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6141486 上传时间:2019-02-0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解析版】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解析版】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解析版】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解析版】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州市吴县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一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应用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 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感到厌倦、始终不会松动、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2)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 境界。(3)人的眼中总有一个前方,那是因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是乡土情绪又常使人们 ,不愿外出闯荡,于是随之而来的生活压力时常会让他们一筹莫展。A. 炫耀 清闲 安居乐业 B. 荣耀 清闲 安土重迁C.

2、荣耀 悠闲 安居乐业 D. 炫耀 悠闲 安土重迁【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要特别关注近义词中的不同义项,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炫耀”,从各方面(多指金钱、权力、地位等)特意强调自己(略带夸大自己,看轻别人的意思)。“荣耀”,应得或能够赢得的崇高称誉。第一处,句中说“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的职业”,由“决不是”和后面的内容可知,句中是说我们的使命不是求得一个夸大自己的职业,应使用“炫耀”。“悠闲”,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清闲”,摆脱工作或摆脱

3、精神集中的状态或事实,清静。第二句中,横线前面说“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这是写江南冬景给人的感受,这应是闲适的生活状态,应使用“悠闲”。“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安居乐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第三句,从“乡土情绪”和“不愿外出闯荡”等内容可知,句中应是表达不愿轻易迁离故土的情怀,应使用“安土重迁”。故选D项。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 , 。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于是在郊游踏青时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人们企盼将这种生

4、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第六句与第三句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第六句“旺盛的生殖力”与第三句“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存在因果的关系;紧跟着第四句提到“将这种生命力转移”,自然紧跟在第三句后面;第一句是第四句的目的,而前面所说的内容是第二句和第五句的原因。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

5、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视频3.下列诗句与“雨昏青草湖边过”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A. 薄罗轻剪越溪纹B. 山家烟火春日晴C. 花落黄陵庙里啼D. 饮马长城窟更寒【答案】

6、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的要求:“对仗工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字数要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二是词性相当。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三是结构相称。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四是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五是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考点:正确运用常

7、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选出下列句子语言得体的一项( )A. 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B. 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C. 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D. 阁下访问寒舍,我深感荣幸。【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选出下列句子语言得体的一项”,这就要求考生要关注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本题中,A项,“笑纳”是敬称,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句中说自己收下这些土产,谦敬不当。B项,“绵薄之力”

8、是谦称,指微不足道的力量,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句中形容别人的帮助,谦敬不当。C项,“光临”是敬称,敬称他人的来访;句中形容自己,使用不当。D项,“寒舍”谦称,指自己的家,使用恰当。故选D项。【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

9、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5.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曾经B. 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出一般人C.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向:先前D. 击空明兮溯流光 溯:逆流而上【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

10、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如解释为“曾经”,则与语境不合;这句话是说“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时刻在变动),竟然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曾”意思是“竟”。故选A项。【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

11、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蚓无爪牙之利 B.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D. 哀吾生之须臾【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设题,考生可以把该词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是否讲得通。本题中,D项,“哀吾生之须臾”中“须臾”古今意思

12、一致,都指极短的时间,片刻。A项,“蚓无爪牙之利”中“爪牙”古义指爪子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B项,“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中“众人”古义指一般人;今义指很多人。C项,“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中“然后”古义指这以后;今义是表先后关系的连词。故选D项。7.下列句子与“而今安在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 游于赤壁之下【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与而今安在哉句式相同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特殊句式进

13、行设题,考生要先明确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然后依据每种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本题中,例句“而今安在哉”是宾语前置句,应为“而今在安哉”。B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也是宾语前置句,应为“不知句读,不解惑”。A项,“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是被动句,也是介宾短语后置句,“于”是标志,意思是“被”。C项,“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是定语后置句,应为“以为凡是州之有异态的山水”。D项,“游于赤壁之下”是介宾短语后置句,应为“于赤壁之下游”,“于”是标志。故选B项。8.下列各项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犹且从师而问焉B. 蚓无爪牙之利 孔子师郯子之徒C

14、. 何为其然也 其皆出于此乎D. 故为之文以志 作师说以贻之【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D项,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来,用来。A项,“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而”,连词,表因果;“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连词,表递进。B项,“蚓无爪牙之利”,“之”是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孔子师郯子之徒”,“之”是指示代词,这。C项,“何为其然也”,“其”是代词,

15、指箫声;“其皆出于此乎”,“其”是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故选D项。【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二、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