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58812 上传时间:2017-05-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摘要:本文通过资料检索与收集,整理了目前学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问题的观点并做了简要评析,通过深入对逻辑起点问题的概念认识,提出将个人与社会界定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并加以论述。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个人与社会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学界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相对欠缺,笔者认为学科的逻辑起点问题应该是学科得以建立、发展的基础之一,也可以说是学科产生之渊源,因而研究好学科的逻辑起点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对巩固学科的基础,构建学科理论体系,促进学科的长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学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研

2、究的并不多,其中还掺杂了一些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德育以及道德教育的逻辑起点问题,本文对上述有关思想政治工作等内容的逻辑起点问题不在此赘述,仅就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展开讨论。一、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的几种观点及评析通过资料的检索与收集,笔者发现,近年来学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问题的几种观点徐志远在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 、 思想与行为: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 思想与行为应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 思想与行为应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等文中反复论述将思想与行为这对范畴

3、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李兴建在利益是思政教育学的开端范畴一文中指出利益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开端范畴,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的逻辑起点。孙文营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体系划分的新视角一文中,指出“个人与社会矛盾的存在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得以发生的根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把个人与社会界定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因范畴。 ”褚凤英、李光烨在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模式的转变以“现实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出发点以及陈殿林、王天恩在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中都将“现实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邵献平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结构新视角一文中,指出统治阶级的需要和教育客体的思想与行为是思想政治教

4、育学的起因范畴。刘近在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研究述评兼论意志: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一文中,主张意志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他所提出的意志是在哲学存在论意义上的,是与存在相对应的思维范畴,共分为两种,一种是统治阶级意志,另一种是社会公共意志。(二)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问题几种观点的评析徐志远对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研究是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他反复论述了将思想与行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的思想。但是在论述过程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这两者的概念,并没有明显区分,对逻辑起点的探讨也就在这两者之间跳跃。虽然说逻辑起点应该与历史起点是同一的,即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同我们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5、的起点是一致的,但是这并不代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起点就是我们研究的逻辑起点,应该说思想与行为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起因之一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其是否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还有待探讨。笔者更倾向于将思想与行为归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终点范畴。李兴建将利益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这种观点过于泛化、笼统,而且利益问题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内容,利益问题也不能代表整个学科理论体系中最简单、最基础、最抽象的范畴。孙文营认为个人与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因范畴,但他仅仅从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这一个角度,论述个人与社会矛盾的存在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得以发生的根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把个人与社会界定为

6、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因范畴。笔者认同这一观点,会在下文中就孙文营未展开的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论述。将“现实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这一观点也过于泛化、笼统。人作为社会主体,是诸多学科共同研究的对象,单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一起点过于宽泛,不具有学科代表性,体现不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根本矛盾。邵献平将统治阶级的需要和教育客体的思想与行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因范畴,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从根本上就是一种个人与社会的观点,统治阶级对民众的思想与行为水平的期望与需要同个人的思想与行为现有水平的矛盾构成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形成、发展的源动力,这其中体现的其实就是个人与社会的矛盾。

7、刘近提出的意志即统治阶级意志与社会公众意志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就其本质来说,这种意志仍然是一种思维范畴,就思维范畴来说,其产生是需要前提和条件的,而因为逻辑起点是不应以任何东西为中介或前提的,所以意志不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二、 关于逻辑起点问题的界定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首先我们就应该搞清什么是逻辑起点,逻辑起点有什么规定性要求,笔者通过资料收集与整理,对逻辑起点问题有如下认识。(一)逻辑起点的内涵与特征逻辑起点也称之为逻辑始项、逻辑开端,有时也被称之为逻辑出发点,它是指一门科学或学科的起始范畴,是指理论体系的始自对象,是使整个逻辑体系由以开展和得以丰富完成的

