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基础知识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62056 上传时间:2017-05-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传播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闻传播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闻传播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闻传播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闻传播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传播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传播基础知识(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闻传播基础知识【一】第一章新闻第一节新闻的定义关于新闻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上百种,甚至有两三百种。对新闻的不同认识实际上反映了人们从不同的视角对新闻的归纳和概括。新闻是新闻事业的细胞,也是新闻事业的主体, “报纸”在英语的拼音是“newspaper”,也就是新闻纸,新闻纸就是以提供新闻为主的出版物,也可以说是正是新闻决定了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事业的特征。有了新闻, 报纸广播事业才能成为新闻媒介。新闻在近代、 现代新闻中有以下三种内涵:第一种是指新闻纸,也可以说是新闻事业,包括通讯社、报纸、广播、电视、出版、网 络新 闻等等。第二个指报社、通讯社、广播电视这些新闻媒介每天发布的消息报道

2、。第三种含义是指的是新闻报道的体裁,其中包括消息、撰稿、特写、访问、深度报道等等。以上我们的一些看法是对新闻的不同认识,都是从新闻的外部形态来说明的。什么是定义,定义是对事物本质特征的一种概括,从哲学上来说,一个事物的本质特征,是指这个事物所必须具有的是和其它各类事物相区别开来的基本属性。新闻业界提出了数以百计的新闻定义,有的是完全不同,有的也有相类似,但是从中体现了不同的新闻理念,下面我们侧重介绍几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 资产阶级 商业兴报纸对新闻定义的理解。19 世纪中叶自由主义的报刊理论在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定,西方的新闻事业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当时最有活力的新型的产业。报刊广告成为报纸的主

3、要经济的来源。为了扩大销路争取市场,相当部分的报纸就走上了大众化、通俗化报纸的路子。这是办通俗报纸。以猎奇、煽情、色情、暴力黄色新闻为追逐的目标。大众化的报纸,从盈利的目的出发,它追求满足读者的需要和轰动效应。关于商业性的大众化报纸的一些代表性的论点是什么呢?一种是大家熟悉的 19 世纪 70 年代美国纽约太阳报的编辑主任叫约翰伯博加特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这个说法长期被资产阶级 抱人当成新闻的准则。另外一个新闻的定义是 20 世纪 30 年代初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斯坦利瓦利克尔,他认为“新闻是建立三个 W 的基础上,这三个 W 就是 women(女人)、wapum (金

4、钱)和 wrongdoing(坏事)。 ”还有一个美国的堪萨斯州叫呵契生市环球报的主编爱德华贺,他认为“凡是能让 女人喊一声 哎呀,我的天的东 西就是新闻” 。诸如此类,猎奇、反常、趣味、刺激,一度成为资产阶级商业性报纸对新闻定义的内涵。这种说法看起来似乎很荒谬,但是应该说这种观点的影响今天不同程度还是存在。资产阶级报人还有一种对新闻定义的理解,就是片面夸大新闻工作者的主观意志。如美国新闻学者威廉梅茨提出, “新闻就是编辑说是就是的一切事物”,就是编辑说你这条事情是新闻它就是新闻, 编辑说不是新闻就不是。他把新闻看作是一种完全按照新闻从业者的主观意志随心所欲解释的这种东西。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新

5、闻观在新闻界的反映。第二、事实说。事实说是 1944 年陆定一同志提出来的,陆定一提出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同志提出新闻的定义,主要包含下面四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新闻所报道的内容是事实,事实第一性,新闻报道是第二性,也就是说先有事实后有新闻报道,所以说,新闻报道必须忠实于事实,不可虚构和曲解,也不可以用判断来代替事实,新闻要真实,这一点就划清了新闻报道和文学创作的界限;第二,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我们谈到是新近发生的事实,这“新近”二字是对新闻报 道时效性的界定,新 闻事实和新闻报道之间时间差越小,传播的效果越好, “新近“这个时间限定划清了新闻报道和历史的界限

