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拓展阅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663980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拓展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文学拓展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文学拓展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文学拓展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文学拓展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拓展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拓展阅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 诗歌 第一节 诗体的演变 古代诗歌的演进轨迹: 民间歌谣 文人创作; 依附曲调的歌唱独立词章的朗诵; 叙事抒情; 即事名篇、重章叠句注重立意与谋篇布局; 四言五言、七言; 古体格律近体。上古(公元前 221 年以前)大多数歌唱的惯例:歌谣形式 一言二言(虚词实词)冲口而出之嗟叹,多为感叹词:噫、吁、呼、哉等; 二言自成一个节拍,通篇已为实词; 四言二节拍,虚实词结合,四言一句,四句一章,每篇二三章节,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秦汉:以三节拍的奇偶相生为基本格式。 秦汉三节拍的杂言汉乐府诗(倾向于叙事讲唱)的涌现和文人五言诗(抒情言志)的兴盛; 古诗十九首曹植、阮籍确立“上二下三”的句式,一

2、韵到底,重寄托、尚词采; 授之于口耳的声歌授之于视觉于心思的七言诗:源自骚体诗、七言歌行;南朝齐梁时代诗人七言乐府歌行体。 第二节 近体诗的格律 每篇八句,一韵到底,第 2、4、6、8 句押韵,大多首句也押韵(本韵、邻韵皆可) 。韵脚须用平声,平(阴平、阳平)仄(上声、去声、入声)二声的分合,遵照平水(今山西临汾)人刘渊刊定的 107 部礼部韵略 ,后世称为“平水韵”(清代合并为 106 韵) 。 格律近体诗两句组成一联,依次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即上下两句词性相同,平仄相反,意义相对。 格律近体诗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排律-对律诗的句数和对仗作铺排和延伸;绝

3、句截取律诗的一半,八句平分或首尾拼合即可产生不同的平仄格式与对仗要求。 “黏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对”同一联中的上下两句,平仄相反; “黏”上一联的第 2 句与下一联的第 1 句,平仄相同。 第三节 意境与章法 中国诗歌自古形成了“诗言志”的优良传统。 创造意境的主要方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抒情、言志为目的(表达什么) ;借景、托物为表现手法(怎么表达) 。 审美特征:“情致蕴藉” (表达得怎么样) 。 近体诗的谋篇布局:起、承、转、合,关键在“转”。 第四节 古代诗歌在海外的传播 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萧统文选)及唐诗在日本、欧洲、朝鲜、韩国、美国等国广为流传与研究。 第五

4、节 拓展阅读作品王昌龄:从军行(其四)【题解】本篇选自全唐诗 (中华书局版)卷一四三。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边塞诗,用的是乐府相和歌平调曲的旧题,原诗共有七首,此为第四首。作者王昌龄(690?756?) ,字少伯,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一说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补秘书郎,调汜水尉、江宁丞,贬龙标尉,人称“王江宁” 、 “王龙标”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害。他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有“诗家天子”之誉,属于盛唐边塞诗派,因善作七言绝句,被人称为“七绝圣手” 。其七绝多采用乐府旧题。作品多写边塞、送别,气象雄浑,情意隽永,语言精练,音律铿锵。 从军行 、 出塞 、 芙蓉

5、楼送辛渐等都是其代表作。 全唐诗录存其诗四卷。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注释:青海:今青海湖。雪山。今甘肃祁连山。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这句词序倒装,意思是“遥望孤城玉门关”。穿:磨穿。金甲:战衣,是金属制成的铠甲。楼兰:汉时西域国名。这里借指外族入侵之敌。【思想内容】这首诗写西北边塞自青海、祁连山到玉门关一带防线上,战士们艰苦奋战的生活和昂扬的斗志,表现了将士们高昂的卫国热情与无畏的英雄气概。【艺术特点】全诗境界开阔,慷慨高昂中透出一股悲凉之气。语言简洁,声韵高亢。 白居易:杜陵叟 【题解】 本诗选自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 (上海古籍出

