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黄州寒食帖》赏析.pptx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6365260 上传时间:2019-02-03 格式:PPTX 页数:12 大小:3.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黄州寒食帖》赏析.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轼《黄州寒食帖》赏析.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轼《黄州寒食帖》赏析.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轼《黄州寒食帖》赏析.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轼《黄州寒食帖》赏析.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轼《黄州寒食帖》赏析.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黄州寒食帖》赏析.pptx(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轼黄州寒食帖赏析 主讲人:林振武,苏轼生平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宋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他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诗“讪谤朝政”,被人构陷入狱。出狱后贬黄州。此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直到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死于常州

2、。,苏轼为人正直、性旷达,才华横溢,诗词文赋而外,对书画也很擅长,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他讲自己书法创作过程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又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苏轼的字看似平实、朴素,但有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 他长于行书、楷书, 笔法肉丰骨劲, 跌宕自然, 给人以“大海风涛之气”、“古槎怪石之形”的艺术美感。 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其书姿媚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

3、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苏)为第一”。明董其昌盛赞他“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传世书迹有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苏轼书法造诣简介,苏轼,排在宋朝四大书法家的首位,其书法以楷、行为主。其楷书主要是以唐颜真卿为取法对象,得浑厚雄强之势,但用笔有晋人法意,楷中带行,结字平扁,如石压蟾蜍,变化丰富,个鲜明。其行书以颜书为底,上朔二王,写得雄秀兼备,古朴多姿。苏轼的书法,是典型的文人书风,他的书法,是构建在其广博而精深的文学基础之上的,苏轼在其论书绝句中写道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其极具个性的书法对后世影响极大,宋以后,学颜的都学苏字,而写二王的,也没法绕过苏字,

4、黄州寒食诗帖,黄州寒食诗帖简述,黄州寒食诗帖,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

5、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难怪黄庭坚为之折腰,叹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有天下第三行书的美名,其艺术水平也是相当高的。开篇之始,书写平缓,字体端正,其后由于感情的变化而使作品的用笔、结字急剧变化,字越写越大,笔势也越来越急促,最精彩的是中段,感情象火山喷发一样不可抑制,最后又复归平缓。苏轼写这件作品时,由于被贬职流放

6、,正是处于人生的低潮。“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途)穷,死灰吹不起!”读其文句,感其心境,观者莫不为之动容,书为心画,此言不虚也。,此帖笔致自然沉着,笔画粗壮丰满,字体真行相间全篇松紧欹侧有致,浑然一体字形忽大忽小,极其随意,各具姿态用笔重者如蹲熊,轻者似掠燕结体既有石压蛤蟆,也有树梢挂蛇,如年中苇纸等字,尖笔长竖,锐不可挡布局疏密有度,不时透出疏朗之气息通观全帖,由缓起渐快的节奏,也有由大及小的字体,复有由细变粗的笔姿,更有始淡终浓的墨趣以行书起笔写洒脱奔放,笔墨与心境相起伏流转,如滔滔江河之泻渲绁于纸卷之上确是苏轼兴到而书的神来之笔,是诗文与书法结合的千古佳作之一!,笔法的分析

7、一、 横的变化 1. 长横 黄州寒食帖 的 “万”“真”“萧”“里” 四字的长横体现了长横笔画的变化特征。“万”和“真”二字的长横腰细, 起笔露锋,收笔方中寓圆。“萧”和“里”二字的长横起收笔或圆浑或方峻, 拙厚浑朴。 2. 左尖横 露锋横向起笔, 向右迅速提按,戛然而止, 笔意向下, 取俯势, 如 “去”字。笔意沉稳, 取仰势, 如“在” 字。 3. 并排横 几个横重叠时,注意相互之间的关系, 切忌一拖而过, 应有长短参差和俯仰变化, 如 “年” 字。 二、 长竖的变化 黄州寒食帖 中如 “年”“中”“苇”“纸”等字的长竖, 起笔都承接上一提笔转入, 稍 做留驻, 中锋直下, 柔中带刚, 轻

8、重缓急, 一目了然。细细品味其形状,就外形而言,上半段基本粗细差异较小, 因而用笔略缓; 下半段稍提,迅速出锋, 笔画细而略干。另外要注意的是,当竖画粗细开始发生变化时, 也有曲直的变化, 书写者应做细致观察, 方能通神。,三、 撇的变化 黄州寒食帖 中的 “屋”、“见” 二字的撇很有特点。 起笔较细, 中段饱满, 特别是下段最圆润,而后立即出锋, 少过渡, 是为苏轼书法撇之一大特色。“在” 字的撇是主笔画,由细仰横轻细转入撇的起笔, 渐渐按推, 呈上细下粗状, 收笔处使用驻笔, 斩钉截铁, 极为阳刚。其他如“破”“九”“入”“煮”“偷”“欲” 等字的撇的安排都出乎意料, 耐人寻味, 临习时不可忽略。 四、 捺的变化 黄州寒食帖 中 “偷”、“墓”“途” 等字的反捺, 或细起笔, 或重收笔, 而中间多提笔, 又锋顶着纸面, 因而极具弹性。“寒” 字反捺略细,收笔处留驻引锋向左连接下一笔画, 极具特色。“春” 字反捺呈三角形状,但笔意内含。“菜” 字反捺细长呈弦形, 书写时曲意不可忽略,回环含蓄。“夜”“过” 二字的捺一波三折,“夜” 字的捺笔体势险峻可人,“过” 字的捺笔疏朗大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