6、;第三,新闻报道的事实必须具有新闻的特点:鲜活、重要、接近、受众关心,并非所有的事都能成为新闻,所以记者要选择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第四,新闻必须公开发布,要通过大众传播渠道传入千家万户,新闻不是组织传播,也不是个人传播,要经过大众传播,进入大众传播的渠道,是公开的、透明的,让大家都知道的。所以,记者要选择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具有传播价值的事实,来进行对新闻事实的筛选、整理,有序化、符号化地处理,来 实现新闻报道的有效信息。以上是讲对新闻定义的理解,和事实说的内涵。第三、信息 说。信息说是把新闻的定义作为新闻是事实变动的信息,它强调是一种信息,是什么信息呢?是事实变动的信息。这个定义是从新闻的传

7、播效果出发的,它把事实变动作为新闻报道信息量的依据。我们说“信息说”和“事实说” 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新 闻定义的本质内涵。但是从新闻事业的发展来看,我们认为“事实说”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新闻定义的概括,似乎更容易明确。第二节新闻的本源新闻是从哪里来的?新闻的本源是什么?陆定一同志指出,新闻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回答。由于对新闻本源理解不同,一种人对新闻是什么做了唯物论的解释,一种人则做了唯心论的解释。唯物论者认为新闻的本源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自然斗争中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因此,新闻的定义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事实是

8、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前,新 闻在后, 这是唯物论的观点。经过了半个多世纪新闻事业的实践,证实陆定一同志对新闻本源的认识是存在科学性和前瞻性的,体现了马克思唯物主义的新闻观。我们如何坚持事实是新闻本源这个唯物论的观点?在思想认识上和实践工作中应该努力地做到以下几点:1、坚持事 实是第一性的,事实对新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中央宣传文化思想部门的工作会议上说: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宣传思想工作增强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实践途径,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突破口,

9、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李长春同志还强调说,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真实地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从生活中挖掘生动的事例、吸取新鲜血液、展示美好前景;深入群众就是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李长春同志的讲话是对新闻实践的方向,作出了重要指示。所以我们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把深入改革开放的第一线作为主流任务,把镜头、话筒对准基层,用群众的语言,用群众中生动的新

10、人新事,以及生活中的新风尚、新风貌,及时向大家进行新闻报道,使我们的新闻媒介真正成为受众的代言人和受众的朋友。就是说,我们要坚持事实是新闻的本源,首先就要深入实践,要确认事实对新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准确地认识事实,把握事实,才能够很好地解决事实,报道事实。2、承 认 客观事实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它不会因为人们不喜欢它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人们幻想它而出现。所以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尊重客观事实,报道事实要采取老实的态度。这也非常重要,实事求是忠于事实。虚假的报道、失 实的报道最大的缺点就是规避事实。3、和事实相比,新 闻是派生的,是第二性的,新闻反映的是正在发生的事实,或者是

11、新近发生的事实。我们新闻工作者只能按照事实的本来面目去报道它,解释它,而不应该曲解,所以新闻报道只能根据事实的内涵来展示它,而不能够根据我们个人的希望来描写事实,更不能用个人的感情来影响事事的客观和公正。4、我 们说 新闻所含的各种性质,包括政治性、趣味性和人文内涵等等,这些同样是因为新闻事实中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和内涵,它具有人文内涵,具有趣味性,所以我们写出的报道才是吸引人的,才是具有人人情味的。事实具有某种性质,它的报道才能反映某种性质。所以我们说,正确处理新闻和事实的关系,是新闻理论中一个很重要的根本性的问题,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从属问题,也不是第一、第二的排序问题,而是坚持唯物主义新闻观才是

