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选修四 4.14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 课件(26张) .pptx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6055630 上传时间:2019-02-02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76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选修四 4.14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 课件(26张)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选修四 4.14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 课件(26张)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选修四 4.14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 课件(26张)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选修四 4.14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 课件(26张)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选修四 4.14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 课件(26张)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选修四 4.14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 课件(26张)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选修四 4.14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 课件(26张) .pptx(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4课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初露锋芒列宁的个人成长,大展拳脚列宁的奠基举措,名扬身后列宁的个人评价,一.初露锋芒列宁的个人成长,观看微课,回答: 1.列宁走向革命道路是否具有偶然性?为什么? 2.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什么?,一.初露锋芒列宁的个人成长,观看微课,回答: 1.列宁走向革命道路是否具有偶然性?为什么? 列宁走向革命的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沙皇专制压迫和家庭熏陶的结果。 2.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什么?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二.大展拳脚列宁的奠基举措,1.政治奠基:

2、俄国十月革命,思考:列宁在十月革命的过程中担任了怎样的角色?,1)号召者:,二月革命前号召俄国人民“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2)组织策划者:,二月革命后,发表四月提纲,号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1917年9月,发出夺取政权的号召,制定武装起义的具体计划;,3)指挥者:,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亲自指挥起义;,1917年11月7日夜,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宣布一切权力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批准了新政府人民委员会的组成。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二.大展拳脚列宁的奠基举措,1.政治奠基:俄国十月革命,“在俄国,小农构成了人口的绝大

3、多数,所以我们必须迁就农民,我们必须以粮食税来取代余粮征集制,这样农民才会得到一种鼓励。”,二.大展拳脚列宁的奠基举措,2.经济奠基:新经济政策,工业,分配,实行余粮收集制,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允许自由贸易和商品交换,多种经济成分共存,按劳分配,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实行租让制、租赁制,恢复私人小企业,进行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固定的粮食税(实物税),二.大展拳脚列宁的奠基举措,2.经济奠基:新经济政策,1920午11月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7月又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合作社

4、或个人。,3.思想奠基:列宁的政治遗嘱,(1)撰写的理论著作,二.大展拳脚列宁的奠基举措,(2)列宁的口述与书信:,(3)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思想:,3.思想奠基:列宁的政治遗嘱,(1)撰写的理论著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等,作用:,创造性的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史学界一般认为,列宁对于帝国主义阶段论述的一些观点,现在看来是不正确的。,二.大展拳脚列宁的奠基举措,(2)列宁的口述与书信:,对苏维埃政权建立以来工作的总结 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些反思及看法,(3)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思想:,革命思想:,十月革命的特殊性,建设思想:,1)经济文化建设,2)

5、国家党政机关改革,二.大展拳脚列宁的奠基举措,3.思想奠基:列宁的政治遗嘱,关于斯大林,信中说:“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 1923年1月4日,列宁对12月24日的信作了具体的补充,建议免去斯大林的总书记职务:斯大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相互交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就成为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议同志们仔细想一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职位上调开,任命另一个人担任这个位置,这个人在所有其他方面只要有一点强过斯大林同志,这就是较为耐心、较为谦恭、较有礼貌、较能关心同志,而较少任性等等。 列宁怕收信人

6、对此掉以轻心,所以接着强调: 这一点看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我想,从防止分裂来说,从我前面所说的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的相互关系来看,这不是小事,或者说,这是一种可能具有决定意义的小事。,列宁给党中央领导班子的遗嘱与最后的建议信:,(注)这些文章列宁都要求发表,但阻力重重,政治局讨论时就不同意发表,敷衍了列宁 。直到1964年出的俄文第5版第45卷才恢复原貌!,(2)列宁的口述与书信:,对苏维埃政权建立以来工作的总结 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些反思及看法,(3)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思想:,革命思想:,十月革命的特殊性,建设思想:,1)经济文化建设,2)国家党政机关改革,3)民族问题,

