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6139326 上传时间:2019-02-0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解析版】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解析版】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解析版】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解析版】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津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9月份月考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总计50分)1.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 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 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 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 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的思想,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轻徭薄赋,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故B排除。材料

2、也没有反映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故D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孟子思想2.史记记曰:“襄公(?前637年)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全唐文则说昔者宋襄公尝为仁义矣用欲以兴商道,霸诸侯,一战而为敌所执,再战而身死国削,为天下笑。”上述材料能够反映出A. 宋襄公借助儒家思想治国B. 宋襄公破坏了中央集权制C. 宋襄公注重维护宗法秩序D. 宋襄公时周王室地位衰落【答案】D【解析】根据“欲为盟主”“用欲以兴商道,霸诸侯,一战而为敌所执,再战而身死国削,为天下笑”看出,材料反映出春秋时期诸侯称霸、割据混战的情景,说明分封制崩溃、周王室地位衰落,故D正确;材料

3、表明宋襄公借助儒家思想实现称霸的需要,而非治国,A错误;春秋时期没有形成中央集权,B错误;材料信息与宗法秩序无关,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欲为盟主”“用欲以兴商道,霸诸侯,一战而为敌所执,再战而身死国削,为天下笑”,联系所学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的知识分析解答3.下表是与汉代海昏侯刘贺有关的历史材料。据此可知历史材料出处其(刘贺)天资喜由乱亡(无),终不见仁义荒淫迷惑,失皇帝礼仪,乱汉制度。汉书武五子传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刘贺),至于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汉书儒林传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约5000枚竹简,包括悼亡赋易经礼记孝经医书论语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A. 刘贺昏庸

4、无道不重礼制B. 当时皇室重视儒学教育C. 汉代“四书”地位超过“五经”D. 刘贺以皇帝的身份下葬【答案】B【解析】从材料“其(刘贺)天资喜由乱亡(无),终不见仁义”“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悼亡赋易经礼记孝经医书论语”中可以分析出,汉代皇室比较重视儒家思想,平时注重儒家教育,故B项正确;A项只符合汉书武五子传,排除;“四书”出现于宋朝,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排除。4.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

5、”中的一种。材料中顾炎武A. 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B. 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C. 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D. 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端【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顾炎武从古代“君”的含义与称呼入手,否定了“君”是天子的专有称号,这实际上是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故C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的主张,故A错误;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顾炎武主张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故B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痛斥君主专制的弊端,而是从古代历史入手否定君主专制,故D错误。故选C。5. 黄宗羲认为,国家和法律起源于“公利”,即为了防止由于自私自利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坏而形成,法律应该属于社会全体成员。材料说明黄宗羲

6、A. 反对私利,推崇公利B. 主张保障万民的平等权利C. 主张立法必须“以天下为主”D. 具有近代民主法治的观念【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仅是材料信息的一部分,未涵盖全部意思,排除;黄宗羲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不可能主张保障万民的平等权利,B项表述错误;黄宗羲的思想体现的是古代的民权思想,排除D。材料关键信息明确指出:国家和法律起源的“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故只能选择C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的思想【名师点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人物主要思想作用黄宗羲(1)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为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顾炎武

7、(1)提出“经世致用”思想,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2)思想被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王夫之(1)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2)物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3)事物是可以认识的(4)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6.下列有关经济政策的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后的评述与该语句不相符的是A.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反对弃本求末B.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认为农业是天下最重要的

8、行业,应加以重视C.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不可偏颇D.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强调工商为末【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A材料说的是重视农业,反对弃本求末,排除;B项说的意思和A项类似,排除;C项说的是农业和商业二者互相依赖,不能厚此薄彼,排除;D意思是当今人们太不明智,把工商作为末业,无知的加以抑制,主张工商皆本,而非“工商为末”,故选D。7.朱之瑜(16001682)称:“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颜元(16351704)认为:“程朱派头始终与尧舜孔孟无干,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两人的本质意图是A. 抨击程朱

9、理学的空疏学风B. 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C. 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D. 宣扬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答案】B【解析】根据“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可知,两人都认为程朱理学不务实,对社会生活作用不大,本质意图是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故B正确;A表述正确,但两人的本质意图是倡导自己的观点,并非抨击程朱理学,排除A;材料主要反映程朱理学不务实,主张经世致用,C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8.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乙:“工、商皆

10、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A. 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 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 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D. 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答案】D【解析】【详解】“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出自王阳明;“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反映的是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的主张;“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实质上要统一思想,符合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是

1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出自顾炎武。故排除ABC,选D。9.顾炎武在日知录周室班爵禄中写到:“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故班禄之意,君、卿、大夫、士与庶人在官一也,而非无事之食。”这一主张A. 强调了爵禄制度的合理性 B. 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 继承发展先秦的民本思想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答案】C【解析】材料提到,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非绝世之贵,非无事之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以民为本的思想,顾炎武的主张继承发展先秦的民本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爵禄制度的合理性,故A项排除。当时西方启蒙思想没有在中国传播,故B项排除。动摇

12、了儒家思想的地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作用,故D项排除。点睛: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主要表现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学说和主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和鼓励;思想上,还批判程朱理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躬自实践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以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10.十四世纪末,“每个人都看到:所有劳动人民直到面包师傅、所有梳羊毛工人、高利贷者、银钱兑换商和各种各样的恶棍怎样变成了骑士。”那些持着长枪、佩戴徽章、骑着马出现于佛

13、罗伦萨街头的骑士发现“他们可能遇到政府的干涉和许多嘲笑者。”这一现象说明,在佛罗伦萨A. 追求社会地位的提高已成为社会主流 B. 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冲击着传统价值观C. 商品货币关系提升了人们的社会地位 D. 社会各阶层的价值取向变得十分混乱【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骑士制度实质上是中世纪的代名词,是一种传统的价值观念。十四世纪末,所有劳动人民都成为了骑士,说明新经济下其实已经变得平常化,那些持着长枪、佩戴徽章、骑着马被人们嘲笑正代表着传统观念遭到冲击,所以本题选B选项。A、C选项没有办法解释“嘲笑”的原因。D选项错误,材料主要突出的是新旧观念的冲突,并未说明混乱。11.在古

14、希腊,从事绘画、雕塑的人被视为卑下的体力劳动者,中世纪时,画师一般与鞋匠、理发师、面包师等手艺人为伍,著于14世纪的佛罗伦萨城的起源与其著名公民传将一些画师归入“著名公民”之列,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 意大利的手艺人蜕变成艺术家B. 文艺复兴提高画师的社会地位C. 人文主义贯穿西欧的各个时期D. 艺术的人文性获得社会的重视【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将一些画师归入著名公民之列”,反映了文艺复兴肯定人的地位和价值,人文主义是其核心思想,故选D;题干强调的是艺术的人文性获得重视,而非意大利的手艺人蜕变成艺术家,排除A;题干强调画师由“卑下的体力劳动者”变为“著名公民”的变化,没有强调人文主

15、义贯穿西欧的各个时期,排除C;提高画师的社会地位是现象而非实质,排除B。1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A. 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B. 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C. 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世界D. 文艺复兴全盘否定天主教神学,宗教改革全盘肯定天主教神学【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要求选择所采取的不同的手段,而“追求美”和“追求真理”是关于追求目的的描述,故A错误。宗教改革把矛头对准罗马教会对欧洲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要求通过改革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它并非研究上帝的旨意,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