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 教案 .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6148421 上传时间:2019-0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曲靖市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 教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云南省曲靖市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 教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云南省曲靖市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 教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云南省曲靖市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 教案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云南省曲靖市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 教案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省曲靖市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 教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曲靖市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 教案 .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蜀相教学设计【学情文本定位】蜀相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中的诗歌,是第一单元“诗歌之部”中自主赏析的第三首诗歌,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事“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我将本模块的教学定位为: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加强诵读涵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内容和主旨,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引导学生丰富对作品的理解,积淀自己的文化素养。【教学目标】根据学生情况、文本特点、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教学侧重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从中体会诗歌的韵味。2、分析景物意象,锤炼字句,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有才无命,壮志难酬)。【教学重点

2、】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内容和主旨)。【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 学生主体 对话交流 合作探究【教学环节】学生课前预习,做导学案。一、导入新课问:古人为什么要写诗?(写诗的动机是什么?)毛诗大序:“情动与中而形于言。”礼记:“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说” 简单来说,诗人写诗:物象和事象诗人兴发感动形之于言。那么很多年前,杜甫在安史之乱的第五年,辞官入蜀,探访武侯祠。他有哪些兴发感动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二、初读诗歌 整体感知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

3、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情感(学生揣摩感情基调)。(1)注意:字音 “柏”bi “好”ho(2)诗歌的感情基调:伤感、叹惋请同学朗读,其他同学作点评(表达伤感的字眼:自、空、死、泪等)。朗诵指导: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感伤。前四字稍快,后三字则要慢,“自”“空”要重读,“死”要读得沉痛,“泪满襟”要读出感伤的语气等。问:2.诗人为什么要伤感呢?在武侯祠所见,思忆诸葛亮一生,自己壮志难酬。三、深入诗歌 细细研读(一)研究题目蜀相题目不仅确定了诗歌类别,还往往暗示全诗立意,提醒作者的着眼所在,有的题目就是

4、诗眼。1.诗题为何用蜀相?为何不用诸葛亮 、武侯祠为题?(目的:让学生带着题目去研读诗歌内容)解析:(1)为何不用咏诸葛亮:诸葛亮让人想到“智”,如果用诸葛亮为诗歌名称,那全诗就会突出写诸葛亮的智慧。但明显不是。(2)为何不用武侯祠:它的内容以写景为主。(3)诗题为何用蜀相:从诗歌内容来看,诗人更多关注诸葛亮的政治身份,以及由此产生的忠诚爱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从当时时代来看,正是安史之乱的第五年,身于乱世,忧国忧民的杜甫渴望圣君贤相来匡扶摇摇欲坠的大唐江山。从杜甫本人来看,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鸿鹄大志,蜀相更能表达自己渴望如蜀相一样施展政治抱负,但却报国无门、功业未成的痛苦。(

5、二)合作探究诗歌(5分钟)你最欣赏哪一联?(哪一联让你感触最深?)学生各抒己见,老师补充。(1)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可从意象入手) “何处寻?”此时诗人已在武侯祠,何况武侯祠是大地方无需寻找,之所以强调“寻”,诗人特意去找,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表达心情之急切,对诸葛亮之崇敬,之钦慕。“柏”这个意象,象征着诸葛亮高洁的品质。首联告诉我们武侯祠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柏树茂密葱郁),写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2)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乐景衬哀情。可从景,字入手)“映阶碧草”、“隔叶黄鹂”突出了春色的悦目,黄鹂歌声的动听。然诗人用一个“自”、一个“空”,则突出

6、了丞相祠堂凄凉寂寞,春色固然美好,但却少有人来。“自”写出无人欣赏。(知音) “空”写出无心欣赏 问:诗人为什么无心欣赏?(引导学生用知人论世来解答)解析:杜甫是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唐王朝仍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诗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鸿鹄大志落空,流落蜀地,生活穷困,无论国事,家事,个人事都使他陷于苦闷之中。颔联写出英雄死后的落寞和诗人内心的寂寞、感伤。(3)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用典)“频烦”:多次地烦劳。 “天下计”指统一天下的谋略,歌颂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定计天下,得到用武之地)“开”指帮助刘备开创蜀汉。 “济”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老臣心”

7、指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之心。(施展个人才华) 颈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展现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赤诚忠心。(4)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问:能否把最后一联改为“出师未捷身先师,长使后人泪满襟”解析:不能。自古红颜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红颜和名将白头的悲剧意识更大一些。俗人的泪和英雄的泪比较下来也是如此。世俗之人,只看到诸葛亮个人智的一面,难以看到一代名相,明知不可而为之的赤胆忠心。问:此处的“英雄”指哪些人?更多指以英雄自命却怀才不遇的“英雄”,这些人的感慨才会更深层,对诸葛亮的际遇尤多感慨。也指诗人自己,他忧国忧民,一心牵挂的是国家和人民,空有抱负,却无法实现。由

8、此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慨叹的是英雄,不是俗人。颔联的“映阶碧草自春色”,不是绿草无人欣赏;“隔叶黄鹂空好音”,也不是叫声动听,无人倾听。而是俗人不会赏,不会听。碧草只为英雄绿,赞歌只为知音唱。这就是杜诗的沉郁顿挫的“沉郁”之所在。也可谓:出诗未捷身先死,长使文人泪满襟。尾联写出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但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诗人为此感到遗憾、痛惜。并以诸葛亮自诓,表达自己有才无命,壮志难酬。(三)课堂总结诗歌由景写到人,由寻找,瞻仰武侯祠一直写到对人物的追溯,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表现诗人有才无命,壮志难酬的伤感之情。可以说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那么,我们今天读诗人,在感叹诸葛亮的同

9、时,在感叹天下英雄的同时,能否也为杜甫鞠一捧泪水(名震寰宇的大诗人,在唐朝默默无名,最后竟老死在一条破船之上)。(四)课堂作业(根据课堂时间而灵活选择其一)1.请将杨慎引诗和杜甫诗进行比较,说说两诗有何异同?武侯庙 (明)杨慎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曰又曛。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解析:异:(1)蜀相:自比的成分较多;武侯庙:诗中几乎没有涉及到自比。(2)蜀相:表达惋惜,遗憾的情感;武侯庙: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表达对武侯的崇拜之情。(3) 蜀相:以乐景衬哀情(反衬);武侯庙:大部分为描述,正衬成分多。(4)蜀相: “自”,“空”描写乐景;武侯庙: “空”,“隔”描写凄清之景。同:(1)均表达了哀伤之情2.请同学说说你心目中的诸葛亮。四、板书(附后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