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石在园林中的作用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64546 上传时间:2017-05-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置石在园林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置石在园林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置石在园林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置石在园林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置石在园林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置石在园林中的作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所谓置石,简单说就是在合适的地方放置适合的石头,主要以观赏为主,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重点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形。置石在园林中的作用极其重要,常是园林造景中的点睛之笔,园林中因有了置石,会平添几分野趣、几分内涵、几分厚重。置石一般体量较小而分散,园林中容易实现,它对单块山石的要求较高,通常以配景出现,或作局部的主景,是特殊的独立景观。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人文作用。置石虽是一种静物,却具有一种动势,在动态中呈现出活力,生气勃勃, 给人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园林中常用置石创造意境,或书帖题字寓意人生哲理,使人们在环境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具有积极的人文作用。

2、二是衬托主景作用。置石作为特殊的园林局部构建,重点配合周围环境起陪衬主题的作用,并营造局部环境地形骨架,使主景突出,主配相得益彰。三是使用作用。现代社会人们想回到自然中去,由于条件限制或不想“ 苦其筋骨,劳其体肤”,故在城市绿地中置石,通过艺术加工,营造山林景色,供人们观赏、游憩。中国传统园林崇尚自然,园林构图一般以山水为主,其它景物围绕山水来布局1。因而山石是不可缺少的造园要素,在园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构景作用。置石组景不仅有其独特的观赏价值,而且能陶冶情操,给人们无穷的精神享受。石玲珑剔透,有远古之意,石如抽象雕塑,有现代之感千姿百态的置石,丰富了园林的内涵。因而,置石在现代园林中也得到了广

3、泛的应用1。因此,研究置石在现代园林中的风格特色、发展趋势,探索现代园林中置石的新方法、原则和注意事项,对置石能够继续广泛的应用于现代园林有着现实的意义。 1 置石在园林环境中的作用 所谓置石,主要以观赏为主,结合一些功能方面的作用,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形1。置石一般体量较小而分散,园林中容易实现,它对单块山石的要求较高,通常以配景出现,或作局部的主景,是特殊性的独立景观。置石在园林环境中的作用有如下几点: 1.1 置石的人文作用 我国人民对山石有着特殊的爱好,有“山令人古,水令人远,石令人静”的说法,给石赋予了拟人化的特征

4、。置石虽是一种静物,却具有一种动势,在动态中呈现出活力,生气勃勃,能勃发出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园林中常用置石创造意境,寓意人生哲理,使人们在环境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具有积极的人文作用。 1.2 置石的使用作用 1.2.1 作为艺术造景,供人们观赏游憩。现代社会人们想回到自然中去,由于条件限制或不想“苦其筋骨,劳其体肤”,故在城市绿地中叠山置石,通过艺术加工,营造山林景色,供人们观赏、游憩。 1.2.2 作为园林环境局部的主景乃至景观主题序列和构建地形骨架。例如苏州留园东花园的“冠云峰”以及上海豫园玉华堂前的“玉玲珑”,都是自然式园林中局部环境的主景,具有压倒群芳之势。周围的配景置石起陪

5、衬主题的作用,并营造局部环境地形骨架,使主景突出,主配相得益彰(图 1:湖石“冠云峰”作局部环境的主景)。 1.2.3 置石在园林空间组合中起着重要的分隔、穿插、连接、导向及扩张空间的作用3。例如置石分隔水面空间,既不一览无余,又可丰富水面景观;置石还可障隔视线,组织空间,增加景深和层次4(图 2:置石作大门入口处的障景和对景)。 1.2.4 石材的纹理、轮廓、造型、色彩、意韵在环境中可起到点睛作用。 1.2.5 园林绿地中为防止地表泾流冲刷地面,常用置石作“谷方”和“挡水石”,既可减缓水流冲力,防止水土流失,又可形成生动有趣的景观。 1.2.6 运用山石小品点缀园林空间,常见的有:(1)作铭

6、牌石(也叫指路石)(图 3:世博园之粤晖园入口迎宾腊石上刻“粤晖园”三字);(2)作驳岸、挡土墙、石矶、踏步、护坡、花台,既造景,又具实用功能;(3)利用山石能发声的特点,可作为石鼓、石琴、石钟等;(4)作为室外自然式的器设。如石屏风、石榻、石桌、石凳、石栏、或掏空形成种植容器、蓄水器等,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又可结合造景,使园林空间充满自然气息(图4:置石作室外自然式的石桌石凳);(5)利用山石营建动物生活环境,如动物园用山石建造猴山,两栖动物生活环境;(6)作为名木古树的保护措施或树池。 1.2.7 置石与园林建筑相结合,陪衬建筑物,可在某种程度上打破建筑物的呆板、僵硬,使其趋于自然、曲折,

