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6138738 上传时间:2019-02-0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Word版含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同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命题人:李志民 审题人:梁继峰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32题,每题15分,共48分)1.记述出处“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其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仲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吕氏春秋当务篇“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辛就是纣王)”史记殷本纪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商代确立了宗法制B. 商代已出现嫡长子继承原则C

2、. 商立嫡以长不以贤D. 微子启和商纣王是同母所生【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启母贱不得嗣”“辛母正后,辛为嗣”反映出商朝时就已出现嫡长子继承的原则,故B项正确;西周确立了宗法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出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原则,故C项排除;材料“纣之同母三人”与材料“启母贱不得嗣”“辛母正后,辛为嗣”相矛盾,故D项排除。2.下表为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中的统计表寒门子弟入仕群体中所占比例变化表朝代东晋隋唐北宋比例4%17.2%24.5%46.1%上述变化的最大影响是:A. 扩大了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B. 为官僚体制提供了高素质人才C. 为寒门子弟提

3、供了参政机会 D. 有利于克服察举制任人唯亲的弊端【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隋唐到北宋,因为科举制的实行,大量寒门子弟进入仕途,这改变了贵族子弟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了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故选A项。B、C、D三项都是科举制的影响,但不是最大的影响,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最大影响”,逐一比较选项信息即可。3.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制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 确

4、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因此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A项正确。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对方的关系,而且周朝时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的,排除B;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从题中的“武王弟”“周公长子”“召公奭”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多为贵族,但没有反映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排除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4.有观点认为:战国李悝的法经与十二铜表法大致同时出现,但是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人们从法律体系中,

5、所感受到的不外是“禁止做”、“必须做”的义务性要求,而罗马法注重的是“可以做”的权力性规定。由此可知A. 罗马法注重诉讼陪审的形式B. 中国古代法律讲求以礼入法C. 罗马法更加注重自然法精神D. 中国古代注重将道德法制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材料和史实可知,中国古代的法与刑事相同的,强调以刑入法,体现的是强制性的义务性要求,而没有给予相应的权利,材料没有涉及到“以礼入法”,“道德法制化”等内容,故B、D项错误;材料强调罗马法注重的是“可以做”的权力性规定,即注重公民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而不是注重诉讼陪审的形式,故A项错误;罗马法注重的是“可以做”的权力性规定,体现了罗马法更加注

6、重自然法精神,即理性、自由、平等和正义,故C项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十二铜表法5.二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 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B. 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C. 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D. 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答案】D【解析】在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下国王尽管“临朝不理政”“统而不治”,但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国王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能够起到特殊的作用。因此国王的地位不可替代,故答案为D项。首相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7、排除A项;君主立宪制下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排除B项;在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国王不再具有行政权,排除C项。点睛:根据与议会、内阁的关系以及实际掌握权力的大小,国家元首可分为虚位元首与实位元首。无行政权力即没有实权,只是作为国家象征的国家元首,通常称之为虚位元首。在拥有虚位元首的政体中,掌握最高行政权的内阁对议会负责不对国家元首负责。在英国,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政府的产生与存废以议会为基础,国家的行政权力掌握在内阁手中,内阁对议会负责而不是对君主负责,君主只做一些礼仪性、程序性的工作,具有“虚位元首”的性质。6.“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

8、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A. 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B.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C. 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D. 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答案】D【解析】从“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可以看出,作者认为革命应遵循城市中心论。注意这则材料的时间:1930年,这个时候毛泽东已经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但是人们对革命道路的问题仍有争议,因此本题选A选项。B选项错误,实践证明农村包围城市是正确的,并最

9、终实现了革命的胜利;C选项错误,当时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已经探索出来;D选项说法错误,俄国的道路是城市中心论,不符合中国国情。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清楚材料出现的时间,材料给出的时间是1930年,这个时间中共已经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但这条道路并未得到党内所有人的支持,明确这一点,本题便容易解答。7.“文革”期间,我国法律机构基本瘫痪。1978 年 2 月,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重建检察机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级人民法院进行了恢复整顿,1979 年 9 月重建司法部。随着行政管理领域单行法律、行政法规相继出台,工商、税务、土地、卫生等行政执法机构恢复运转。这反映

10、了A. 民主集中制原则还需要恢复 B. 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正式确立C. 民主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 思想路线拨乱反正全面展开【答案】C【解析】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但与材料无关,排除A;1999宪法修正案使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正式确立,排除B;材料反映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前进,故选C;材料与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无关,排除D。8.1969年,尼克松曾说:“考虑到将来,在我和苏联人进行对话的同时,我可能也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这反映出A. 中国是超级大国争夺霸权的中心 B.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 美国考虑改变孤立中国的既定政

11、策 D.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答案】C【解析】材料中没有表现苏联对中国的争夺。故A项错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和上海公报的发表。故B项错误。1969年还处于美苏两极格局对峙时期,但此时美苏之外的国家也在崛起,多极化趋势初现,中国便是其中之一。尼克松认为在与苏联对话时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有利地位,说明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引起了美国的注意,影响了美国的对外政策。故C项正确。1969年还处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中,世界格局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才发生根本性变化。故D项错误。故选C。9.据记载,宋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到宋仁宗时,政府干脆规定

12、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由此可知,宋代A. 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B. 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C. 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D. 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可知,宋朝的市突破了地点的限制,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故C项正确;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城市治安的信息,故B项错误;D项不是题干的主旨,应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的分析理解。10.南宋学者袁毂感叹:“昔之农者,今转而为工;昔之商者,今流而为

13、隶。贫者富而贵者贱,皆交相为盛衰矣。”这说明当时A. 抑商政策的取消推动了经济发展B. 农业与工商业处于平等的地位C. 社会流动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D.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农业的衰败【答案】C【解析】据材料“农者,今转而为工;昔之商者,今流而为隶。贫者富而贵者贱,皆交相为盛衰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的流动变化,导致社会等级秩序变化,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抑商政策的取消,故A项错误;当时农业与工商业不可能处于平等的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农业的衰败,故D项错误。故选C。1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

14、,“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国策,在整个封建政府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监管商业活动,故A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市镇的崛起,故B项错误;“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说明民间商人纳税后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D项正确。12.据睡虎地秦简记载,在每年四月、七月、十月、正月评比耕牛,成绩优秀的,赏赐田啬夫酒一壶,干肉十条,免除饲

15、牛者一次更役,赏赐牛长资劳三十天;成绩低劣的,申斥田啬夫,罚饲牛者资劳两个月,如果用牛耕田,牛的腰围减瘦了,每减瘦一寸要笞打主事者十下。这一规定折射出铁犁牛耕的推广和使用翻车的出现有利于耕作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秦朝经济管理直达基层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睡虎地秦简”“成绩优秀的,赏赐”“成绩低劣的,申斥”“用牛耕田”中可以分析出秦朝铁犁牛耕技术不断推广、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从而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故正确;材料“田啬夫”反映出秦朝经济管理直达基层,故正确;翻车是三国时期发明的,故排除;所以答案选C。【点睛】本题是个组合型选择题;首先明确翻车是三国时期的发明,从而排除;然后得出答案。13.当今世界最高的建筑在迪拜,最富有的国家是卡塔尔,最大的上市公司是中国的甚至连购物这一美国曾经最伟大的运动都已走向全球世界十大购物中心只有一家位于美国,最大的在北京。上述现象客观上反映出A. 两极格局的趋于崩溃B.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C. 区域集团化扩展D. 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