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6144681 上传时间:2019-02-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理科)考生须知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号。2本试卷共3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25小题,共75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2小题,共25分。满分100分。3所有试题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4考试结束后,考生将试卷和答题卡按要求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个选择题,每小题所列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道小题3分,共计75分)1.金文中的“封”字,写作或,“邦”字写作。意为划定疆界,植树为帜,建筑城堡,驻军守土。其反映的制度是A. 王位世袭制B.

2、内外服制C. 分封制D. 嫡长子继承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封”“邦”意为划定疆界,植树为帜,建筑城堡,驻军守土,反映出“封”“邦”是象形字,表示封疆界建国家,其反映的制度是西周的分封制,所以选C;ABD与材料信息不相关,排除AB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一统天下。“公元前221年”属于A. 公元前2世纪早期B. 公元前2世纪晚期C. 公元前3世纪早期D. 公元前3世纪晚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世纪,指计算年代的单位。一个世纪是一百年,通常是指连续的一百年。因为公元没有0年,直接从公元1年为原点,所以公元1-

3、100年就是公元1世纪。公元的年代越小,离我们越远,越大离我们今天越近。但公元前就不同了,因为从公元前100年-公元前1年是公元前1世纪。而公元前的年代数字越大,离我们越远,数字越小,离我们越近。所以公元前1年就是公元前1世纪末,也是这个世纪的最后一年。而公元1年却是1世纪的第一年。所以公元前221年是公元前3世纪晚期,正确答案是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统一全国3.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而是本城邦成年男子的民主。这从本质上体现了古代雅典A. 男性地位普遍高于女性B. 男女在社会中的分工不同C. 男性具备从政的便利条件D. 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和夫权社会【答案

4、】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仅仅是对少数男性公民群体而言的,而广大的非公民,如外邦居民、奴隶、和其他居民,没有享受民主的权利,所以D正确;选项ABC只是表面现象,暗影的本质问题。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4.全国政府与各构成单位之间分割国家权力。全国政府拥有国防外交等大权;各构成单位人民有自治权,议会议员政府首长由当地人民选举产生,大多数构成单位拥有自己的宪法。其阐释的是A. 联邦制B. 共和制C. 君主立宪制D. 责任内阁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全国政府拥有国防外交等大权;各构成单位人民有自治权”“大多数构成单位拥有自己的宪法”,

5、结合所学可以判断出这指的是联邦制,A项正确; 材料并未涉及共和政体的内容,故B项排除;君主立宪制中要有君主的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君主的存在,故C项错误;责任内阁制是指中央的运行体制,并不涉及到全国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权力分配关系,故D项错误。5.在论及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时,马克思说:“看起来奇怪的是,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倒起了警醒作用。”学者茅海建也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不能反映上述观点的是A. 坚船利炮促使部分国人“开眼看世界”B. “师夷长技”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洪仁玕提出了施政方案资政新篇D. 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答案

6、】B【解析】【详解】“师夷长技”指学习西方的技术,而不是制度,故无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项错误,故答案为B项。根据材料“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倒起了警醒作用”“ 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可得出,坚船利炮促使部分国人“开眼看世界”;洪仁玕提出了施政方案资政新篇;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故ACD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6.“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写下这句名言,把人类的解放事业寄托在无产阶级身上。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根源是A. 工业革命的进行B. 圣西门等社会改革家的实践C. 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的影响D.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推动

7、【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根源是经济方面的,也就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原因,但都不是根源,排除BCD三项。7.2014年1月5日,河北省隆化县发现了一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印制的中国地图,地图正面详细标记了中国各地的交通运输、矿产、农副产品等信息,背面则印制了中国多处名胜古迹的照片。就民主革命而言,该地图的主要研究价值在于A. 发现当地历史变迁规律B. 为文物古迹复原提供重要依据C. 了解当时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状况D. 揭露日本对华经济文化的掠夺【答案】D【解析】【详解】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印制的中国地图中详细标记了中国各地的交