7、常见以下几种作用:(1)山石踏跺和蹲配;(2)抱角和镶隅;(3)粉壁置石(图 5:用云片石镶嵌在墙上,如同天上的浮云,石上种植物,更添生机。此种手法胜浮雕一筹,可谓匠心别具);(4)花架、回廊转折处的廊间山石小品;(5)漏窗、门洞透景石(图 6:门洞透景石,步移景异);(6)云梯。此外,山石还可作为园林建筑的台基、支墩、护栏和镶嵌门窗、装点建筑物入口。 1.2.8 用山石营建岩石园、日式枯山水园或岩生植物园、水生植物园等专类园。 2 现代园林中置石的布局要点 置石运用的山石材料少,结构简单,如果置石得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置石的布局要点有:造景目的明确、格局谨严、手法冼炼、寓浓于淡、有聚

8、有散、有断有续、主次分明、高低起伏、顾盼呼应、疏密有致、虚实相间、层次丰富、以少胜多、以简胜繁、小中见大、比例合宜、假中见真、片石多致、寸石生情。 3 园林置石常用的方法及其特点 3.1 特置 又称孤置山石、孤赏山石,也有称其为峰石的。特置山石大多由单块山石布置成独立性的石景,常在环境中作局部主题。特置常在园林中作入口的障景和对景,或置于视线集中的廊间、天井中间、漏窗后面、水边、路口或园路转折的地方。此外,还可与壁山、花台、草坪、广场、水池、花架、景门、岛屿、驳岸等结合来使用。 特置山石布置特点有:(1)特置选石宜体量大,轮廓线突出,姿态多变,色彩突出,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石最好具有透、瘦、漏

9、、皱、清、丑、顽、拙特点的(图 7:具透、漏、瘦特点的特置石);(2)特置山石为突出主景并与环境相谐调,常石前“有框”(前置框景),石后有“背景”衬托,使山石最富变化的那一面朝向主要观赏方向,并利用植物或其他方法弥补山石的缺陷,使特置山石在环境中犹如一幅生动的画面;(3)特置山石作为视线焦点或局部构图中心,应与环境比例合宜。 3.2 对置 把山石沿某一轴线或在门庭、路口、桥头、道路和建筑物入口两侧作对应的布置称为对置。对置由于布局比较规整,给人严肃的感觉,常在规则式园林或入口处多用。对置并非对称布置,作为对置的山石在数量、体量以及形态上无须对等,可挺可卧,可坐可偃,可仰可俯,只求在构图上的均衡

10、和在形态上的呼应,这样既给人以稳定感,亦有情的感染5(图 8:山石在桥头对置)。 3.3 散置 散置即所谓的“攒三聚五、散漫理之,有常理而无定势”的作法。常用奇数三、五、七、九、十一、十三来散置,最基本的单元是由三块山石构成的,每一组都有一个“3”在内。 散置对石材的要求相对比特置低一些,但要组合得好。常用于园门两侧、廊间、粉墙前、竹林中、山坡上、小岛上、草坪和花坛边缘或其中、路侧、阶边、建筑角隅、水边、树下、池中、高速公路护坡、驳岸或与其他景物结合造景。它的布置特点在于有聚有散、有断有续、主次分明、高低起伏、顾盼呼应、一脉既毕、余脉又起、层次丰富、比例合宜、以少胜多、以简胜繁、小中见大(图

11、9:山石在池边散置)。此外,散置布置时要注意石组的平面形式与立面变化。在处理两块或三块石头的平面组合时,应注意石组连线总不能平行或垂直于视线方向,三块以上的石组排列不能呈等腰、等边三角形和直线排列。立面组合要力求石块组合多样化,不要把石块放置在同一高度,组合成同一形态或并排堆放,要赋予石块自然特性的自由3。 3.4 群置 应用多数山石互相搭配布置称为群置或称聚点、大散点。群置常布置在山顶、山麓、池畔、路边、交叉路口以及大树下、水草旁,还可与特置山石结合造景。群置配石要有主有从,主次分明,组景时要求石之大小不等、高低不等、石的间距远近不等。群置有墩配、剑配和卧配三种方式,不论采用何种配置方式,均要注意主从分明、层次清晰、疏密有致、虚实相间(图 10:山石在路边群置,层次清晰、疏密有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