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和能力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663534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79.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知识和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学教育知识和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学教育知识和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学教育知识和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学教育知识和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知识和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知识和能力(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学部分)(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教育学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已经开始,但研究的问题还不完整,实际上还只是对教育经验的总结或对教育事实的描述,而研究的成果,散见于哲学、政治学、文学等学科的论著之中。如中国古代的孔子(论语 ) 、孟子(提出“性善论” ) 、荀子、朱熹(四书集注 ) ,西方古代的柏拉图(理想国 ) 、亚里土多德(提出“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等人,他们在阐述各种社会现象的同时阐述了教育现象,他们在提出哲学、政治观点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教育观点。我国战国后期的学记 (据说

2、是孟子弟子乐正克所作)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书仅用一千二百多字,阐述了“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 “教学相长” 、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 “长善救失” 、 “不陵节而施”等十分有价值的教育思想。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英国学者培根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始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632 年) 。在该书中,他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并在自然适应性原则基础上对人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作了新的探

3、索,根据年龄分期确立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学内容,较详细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确立了教学的基本原则,还对教师的职业作了很高的评价。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 ,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尔 ,深刻地表达了“自然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有两层意思:一是儿童的教育要远离城市,到偏远宁静的乡村进行;二是教育不要从过去惯例或习俗出发,因为那些都是压抑人性扼杀人性的,而要从儿童的自然本性出发。 爱弥儿开篇的一句话就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和葛笃德提出了“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德国哲学家康德把他在大学授课

4、期间的讲稿经修改编成了康德论教育一书。认为,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其实践必须和“真知灼见”结合起来,否则就会变成机械的东西。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这本著作不仅包括管理、教学和训练等几个部分,较全面地论述了教育中德、智、体各育的一些根本问题,体系比较完整,而且从其理论基础来看,包括了心理学和伦理学。他以心理学为基础论述了教学过程及其方法等问题,提出了教学“四段论” (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他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 ,这门学科最重要的是要有自

5、身的概念。他明确指出, “普通教育学必须把论述基本概2念放在一切论述之前”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科学的统一性。此外,还有很多有名的教育著作,比如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的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论等。尽管这些论著还不是以一门学科的体系来论述教育,但它们都为教育学科的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实用主义教育学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对 20 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家杜威。他的代表性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 (1897 年)、 民主主义与教育 (191 6 年) 、

6、 经验与教育 (1938 年)等。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在批判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基本观点是: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的目的;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第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2、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

7、中国“教育”概念的词源: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注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 “育,养子使作善也” 。这两个字结合起来成“教育”一词,可以理解为是上对下、成人对儿童的一种影响,其目的是使受教者成善,手段是模仿。西方“教育”概念的词源:在西方,英语中的“教育”是“education” ,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本意为引出、诱导,意思是引导儿童固有的潜能充分发展。依据对词源的分析,可以明确,教育的原初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变为现实。教育的涵义:观点一: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

8、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这个词有时还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词使用。观点二: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当然,这是广义上的教育,至于狭义的,则是指学校教育,即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观点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

9、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3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受教育者,即各级各类学生,也即教育的对象。学生作为实践活动的对象,既有人类实践活动对象的一般特征,又有自身的特点。因此,认识学生、了解学生是进行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以上三种要素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规定的,构成一个完整的

10、系统。没有教育者,就没有受教育者,也就没有具有特殊发展价值的教育影响;没有受教育者,整个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对象;没有教育影响,教工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作为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学校教育过程就是系统各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3、教育的起源在教育学史上,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第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该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

11、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与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勒图尔诺在人类各种人种的教演化 (1900 年)一书中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也持这种观点,他在教育原理中指出,教育从其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教育是扎根于本能而不可避免的行为,因此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的。它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与神话起源说相比是研究的进步,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未区

12、分人类教育行为和动物养育行为之间质的差异。第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是教育史学家孟禄。他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基础,不论成人愿意与否,儿童都在模仿他们。因此照孟禄观点,模仿是手段,是教育过程的实质。但是,这种批判是不彻底的,因为假如教育起源原始社会中儿童对于成人的无意识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的模仿肯定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即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第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为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

13、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第一,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第二,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的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前者是社会性的,因而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第三,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第四,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累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第五,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不是如一些资4产阶级教育学者所说的是永恒不变的范畴。4、教育的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就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差异,教育也

14、因此具有不同的性质特点,形成与各种历史形态对应的教育样态。原始社会的教育:原始社会教育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教育水平低。没有产生制度化的教育机构,教育只是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如狩猎)中进行的,教育的内容是非常贫乏的,教育的方法也主要是口耳相传和实践中的模仿。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由于共同生活的社会制度,教育资源没有为一些特殊的阶层所占有,而是面向所有的氏族或部落的儿童的。只是在男女儿童教育上,根据他们的性别自然差异有一些区别,如可能会让女孩子学习采集,男孩子学习打猎等。第三,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原始宗教或仪式本身承担着一定的教育功能,对于传递原始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经验,约束和塑造人们

15、的社会行为起到重要的作用。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又可以划分为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第一,古代学校的出现。据可查证的资料,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元前 2500 年左右的埃及。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 1000 多年前的商代,也有很悠久的历史。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的第一次分离。第二,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具体体现在:教育目的是培养奴隶主阶级治理国家需要的人才;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一些奴隶主贵族子弟;教育内容多是以军事教育和道德教育为主,以满足统治阶级对内对外武力镇压和道教化的双重需要;教育方法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教师担负起教育青少年一代

16、的职责,被赋予很大的权力,具有很高的权威。三,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封建社会的教育特征:第一,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第二,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第三,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第四,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第五,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现代社会的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与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特征:第一,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第二,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第三,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极性的教学方法不断出现。第四,师生关系民主化。第五,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特征:第一,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