8、通运输、矿产、农副产品以及名胜古迹等信息,结合时代背景可知,该地图是为日本对华经济文化的掠夺服务的,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当地历史变迁规律,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就民主革命而言”,故错误;日本了解当时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是为了有目的的经济侵略,故C项错误。8.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是指A.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B. 人民当家做主新时代的到来C.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D. 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答案】C【解析】【详解】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9、,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宪法,意味着中国正在逐步迈向社会主义,体现新中国建立以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大成果。故选C项。A项是在1956年;B项是在1949年;D项是在1949年。故排除 ABD三项。9.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A. 雅尔塔会议B. 日内瓦会议C. 万隆会议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10.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溉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下列图片与此描述相吻合的是A. B. C. D. 【答案】D

10、【解析】试题分析:由“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地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物”可以分析出描写的是唐代的灌溉工具,筒车,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错误,水排是东汉的鼓风工具;B项是魏晋的人力灌溉工具;D项与“水激轮转,众筒兜水”不符。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的农业灌溉工具11.16世纪以来,欧洲的国际贸易中心逐渐从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转移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等地。这主要是由于A.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推动B. 新航路的开辟C. 意大利的衰落D. 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新航路开辟前,东西方贸易基本上被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所垄断。随着新航路的开辟

11、,欧洲商路和贸易的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逐渐衰落了,因此选B。ACD都不是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2.恩格斯说:“18世纪,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好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这场变革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这场变革”指A. 商业革命B. 光荣革命C. 工业革命D. 议会改革【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业革命发生在14、15世纪,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可排除A;光荣革命发生1689年,是17世纪,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可排除B

12、;英国议会改革出现在1832年和1864年,这是19世纪,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可排除D;英国18世纪发生的工业革命是一场没有枪炮之声而且影响巨大的变革,这与材料的意思相符合,故选C。13.19271936年,中国工业产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8%以上,1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史上最高水平。这主要得益于A.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 B.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C. 国家基本统一和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D. 中国人民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时间信息“19271936年”可知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南京临时政府基本实现了国家统一和颁布了奖励实业的法令,故A项

13、排除,C项正确。B项是指19141918年,故B项排除。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4.康有为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据此可知,康有为A. 认为中国应该全盘西化B. 主张在社会习俗方面与世界趋同C. 企图通过“剪辫易服”推翻清政府D. 积极倡导制定宪法、限制君权【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 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表明,康有为主张在社会习俗方面与世界趋同,认为工业化的时

14、代必须改变服饰与发型,才更有利于工业生产,故B项正确;康有为并不主张全盘西化,排除A项;康有为维护的是清政府的统治,不可能主张推翻清政府,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制定宪法的内容,排除D项。15.1921年,苏俄政府退出拥有20名工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允许私人承租经营;准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和商店。这表明苏俄当时实行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工业化政策D. 农业集体化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21年”“ 允许私人承租经营;准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和商店”可得出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允许商品买卖,允许私有企业存在,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不存在材料中的现象,排除

15、A项;CD两项都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与材料中的现象及时间都不符合,排除CD两项。16.1933年,美国农业调整署派出大量代表,说服农民毁掉1000万英亩棉田,屠宰二十多万头大猪和六百多万头小猪。政府予以补贴。这种做法A. 有利于农产品价格的稳定B. 体现了政府的“以工代赈”C. 遭到农民的一致反对D. 为失业者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答案】A【解析】根据“毁掉1000万英亩的棉田,屠宰了二十万头大猪和六百多万头小猪”,通过人为的限产和毁坏来实现农产品供需的平衡,有利于农产品价格回升,A项正确;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表述太绝对错误,再有政府予以补贴,农民不会一致反对,排除C;D是“以工代赈”的作用,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毁掉1000万英亩的棉田,屠宰了二十万头大猪和六百多万头小猪”,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分析解答。17.近日央视热播的转折中的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