8、一个最初的规定。通过对逻辑起点定义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逻辑起点应具有如下特征:第一,逻辑起点是学科体系中最具有起始性的范畴,是诱发其他因素发生、发展的“胚芽” 。第二,逻辑起点是理论体系的始自对象,因而与理论体系密不可分,是学科理论中思维开始的地方,如果离开理论体系去谈逻辑起点,必然会迷失方向,形同大海捞针。(二)逻辑起点的规定性逻辑起点作为一门科学或学科的起始范畴,是有其规定性要求的:第一,逻辑起点是整个学科理论体系中最简单、最基础、最抽象的范畴。第二,逻辑起点是与学科理论的研究对象相互规定的。第三,逻辑起点是学科理论体系中一切矛盾的“胚芽” ,是事物全部发展的推动力。第四,逻辑起点与历史起

9、点是相互吻合的,即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是统一的。三、 个人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通过研读与分析目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问题的相关论文,笔者对逻辑起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笔者认为个人与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这一观点并非主观臆想,而是在缜密的逻辑思维下产生的,个人与社会矛盾的存在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得以发生的根源,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学得以产生,下面笔者就将个人与社会界定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的原因做以具体阐述。第一,个人与社会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中最简单、最基础、最抽象的范畴。个人与社会这一对概念之所以是最简单、最基础、最抽象的范畴,是因为个

10、人与社会是所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范畴,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参与者的所有关系,是对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高度抽象与概括,而且,个人与社会这对范畴的产生是不以任何中介和前提为要求的。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得以存在的根源,而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而存在的一门学科,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其他范畴也应由个人与社会这对范畴引发出来,因此,个人与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最简单、最基础、最抽象的范畴。第二,个人与社会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相互规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个人与社会

11、恰恰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具体范围,即从个人与社会这两者角度去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从个人角度即是研究个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从社会角度即是研究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的规律。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确立反过来又使我们更加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应是从个人与社会角度开始的,是为处理好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而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进而产生研究这一实践活动的学科。第三,个人与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中一切矛盾的“胚芽” ,是事物全部发展的推动力。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的根源,是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矛盾衍发的基础。个人与社会的矛盾

12、即“一定的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存在的内在根据。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思想品德表现总是同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有距离,很难完全一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帮助人们逐步缩小这一距离,使两者趋于协调。没有这一矛盾的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就不需要存在了。同时,个人与社会这一矛盾贯穿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推动着它的发展。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就是要分析研究这一矛盾,弄清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哪些方面不符合社会要求,不符合的程度是多少,然后才能确定教育内容,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解决,从而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与社会品德要求由不协调向协调转变,但是随着社

13、会环境的变迁,人们思维的发展,个人与社会这两者间会不断出现新的差距,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最后,个人与社会这个矛盾还制约这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其他矛盾。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的矛盾,如教育者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的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都可以看作是个人与社会这一对矛盾的具体体现,他们的解决都是服务于个人与社会这一矛盾的解决的,都是为了使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政治意识和实践行为。因而,个人与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基本依据,是其发展的主要动因,并且规定者其他矛盾。第四,个人与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

14、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学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的根源,是其发生、发展的依据,同时,个人与社会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出发点,思想政治教育学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一定的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产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产生的一个前提条件,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必然要从这一矛盾开始展开,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起始范畴。这样,个人与社会就既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历史起点,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从而达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四、 个人与社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的意义第一,理论上,将个人与社会作为思

15、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化开辟了道路,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更加系统、完善。 第二,实践上,将个人与社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指明了方向,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加积极、有针对性。参考文献: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2徐志远.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及其系统的建构原则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04)3徐志远.思想与行为: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02)4刘近. 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研究述评兼论意志: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0,(03)5李兴建. 利益是思政教育学的开端范畴J. 思想教育研究,2004,(01)6孙文营.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体系划分的新视角J. 思想教育研究,2005,(04)7褚凤英,李光烨. 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模式的转变以“现实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出发点J. 思想教育研究,2006,(09)8陈殿林,王天恩.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02)9邵献平.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结构新视角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党报,2006,(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