6、版社出版)卷四。 这是一首叙事诗,也是一首新乐府诗。 作者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下邽(今陕西渭南)人。晚号香山居士,因而人称“白香山” 。贞元年间中进士,投秘书省校书郎,补盭厔尉。元和时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因得罪权贵,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穆宗长庆间任杭州、苏州刺史等职,官至刑部尚书。有白氏长庆集 。 白居易是中唐著名的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发挥诗歌为政治服务的作用,批评现实,反映民生疾苦。即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秦中吟 、新乐府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白居易有大量的诗歌创作,他是唐代诗人诗歌作品流传下来最多的诗人,约 3000首左右,

7、风格以通俗平易为主。著名的长恨歌 、 琵琶行也都是其作品。与好友元稹诗歌风格相近,世称“元白”。 这首诗作于元和四年(809)作者任左拾遗时。原列新乐府第三十首,诗前有小序“伤农夫之困也” ,说明其创作宗旨是同情农民生活困苦。杜陵,在长安东南。元和四年,江南大旱,唐宪宗下罪己诏,并接受李绛、白居易的建议,下令蠲免天下租税,但各地方官隐瞒灾情,或加勒索,待诏令下达,人民早已因交租而破产。皇帝博得了爱民的虚名,人民得到的却是一纸空文,此诗就是针对这一事件而发的。 杜陵叟,杜陵居, 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 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 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 急敛暴征求

8、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 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 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 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 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 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 手持尺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 jun 虚受吾君蠲免恩。 注释: 顷余:只表明杜陵老人种了应当是一个成年男子所有的一顷多地。夏秋两季必须按此田亩数向官府交税。 青干:禾穗未熟便于死。 申破:向上级申报,道破真情。 考课:考核地方官吏的政绩以定升降。求考课:追求考课得上等,以图升官。 典:抵押田地、房屋以借贷。 虐人:虐害人民。 钩爪锯牙:形容豺狼爪子尖锐如钩,牙齿锋利如锯。 人弊:百姓困苦凋

9、敝。 白麻纸:朝廷专用以书写任命将相、宣布赦令的纸,其他诏命用黄麻纸写。 德音:宣布皇帝有恩德于民的消息。 京畿 :京都周围受其管辖的地区。 尽放:完全免除。 尺牒:传达皇帝敕令的公文。尺,一作“敕”。 榜(bng):张贴。 蠲(jun):免除。 【思想内容】 这首诗借杜陵叟的遭遇,反映了当时官吏在灾年仍然瞒上欺下、勒索租税的黑暗现象,讽刺皇帝的仁慈只是使百姓虚受其思。 【结构层次】 本诗共分四个层次,开头至“禾穗未熟皆青干”,写农夫遇到春旱秋冻,没有收成。第二层从“长吏明知不申破”至“ 明年衣食将何如”,揭露地方官为了自己的政绩考核,依旧横征暴敛,百姓只好破产,典树卖地完成租税,一下子陷入了

10、衣食无着的困境。“剥我身上帛” 至“ 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为第三层,直接指斥压榨百姓的官吏就是吃人的豺狼。最后八句为第四层,写皇帝下诏免税,可等到命令发到百姓手中,绝大部分的百姓已经破产,只得了一个接受皇恩的虚名。 【艺术特点】 1叙述角度有所变化,由第三人称叙述转为由杜陵叟用第一人称直接控诉,从而增加了诗的现实感。 2语言浅显通俗,易于理解。 陆游: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 【题解】 本诗选自剑南诗稿 (汲古阁本)卷八。 作者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宋高宗二十三年(1153) ,试礼部,名在前列,因触怒秦桧,被黜免。孝宗时,赐进士出身。历

11、官隆兴、夔州通判,入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弹劾去职,归老故乡。著有剑南诗稿 、 放翁词 。 渭南文集等。 陆游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忧国忧民的情感是其诗歌的主要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诗歌风格以豪迈奔放为主。 他诗、词、文兼擅,而以诗名最高,是“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关山月 、 书愤 、临安春雨初霁 示儿等都是其诗歌的代表作。 这首诗是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 ,作者在成都时所作,表现了作者对朝廷奉行的投降政策的不满。 关山月 ,为汉乐府横吹曲名,是乐府旧题。 乐府解题说:“关山月 ,伤离别也。 ”

