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西剧变与苏联》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6174837 上传时间:2019-02-03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00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东西剧变与苏联》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苏东西剧变与苏联》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苏东西剧变与苏联》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苏东西剧变与苏联》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苏东西剧变与苏联》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东西剧变与苏联》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东西剧变与苏联》ppt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从共产党宣言到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一个共产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及其纲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革命失败后社会主义遭受第一次挫折。,第一国际成立和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的成立与失败。,社会主义运动向横广发展,第二国际的建立和破产,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第二次飞跃发展与挫折,第三次飞跃发展与挫折,第一次飞跃发展与挫折,二、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阶段的三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历史性的新飞跃,并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二战后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一大批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和面貌,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大

2、国主义与大党主义给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造成重大挫折,长期的“左”和最后一些共产党的右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空前严重的挫折。,斯大林本人的错误和后人反斯大林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从两个方面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严重挫折。,三大教训,本章学习要点,一、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一)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3)迂回过渡指导思想的主要内容,(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直接过渡”思想和战时紧急措施的结合.,1、根本指导思想的转变:由“直接过渡”变为“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1)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到1918年3月外国武装干涉以前,列宁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济建设模式的确

3、立,农业上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在工业方面,由全部国 有化到实行部分工业企 业私有、实行国家资本 主义.,运用价值规律、货币信贷、财政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在流通中允许贸易自由,社会主义革命 新战略,新经济政策的建式设模式,(二)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的思想,1.有步骤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反对官僚主义,两个 最突出方面,2.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改善党的领导,列宁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结论: 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经济相对落 后国家由于各种主观矛盾表现特别尖锐,有可能在 一国率先突破帝国主义阵线,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 利,而几国同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

4、是不太可能的。 思考题: 1.列宁的新结论违背马克思主义吗?为什么? 2.列宁的新结论对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何启示?,物质层面:现代经济十分薄弱,自然经济在社会经济体系中仍占相当大的比重,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程度低下、科学技术 落后、资金缺乏、人才稀少,非物质层面:政治上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行政等级制、家长制等流毒深广,缺乏近代民主传 统。文化上专制主义影响,一花独放,听不得不同意见,容不得不同风格、不同学派的艺术,对学术之争,常以行政与、手段武断处置,二、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一)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2.实行高度集中 的部门管理

5、体制,3.实行排斥价值规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4.采取国家行政 机关包办一切的 经济运行和管理 体制,(二)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A,B,C,E,D,政治方面特征,名义上的联邦 制,实质上的单 一制,中央统管 一切,地方无权,党政不分,以党 代政,人民群众 民主权利很小。,国家安全机关 占据特殊地位 拥有特殊权力。,执政党自身的领 导体制的倒挂,苏共独掌政权,共产党一党单独存,其他党派没有存在的合法性。,成功性,适应性,唯一性,政治性,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斯大林模式的学习和照搬,历史地、全面、客观地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不仅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应有的科学态度,而且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

6、义建设实践起着重要借鉴和指导作用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的历史条件有四个方面,而党的主要领导人的品行为该模式烙下了特殊印记。 正确认识苏联社会主义,要做到一份为二,充分肯定其成就和历史功绩,否定其缺陷和弊端。,一、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四种模式,2、60年代中期, 苏联、东欧国家 改革,围绕改革 经济管理的手段 与方法,要求提 高经济效益而展 开,仍没有涉及 体制本身的弊端,3、第三次于70年 代末80年代初展开,中国是这次改革的先行者,完全突破了苏联模式,1、50年代初, 南斯拉夫改革 为发端,包括 苏、波、匈等, 大都未能对旧 体制实行根本 改革,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三次高潮,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四

7、种模式,1、以南斯拉夫为代表,在自治理论指导下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四种模式,2、以苏、民德为代表,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基本框架内进行改革的体制,4、中国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选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以匈、波兰为代表,在基本保持原体制的前提下,开始提出和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模式,(一)赫鲁晓夫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第二,平反冤假错案,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第三,改革党的领导和组织体制,第一,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第四,实行干部任期和更换制度,二、苏联改革进程的开始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二)赫鲁晓夫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包括两方面:,2、变“条条”管理为“块块”管理的工业建筑业改组,1、以“放权

8、”和贯彻“物质利益”原则为主线的农业改革,农业改革的 主要内容,全面改革农产品采购制度,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垦荒,鼓励和扶植个人副业,改革农业计划 制度,使集体 农有较多的生 产经自主权,三、苏联走向衰亡的关键转折期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扩大企业经营管理的自主权;逐步转向以经济方法为主管理经济; 贯彻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相结合的方针;固定农产品收购计划,奖励超计划交售,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加农业投资,勃列日涅夫 时期改革内容,政治体制改革 重点加强中央集权、克服地方分散主义、稳定干部队伍,四、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第一,自力更生 (南、阿),第二,在国外建立军队,配合苏联