7、作用: 不仅对苏联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对于整个社会主义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二.大展拳脚列宁的奠基举措,3.思想奠基:列宁的政治遗嘱,(一)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模式,1.评价历史人物重大活动的一般模式,第一,确定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 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历史人物生活的时间、国家、时代特点、个人经历以及他的活动所处的历史环境等。 第二,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 要求是不应停留在个人动机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关系的环境。这实质是寻找个人活动与本阶级的关系,即由什么阶级组成,代表着什么阶级的利益。,三.名扬身后列宁的个人评价,第三,简要评述历史人物重大活动中的具体史实 一般地

8、说,评述人物事迹大体上采用分类法和阶段法。 1.分类法 该法以人物活动的内在逻辑关系为顺序,把它分解成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评价。(如对秦始皇就可把他的活动分成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六个不同方面进行评价。) 2.分期法 该法以时间顺序为纲,结合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模 式,第四, 确定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是否推动历史的发展,推动既肯定为主,阻碍既否定为主。 标准主要有三条: 一是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潮流是不同的:在中国古代史上统一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近代史上主要是反侵略(1894年后为反帝)反封

9、建;现代史上主要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 二是看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 三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 这三条标准是紧密相连的、互为一体的。一般说来,只要符合第一条其它两条也就顺理成章了。,首先,概述该思想产生的特定的历史环境 其次,简明概括其主要思想 第三,分析其思想的进步性、局限性 第四,指出其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具体操作同(一)基本一样,不在赘述。,三.名扬身后列宁的个人评价,2.评价历史人物思想(或主张或观点)的一般模式,(一)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模式,二、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原则,1.定阶段:即确定历史人物所处的时空范围,认清他所生活的时

10、代背景。(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我们都要将他放到一定的历史时空区域内去考察,即理清该人物与他所处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三.名扬身后列宁的个人评价,一个政党: 一个国家: 一个主义: 一大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俄国发展道路,缔造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革命,创立社会主义俄国,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思考: 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及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活动,投身民主革命,创建同盟会开展武装斗争,推翻封建帝制,捍卫共和制度,促成国共合作,为民主革命鞠躬尽瘁,2.看阶级:一般来说,历史人物的活动都会深深地打上本阶级的烙印,受自己阶

11、级利益的左右。 (1)先进的阶级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 (2)落后的阶级阻碍生产力发展,逆历史潮流而动,将要被历史抛弃。 (3)统治阶级的政策,出发点是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从本质上讲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4)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阶级是当今最先进的阶级,是历史发展的主人。,二、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原则,三.名扬身后列宁的个人评价,3.定标准:通常我们把历史人物在多大程度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评判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根本标准。当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还有道德标准、价值观标准等等(如:不能用一些过时的或抽象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也不能用现在的道德观去苛求古人,

12、主要应着眼于他的历史作用。如有人把曹操说成是“汉贼”,就是从封建正统的道德观出发。用道德评价取代历史评价是错误的。)但这些都应当从属于前面的两条根本性标准。,二、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原则,三.名扬身后列宁的个人评价,4.忌极端:人无完人。评价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客观全面。要用历史的观点、客观科学的方法。(既不要将任何一个历史人物“一棍子打死”,轻率地全盘否定;也不要做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的狂热崇拜者,只看到他的优点、而看不到他的丝毫缺点,甚至容不得任何人说他的缺点。),5.重民众:需明确以下四点:首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次是“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时势”;再次要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同当时

13、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之间的联系;最后还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意愿。总之,对历史人物的作用要恰当评价,不能任意夸大。,二、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原则,三.名扬身后列宁的个人评价,6.据活动:评价历史人物的依据是什么?不是名家观点,不是权威高见,而是历史人物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人的历史其实是他自己写的。人物评价类的试题和其他类型的历史试题一样,解题的基本要求也是必须做到史论结合,而这里所说的“史”就是指历史人物的基本活动。),二、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原则,三.名扬身后列宁的个人评价,构建正确的评价体系,1.评价思路:,2.评价标准: 是否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 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 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3.评价原则: 定阶段、看阶级、定标准、忌极端、重民众、据活动,伟大的思想家: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俄国实际,创立列宁主义。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历史新纪元; 巩固政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为世界人民指明新方向。,对列宁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