12、和戎诏下十五年, 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 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 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 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 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 几处今宵垂泪痕! 注释: “和戎诏”句:隆兴元年(1163) ,宋孝宗以王之望为金国通问使,与金议和,至作此诗已十五年。和戎:古书中本指与 少数民族和平相处,宋人借以指对金人的屈膝投降政策。 空:应战而不战,故云“空”,意即“ 白白地”。临:到。 朱门:红漆大门,代指大官僚贵族的住宅。沉沉:深邃的样子。按歌舞:按曲调节奏表演歌舞。 厩(ji):马棚。 戍(sh) 楼:守卫边疆的岗楼。 刁斗:古代一种

13、铜制的军中用具,既可作炊用的锅,亦可作打更报时的工具。 催落月:是说月亮在刁斗声中落下,暗含在凄凉的刁斗声中战士们度过了无数个清冷的月夜之意,与下句“三十从军今白发”呼应。 笛:古代乐府中吹曲多用笛。 “笛”字照应题目关山月 。全句说:戍边而不战,岁月空流,人已衰老,内心的苦闷和悲愤只能借笛声传出,却是无人知晓。 沙头:沙场。 “中原”二句:从古以来也曾听说过外族侵入中原地区进行掠夺之事,岂能容忍他们子孙相传、长期占领呢? “遗民”:指中原地区沦陷于金人之手的汉族人民。忍死:指在死亡线上挣扎,有所期待。 【思想内容】 这首诗以守边将士的身份和口吻,揭露和谴责南宋统治阶级对金人屈膝投降的政策,写

14、出了守边战士不战而老、沦陷区人民盼望恢复而不得的悲痛心情,充分地抒发了作者爱国愤世的情感。 【结构层次】 全诗十二句,每四句为一层。 第一层是起首四句。写投降议和后的局面,这些都是“和戎”的后果。十多年来,边境上虽然也驻扎军队,但不是为了战争而是“空临边”,徒然地居于边境!“空”字表达了无限感慨之情。为什么“不战”而“ 空临边”呢?因为朝廷已下诏“ 和戎”了。于是“朱门沉沉按歌舞” ,武将文臣们没有一点忧患意识,不想恢复中原大地,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第四句从侧面写武备的松弛。战马老死在马厩里,弓箭朽烂在武器库中,这些都是“和戎诏下” 的结果。 第二层是五至八句。写守边兵士报国无路、老死边疆的悲

15、愤感情。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前两句记边境上的明月夜夜在刁斗声中落下,十多年过去了,兵士们一直没有报国的机会,虚掷了青春。后两句写出了守边战士向往战斗、希望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胜利之后回归故乡的希望。 第三层是最后四句,写中原百姓盼望恢复中原却连年失望的痛苦。诗用反问句式表达作者的满腔愤慨。最后落笔中原,写中原遗民的泪痕。 “垂泪痕”的不是一人也不是一处,是“几处” 。 “几”不是定数,这里是“处处”、 “到处”的意思。 【艺术特点】 1在结构上以“月夜” 贯穿全诗,写月夜下达官贵人、守边战士和沦陷区的遗民的不同表现,从而表达了不同主体对待收复中原态度的差异。 2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诗中将朝廷对待恢复的态度与战士、遗民对恢复的态度进行对比,从而凸显出朝廷和戎政策的荒谬。 3运用征人骨、泪痕与月亮的寒光、深夜的刁斗、幽怨的笛声等意象,渲染出凄冷忧愤的意境。 第二章 词拓展阅读 第一节 词的起源 “词”是依既定的音乐曲调填写的长短和歌词。在汉代以来的乐府诗里偶有出现。六朝时梁武帝所作的江南弄七首,它是依曲作歌的一个典型例子,但这不是后来意义上的词。第一,在以齐言形式为主体的乐府诗中,这种句式参差的体式只能算是特例或者变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