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北京市昌平区凯博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6137737 上传时间:2019-02-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北京市昌平区凯博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解析版】北京市昌平区凯博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解析版】北京市昌平区凯博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解析版】北京市昌平区凯博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解析版】北京市昌平区凯博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北京市昌平区凯博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北京市昌平区凯博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上学期期中考试考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周公完成东征后,开始营建洛邑。洛邑分为两部分:水东岸为成周(洛阳市东),将殷“顽民”迁于此地严加监督;西岸修建王城(洛阳市内),以军队八师驻守。当时,周公的这一举措A. 为西周的东迁做好准备 B. 有利于稳固周朝的统治C. 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 使洛邑成为重要的封国【答案】B【解析】【详解】周公东征后,营建洛邑,监督殷“顽民”,并派驻军队,这有利于稳固周朝的统治,故B正确;周平王东迁洛邑发生于西周灭亡后,排除A;周王通过分封制确立

2、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并非监督殷“顽民”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排除C;洛邑属于王畿,而非封国,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将殷顽民迁于此地严加监督;西岸修建王城(洛阳市内),以军队八师驻守”,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2.有史料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候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A. 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 B. 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C.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D. 最大范围地扩大了国家疆域【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主要强调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将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由此分析可知该制度反映的是分封制。B是宗法制核心,排除;C发生在秦朝,

3、排除;D是分封制作用,排除;A是对材料内容的归纳,故选A。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这里的“公天下”是指( )A. 权力继承根据血缘 B. 皇帝独揽国家大权C. 官吏任免依据才干 D. 百姓不是封君私产【答案】C【解析】【详解】“公天下”是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最高权力仍由皇帝掌控。依据材料“废封建,行郡县”可知柳宗元评价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故C项正确。权力继承根据血缘是宗法制,皇帝独揽国家大权是皇帝制,故AB项错误。D项与“公天下”概念无关,故排除。【点睛】“公天下”是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最高权力仍由皇帝掌

4、控,相对应的“家天下”主要体现在天子任命同姓宗族为下属官吏以便加强中央集权。“公天下”比“家天下”更进步,“家天下”是区别于“公天下”而言的,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之后,改变原来的王位禅让制为王位世袭制,即从原来的王位由贤者担任变成老子死了之后由长子继承王位。从此,“公天下”变为“家天下”。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此处的第一次“革命”是指A. “家天下”制度开始B. 周朝建立C. 宗法制度形成D. 中央集权制建立【答案】D【解析】【详解

5、】从材料“公元前22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D项正确;A项是从夏朝开始的,排除;BC项是西周时期,排除。【点睛】“公元前221年”是关键信息。5. 元史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 )A. 行政管理 B. 访贫问苦 C. 监察官吏 D. 缉捕侦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张雄飞的观点,要达到“纪纲举、天下治”的关键在于

6、天子要对下面的情况有清楚的认识,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对官吏加强监察。所以,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故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监察官吏,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元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监察制度6.唐骆宾王在讨武氏檄中写道:“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 武则天不得人心B. 武则天代唐建周,违背历史潮流C. 武则天政敌对她进行人身攻击D. 庶族地主与士族地主的斗争【答案】D【解析】材料中“地实寒微”是指地位卑下,所以不配称帝,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庶族地主与士族地主之间的斗争,故D项正确。A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C项只是材料的表面现象,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历史潮流问题,

7、而且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故B项错误。 7.明代内阁大学士多数为词臣入阁,品秩较低,一般限制在正五品这一阶衔上面,而到了康熙九年,清政府把大学士的品秩由正五品升格到正二品,到雍正七年,又升格至正一品。清代内阁大学士品秩的变化A. 反映出内阁位高权重B. 折射出君主专制的强化C. 表明清代前期以文治国D. 表明中央权力体系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明代内阁大学土的品秩较低,这是因为明代内阁虽然不是法定的机构,但是其是皇帝决策的辅佐人员,其可能出现威胁皇权的局面,故明代把内阁大学士的品秩压得较低,而清代随着军机处的设立,内阁成为一个单纯的办事机构,已不能威胁皇权

8、,故清代提高了内阁大学土的品秩,内阁大学土品秩的变化折射出清代君主专制的强化,故选B项;内阁位高权重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清代前期是以文治国,C错误。内阁大学土的变化并不能表明中央权力体系的完善,故排除D项。8.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使得全国各地和中央的权力都高度集中于皇帝一人身上,这样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故符合题意;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在思想上也是专制的,所以对于民主思想就

9、一定是压制的,故也符合题意;君主专制制度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其加强在经济上表现为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也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故选D;ABC答案均不完整,故排除。【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目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这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

10、,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题目。9.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 设立军机处处理政务C. 设三司总管国家财政D. 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意思主要是讲明太祖治理朝政的辛苦,为了减轻其辛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选项是清朝的制度,C选项是宋朝的为了分割宰相权利而实行的财政制度,D选项是明宣宗时实行的,所以答案

11、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地方政策或措施各朝代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10.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从中可以看出A. 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B. 明太祖和康熙帝处于危机境地C. 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D. 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太祖废除丞相后,为加强皇权,设置殿阁大学士;而康熙帝设置南书房主要是为了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强化皇权。因此选D。A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和题意无关,排除;C和题意无关,排除。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

12、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1.公元前399年,雅典民众法庭以“亵渎神灵”和“教坏青年”起诉苏格拉底。在判决时,起诉者提出判死刑,通常被告可以提出流放,然后由陪审团在二者之间做出选择,但苏格拉底却提出要给他以奖赏而非处罚,结果盛怒的陪审团判他死刑。下列对这件事的理解,正确的是A. 公平和公正是雅典法律的基本特点B. 苏格拉底对雅典社会极度不满C. 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并非完美无缺D. 智者学派的社会地位严重削弱【答案】C【解析】据材料“雅典民众法庭起诉苏格拉底。在判决时,起诉者提出判死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的局限性,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并非完美无缺

13、,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雅典法律的公平和公正,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说明苏格拉底对雅典社会极度不满,故B项错误;苏格拉底不属于智者学派,故D项错误。故选C。12.希腊某先哲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这主要表明A. 当时的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的精神B. 当时的雅典尚没有法律来约束公民的行为C. 该先哲诋毁雅典民主政治D. 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使他们面临体制性危机【答案】D【解析】据材料“公民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真的不要

14、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雅典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而无视法律,体现了雅典的直接民主的危机,故D项正确;材料并不是肯定公民的自由的精神,故A项错误;当时的雅典有法律来约束公民的行为,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该先哲指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故C项错误。故选D。13.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A. 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B. 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C. 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D. 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

15、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材可知“理性”是指看待社会与自然现象的一种科学态度这就是实事求是独立思考追求真理谦虚务实。罗马法是指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法典为总结的法律的总称。这些法律的制定不是基于过去的习惯法材料里的习俗而是为了解决国家的实际问题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为了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查士丁尼法典的制定也是出于稳定秩序、维护统治的需要。罗马法与时俱进的品质是其理性的体现。故选C。罗马法并未完全摒弃习惯法的影响,如十二铜表法仍保存大量的习惯法的内容,故A错误;其维护阶级统治的实质使其不会主张消除阶级压迫,D项错误;B项只是说的体系完备,并非理性的体现。考点:古代西方雅典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法罗马法的影响14. 古罗马民法大全:“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材料所体现的罗马法的具体原则是A. 保护弱者原则 B. 权利平等原则C. 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D. 注重证据原则【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父亲的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