9、红军,与国内革命力量里应外合,争得解放。(波、捷),第三,利用有利时 机举行武装起义, 夺得全国解放。 (保、罗),第四,主要靠盟军, 特别是靠苏联红军 获得解放的。 (匈、东德),东欧8国分 为四种类型,五、苏南冲突与南斯拉夫的改革,社会主义改革的先行者:南斯拉夫 苏南冲突: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后社会主义同盟的第一次大分裂,为南先行改革提供机会,对勃列日涅夫时期改革的评价 对旧体制的修补、完善,对 “斯大林模式”的回归。主要表现: 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大大发展 个人极权加强,独断专行现象严重,个人崇拜盛行 国家机关日益膨胀 干部队伍的老化,三、南斯拉夫改革的进程,南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多中心国家主义

10、,1971 80年代末,19501963年,南改革模式:自治模式,改革的阶段:,1.工人自治阶段,2.社会自治阶段,3.联合劳动自治阶段,1963 1971年,(一)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模式在政治方面的表现,A,B,C,D,在国家结 构上实行 自治联邦 制,各级各类干 部废除终身 制,实行轮 换制和集体 领导制,并 限制兼职,实行代 表团制,改变南共 在全国政 治和经济 生活中发 挥领导作 用的方式 和途径,实行市场经济,广泛参加国际领域分工,(二)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模式在经济方面的内容,改生产资料 国家所有制 为社会所有 制。,国内背景经济发展的压力巨大 时代背景:核武器大量存在: 国际背

11、景:苏联在国际社会上处于孤立状态,美苏军备竞赛使苏联无法承受,苏联走向解体的时期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新思维“ 出台的背景,新思维的发展及其核心和要害,“新思维” 的实质及 其后果,一、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全人类共同利益高于阶级利益”;丑化和全面否定整个社会主义制度、鼓吹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鼓吹民主化、公开性和多元化,并推至极端。,首先造成了 苏共的解体; 其次造成苏 联的解体,二、80年代末期东欧改革的困境和剧变,3,不能正确地面对和评价历史问题,4,经济形势严峻,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外债负担沉重,1,中央放权后,地方在不能慎用权力,而是出现失控,2,价格改革难“创关”,由价格改革

12、引发物价失控,1985年3月-1988年6月,戈尔巴乔夫执政初期的经济改革:提出加速战略和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完善社会主义”,三、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A,B,C,D,1988年6月- 1989年末, 主要进行政治 体制改革方面, 改革目标逐渐 转变到推行人 道的民主的社 会主义,1989年11月- 1991年8月, 苏联出现政治、 经济和社会的 全面危机,1991年8月- 1991年年底, 政局急剧恶化、 苏共被解散, 联盟解体,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倾向迅速占了上风,1,非正式团体大量出现,较大规模的 有组织的政治反对派开始出现。,2,3,从一党制向多党制演化,4,5,2、1988年

13、6月-1989年末, 苏联政治体制改革发展为政治改向,民族分立主义势力崛起,公开 与中央分庭抗礼。,B.利用各种现代化的传播媒介,灌输西方价值观,左右苏东国家的舆论导向,煽动反社会主义情绪,C.利用所谓“人权”、“人员自由往来”等问题干涉东欧国家内政,扶植“内应力量”,A.利用经济手段,诱压兼施,以改变苏东国家的政治方向,西方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是苏东剧变的外因,四、苏东剧变的原因 直接原因:外部,内部 深层次原因:政治。经济,内部原因:苏东国家的共产党在改革中偏离马克思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方向,迷恋照搬西方的民主制度,引发政治动荡,极端民主化、公开性为反对派全盘否定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

14、大造舆论开了绿灯的。,忽视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建设,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泛滥,党的性质改变。,党陷入危机的表现,经济原因,指导思想和改革路线的混乱 党内腐败、特权习以为常,严重脱离人民群众 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受严重破坏,经济每况愈下,动摇了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经济搞不好的原因在于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经济体制长期存在严重问题,2、深层次原因:党已经陷入深刻危机,经济长期没有搞好,五、苏东剧变的教训,1.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关系到政权的生命,2.坚持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教训二,教训三,教训一,4.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教训四,一、1949-1956年的国民经济恢复

15、和社会主义改造阶段,由于斯大林从未赞同过新民主主义的事实,中共 只得尽量回避与缓和这一问题对双方的影响。,1,50年代苏联对中国的友谊、援助和支持,使中共 中央在制定内政外交政策时就不能不重视苏联的意见,2,三大改造运动在许多方面重复了苏联社会 主义改造的错误。,3,放弃新民主主义路线的原因:,这一时期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在政治体制上,实行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管理体制上,给企业和地方一些独立性,并初步提出了改进我国计划体制的问题。,在工业化道路上强调农轻重协调发展,二、1956-1966年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1)全民办工业,大家挤农业,(3)追求“一大、二公、三纯、四高”的单一公有制,(2)表面放权,实质集权,2、经济上的冒进:反反冒进、大跃进、人民公社,3、出发点是突破苏联模式,而结果则是进一步强化了苏联模式。,1、政治上的反右扩大化,主要失误,1957年起,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存在的主要失误,三、1966-1976年“文革”十年的经验教训,A,B,C,D,1.社会主义时 期必须始终坚 持把经济建设 和发展生产力 作为最基本的 任务。,2.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3.必须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4.必须反对和 彻底清除社会 主义思想理论 中的“左”倾遗 毒。,一、中国改革开放的思想准备: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两个凡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