12、新闻观的原则行为。所以新闻和事实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果一旦颠倒了,就会出现造谣、撒谎、曲解、夸大,这样就会 给宣传带来负效果。我国新闻界很重视一条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叫做“用事实说话” 。用事实说话,指的是忠实、客观的报道新闻事实,通过选择事实、表现事实、解读事实,使受众不仅了解事实, 还能够通过对深层信息的拓展,来了解和事实有关的背景,以及事实可能的发展趋势、影响等等。用事实说话,体 现了传播的特殊规律,新闻不仅包括新闻变动的客观信息,还传递了报道者对新闻报道的倾向和理解,渗透或者表达某些必要的背景、观点、评价等等。新 闻报道者不仅要报道事实,必要的时候,也应该根据受众的需求来解读事实。对用事

13、实说话,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是通过作者直接的议论,而是经过精心选择的事实,运用事实本身的逻辑说服力,充分而含蓄地来表现出作者的倾向和观点。以上我们讲的是第二节,就是新闻的本源,如何认识新闻的本源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我们讲了如何认识新闻报道与事实的关系,如何理解用事实说话。第三节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它的特点是广播电视的传输个性,就是它通过现代的传播技术,来传播新闻事实。所以,它的特点主要是广播电视新闻是通过对某些特定的电子技术,通过无线电波或者电缆技术来公开传播新闻报道。广播电视电台把新闻节目分成广播电视的信号,利用无线电或者导线传送出去,通过收音机、电视机让受众接

14、收,从而完成广播电视新闻的传输过程、传播过程和接收过程,也是传收过程。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人们在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中间加上了这么五个字,是“正在发生的”。这五个字强调的“正在发生的”, 实际是广播电视技术可以对重大的新闻事件,特 别是事发的新闻事件现场进行现场直播。受众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媒介的现场直播,来报道正在进行中的新闻事件,可以同步了解新闻现场的最新变化,使广播电视新闻的价值在现场同步直播中得到极致性的发挥。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对广播电视新闻做出以下的定义,广播电视新闻是通过某些特定的电子技术(如无线电波或线缆系统)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我们下面就分别地分析广播

15、新闻和电视新闻的特点。一、广播新 闻传播的特点广播新闻是广播新闻中间各种题材的总称,广播是一种以有声语言为主体的传播新闻,它的信息符号就是听觉信息,以有声语言为主体,包括现场的音响和音乐。广播新闻不能停留在文字新闻报道的“有声版”上,从更 为专业的观点来看。一位海外的广播界同行对广播新闻的理解,提出了更为积极的意义。这位海外同行对广播新闻的理解是这样说的:如何让新闻在广播媒介中得到最有效的处理和发挥。也就是说是指新闻事实在广播媒介中间来进行报道,你要把广播媒介自身所具有的潜能和优势开发到了极致。换句话说,作为一个有责任的广播新闻从业人员,不能够只是讲一般意义下的新闻安排在我们广播节目时段中间播

16、出,就算完成任务了。广播新闻人应该从开发媒介的潜能和优势出发,是广播中播出的新闻事实的内涵,通过媒介和自身的潜能开发,将传播效果提升到最有效的层面。所以我们说广播新闻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媒介优势和潜能的最有效的开发。(一)广播传播的优势1、是 传 播迅速、信息量大,在突 发事件中不可代替。广播直播这个方式可以随时插入最新的信息,几年前厦门遭遇了14 级台风,造成厦门这个城市长时间大面积地停水、停电、停媒体,居民看不到报纸,也看不到电视,厦门电台就用自备的发电机开通了两个频道,全天直播,成为厦门市民了解台风最新动态的惟一渠道,如政府的紧急通知,台风的最新动态,市民如何防灾自救等等,这些信息源源不断地通过直播,通过广播传到千家万户。比如说有的信息说厦门海堤被堵,请司机不要上路;120 急救车无法加油不能上路,有的司机马上呼应说,我是司机,我自愿加入 120 救助行列,我的联络号码是多少多少号,有的司机也加入自救的行列,说 120 需要我,随时出动,我的车号是多少多少。几百条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