课堂上以学习者全部智慧和知识的源泉自居,是替学生拿出现成真理的“讲坛圣人”。因而在根本上扼杀了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主渠道的作用。笔者同意华东师大叶澜教授的观点:“素质教育走进课堂是教改的一场攻坚战。它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

3、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因此,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难点在于:教师必须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行为,即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健康和谐发展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就此,本文谈以下看法。一、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之所在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根本方向所要求的,

4、也是“教学的教育性”原理所决定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2(335)美国公立学校运动之父贺拉斯曼则主张:学校应当帮助学生养成理智与良心。美德教养应当先于知识教养。尽管不应当无视知识,但不伴有美德的知识是危险的。3(14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帮助、指导年轻一代在道德、体能、文化、人格和潜能等方面获得最佳发展,而不是引导他们追求在群体中相对优胜的发展位置。教

5、学内容的思想性,是指各学科教学内容中均蕴含有大量的思想政治及德育因素,教师要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深入发掘各科教材中丰富的政治思想德育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渗透到教学工作中去,“传道”于“授业”之中。那么,课堂教学如何渗透德育内容,或者说如何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笔者认为应主要把握三个层面:一是教师必须深入发掘各科教材中丰富的政治思想德育因素,努力把握知识教学与思想德育教育的内在统一性,把知识教学和政治思想德育教育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既注意知识教学,又有德育内容渗透。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既教书又育人。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思想认识实际,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

6、点和方法的教育。青少年学生正处在探索人生的开始阶段,世界观尚未最后形成,且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这决定了他们具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他们渴望了解什么是理想、前途,今后一生应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及道德方式等;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不够,社会经验缺乏,视线往往被复杂的社会现象所迷惑,以致受到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因此,他们的思想认识往往带有较大的片面性。如何解决上述矛盾?唯一的方法就是引导他们通过学习和思考,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分析及处理问题。我们说,学生能否真正做到从“知”到“信”再转化为“行”,取决于他们对事物的认识程度,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

7、法,正是达到此目的的手段。三是在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为主的自然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充分展示两条线索:一条是知识本身的线索;另一条则是科学家在科学探索中付出的艰辛劳动、作出的牺牲、体现的精神等。“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紧紧抓住这些感人情节对学生进行教育,进而陶冶学生的品质、意志及修养。当然,发挥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做法,但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发挥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必须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和依据,离开教学内容本身所蕴含的政治思想德育因素生拉硬扯思想德育教育,只会使学生反感,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而且,发挥教学内容的思

8、想性,还必须从整体上、本质上把握,并不是说每一个概念、原理等都要有思想性;二是必须反对“德育自发论”的思想。有人认为,传授了知识也就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德育教育,因为水到渠成,这便是所谓的“德育自发论”。殊不知,讲清知识本身,不会自然就有思想性,它还需要教师充分挖掘、精心设计和安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寓思想政治德育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二、多角度贯彻启发性原则,激活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方法关于启发式教学,有人认为它只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启发式教学,从本质的意义上讲,是一种教学思想或教学原则。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体现启发性原则或思想。其核心是启发学生思考、点

9、拨思想火花,激发创新灵感。而这恰恰是素质教育所必须的。因此,笔者认为,只要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方式,就应属于启发的范畴;相反,没有深度广度,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行为,则不能称之为启发式教学。同时,笔者还认为,多角度贯彻启发性原则,激活课堂教学,这既是课堂教学的精髓之所在,也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智育工作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国家教育部科技司、团中央和中国科普研究所共同组织的全国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状况调查显示: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老师课堂教学注重从多角度启

10、发学生思考”,对于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他们不赞同是“学校开展了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的结果。这就充分说明:课堂教学确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多角度贯彻启发性原则,激活课堂教学则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法。如果笔者对启发式教学的上述理解是正确的话,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注重多角度贯彻启发性原则,进而激活课堂教学。(一)创设情景,激发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从现象或实际问题或学生学习中的问题等出发,形成一种情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需要。(二)引导探究,获得新知。教师从情景中、在

11、学生的迫切需求下,引导学生探索:通常是依据新知识的历史发展和形成过程,并针对新知识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经过教学法的加工,设计出一些具有内在联系和多功能的问题系列。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获得新知识。(三)启发思维,促成理解。要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必须经过深思熟虑。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启发,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激活思维状态、暴露思维过程、训练思维策略、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四)指导练习,产生迁移。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掌握认知策略、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迁移能力,都必须经过一定量的练习。总之,多角度运用启发性原则、激活课堂教学,教师的主要任

12、务就是思考、计划和组织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和充分的活动时间,既能够实现理解、认知、探索和创造,又能够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三、教学科研一体化,是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必然要求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教师则是这一“主渠道”发挥作用的关键。换句话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状况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因此,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走教学和科研一体化的道路,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我们很难设想,一个只满足于上课传授“知识点”而不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教师,能很好履行作为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组织者的职责。教师所具有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意志本身

13、,既是教育学生的内容,也是教育学生的手段,教师若失去了这些,也就基本失去了教育学生的手段。所以,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特别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在当前,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于一致。”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越来越依赖于教育教学科研。具体说来,教师开展素质教育教学研究,应主要做到:(一)增强研究意识。教师要善于把教育教学工作自觉地纳入研究的轨道,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研究习惯,学会在研究状态下工作。许多教师并非没有研究能力,只是缺乏研究的意识。而一个教师若无研究意识,便不会有新的发现,也不会产生独到的见解,更不会有大胆的创新。(二)掌握理论武

14、器,提高思维水平。教师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研究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探寻规律,反过来将研究成果运用并指导教学实践,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循环加速机制”。(三)加强理论学习,掌握教育动态。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首先要做到勤读书,因为读书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积淀的过程。但学习并不仅仅是读书,学习理论光读书是不够的,还要思考。思考是学习的灵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同时,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善于不断获取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研究素质。(四)勇于探索,勤于总结。研究素质教育教学规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而对这一过程

15、的总结,既是研究的过程,更是提高的过程,聚沙成塔,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因此,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若没有一点奉献和探索的精神,加强素质教育教学研究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学生的学力观等诸多层面上进行深刻改革,然而,必须明确的是: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且,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有赖于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当然,我们强调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就从另一方面说明,实施素质教育还有课堂教学不能很有效解决的问题。如,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社会活动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它与活动课程的关系,探索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其它途径。如,建立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制度;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训练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社会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